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胸痛患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90例急性胸痛患,分别测定cTnI、CRP和D-二聚体水平后,随诊3个月。随诊终点为心脏事件。结果:随诊期间14例患发生心脏事件,其中86%患cTnI水平升高,50%CRP升高,79%D-二聚体升高,50%患3项均升高。90例患中,cTnI升高和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和5%(P〈0.01),CRP升高和正常组为32%和10%(P〈0.01),D-二聚体升高和正常组为33%和5%(P〈0.001)。结论:急性胸痛患就诊时的cTnI、CRP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过去小样本研究已证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但大部分临床试验有局限性,为提供更客观的结论,本试验对不同种族、低危险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了多中心性研究。研究对象为1047名年龄≥30岁的急性胸痛患者,在患者症状发作48h内,多次连续测定cTnI和CK-MB浓度,并根据24h内测定结果计算它们预报严重心脏事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严重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室性心动过速或需除颤的室颤、需临时或长期起搏治疗的莫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较大肺动脉栓塞病人的心脏肌钙蛋白浓度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肌钙蛋白包括心脏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肌钙蛋白T(cTnT)作为心肌损伤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 ,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难以鉴别的胸痛或呼吸困难 ,以确定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综合征 ,一些研究认为 ,有较大肺动脉栓塞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存在右心室过度充盈和心肌损害 ,因此也会发生心脏肌钙蛋白浓度升高。作者前瞻性调查了较大肺动脉栓塞病人cTnI升高的发生率。方法 将经肺动脉造影等有关检查确诊为较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大的肺动脉栓塞伴有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者 ;有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5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和72小时的血清cTnI及CK-MB水平,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8例患者术前血清cTnI正常,术后6小时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48~72小时渐降至正常;31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nI均正常;10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nI均高于正常值。全部病例中仅3例患者CK-MB增高。血清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及扩张次数有关。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微小损伤,cTnI为监测心肌损伤的可靠而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在心肌缺血时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长时间监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中、术后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及其它酶学指标含量来探讨GPBB对诊断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意义。1 研究对象 :行择期PTCA术病人 2 5例 [男 2 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术后即刻及 1、2、4、6、8h分别取血 ,测定GPBB、肌酸磷酸激酶 (CP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以常规体检的健康人 114例[男 6 3例 ,女 5 1例 ,年龄 2 5~ 5 1岁 ,平均 (38± 13)岁 ]为对照。2 测定方法 :CPK、CK MB活性由本院生化室…  相似文献   

6.
血清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   总被引:95,自引:3,他引:95  
用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抗,建立酶联法检测血清cTnI,测健康人、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陈旧性心梗患者的血清cTnI浓度为0~7μg/L(参照值)。重复检测差异小于8.7%,回收率100.1%。6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血清cTnI均大于7μg/L。未溶栓患者胸痛后4~6小时血清cTnI上升,其峰值时间、上升曲线与CK-MB相似,峰值是参照值上限的24倍。cTnI在血清中持续升高至少5天。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病人血清cTnI峰值提前6小时,幅度增高。在溶栓治疗后8~12小时,cTnI显著高于溶栓未通或未溶栓(未自溶)病人(P<0.05)。作者认为,用抗人cTnI单抗检测血清cTnI是诊断AMI敏感与特异的指标之一。溶栓后连续检测cTnI还可能成为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含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及其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研究此类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的可能原因及其可能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 :测定 85例连续入院非瓣膜性心脏病心衰患者 [临床心功能均为Ⅲ~Ⅳ级 ,平均年龄 (6 2± 9)岁 ,男4 4例 ,女 4 1例 ,心衰病程均大于 6个月 ]住院后次日清晨血清cTnI含量 ,并以 32例健康人 [平均年龄 (5 9± 10 )岁 ,男 2 1例 ,女 11例 ]作对照。同时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 ,并在入院 2 4h内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期功能。根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22条犬,在建立颈总动脉向左冠脉回旋支(LCX)供血的模型基础上,进行刺激右侧迷走神经(RV)。LCX内注射乙酰胆硷(Ach)、硝酸甘油(NG)、去甲肾上腺素(NE)等实验,观察冠脉灌注压(CPP)、冠脉平均血流量(CBF)及ECG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激RV和冠脉(CA)内注射Ach对心脏频率、传导和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作用,随刺激强度和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小剂量NG可直接扩张CA,使CBF增加,大剂量Ach可能诱发CA痉挛和严重心律失常,并使CPP和CBF降低。  相似文献   

9.
心脏肌钙蛋白Ⅰ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测定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发病时,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及(或)炎症时的循环障碍均可致心肌细胞坏死,使细胞内游离甚至固定的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释出入血,故血清cTnI测定可反映心肌细胞损害。资料与方法:(1)心肌炎组:按国内有关标准诊断为柯萨奇B组病毒...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前1 w内胸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 1 w内胸痛 (心梗前胸痛 )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一组 (心肌梗死组 ) ,为研究心梗前胸痛对不同溶栓率人群临床结果的影响 ,从心肌梗死组中分出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另一组 (心肌梗死溶栓组 ) ,组内比较有无胸痛患者的临床变量、心脏事件和 CK峰值 ,组间比较溶栓率。结果 心肌梗死组内有胸痛患者和无胸痛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及 CK峰值无显著性差异 ;心肌梗死溶栓组有胸痛患者除心源性休克外 ,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和 CK峰值均显著低于无胸痛患者。心肌梗死溶栓组的溶栓率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结论 急性心梗前 1 w内胸痛显著降低住院期间溶栓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溶栓可能是心肌梗死前胸痛产生保护作用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脏装置感染 (CDI)对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但合并菌血症的此类患者发生CDI的情况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 (SAB)和CDI情况。选 33例合并SAB的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 ,分为早期SAB组 (术后 1年内发生SAB)和晚期SAB组 (术后 1年或以后发生SAB)。 ( 1 )其中 1 5例 ( 4 5 .4% )确诊为CDI。早期SAB的 1 2例患者中有 9例 ( 75 % )确诊为CDI ,其中 6例 ( 67% )…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73岁 ,因间断胸痛 5年 ,加重 2个月以“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入院次日静息时发作胸痛 ,持续时间达 1~ 2h。发作时ECG示前壁V2 V6,下壁Ⅱ、Ⅲ、aVF导联ST段降低 0 1mV ,自觉憋气 ,双肺腋后线可闻湿音 ,心率 80~ 90次 /min。血清酶CK、CK MB正常 ,cTnT和cTnI增高。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轻度肺淤血 ,超声心动图示LVEF 34 %。予以静滴硝酸甘油 180 μg/min、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多巴酚丁胺、利尿等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 ,病情趋于稳定。于住院第 10…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降脂药物可以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或有重要危险因素病人的远期病死率 ,但降脂疗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后近期病死率尚无定论。作者根据两项随机试验资料研究了这一问题。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GUSTOⅡb研究和PURSUIT研究。GUSTOⅡb研究对象研究前1 2h内有胸痛不适及缺血性ECG改变。PURSUIT研究对象为胸痛 2 4h ,胸痛发作前 1 2h和发作后ECG有缺血性改变或血清肌酸激酶(MB)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值的病人。本研究对象均为这两项研究出院时的存活病人 ,其中68%病人有心肌梗死病史或有心肌梗死。G…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可改善病人的监护质量 ,减少并发症 ,降低住院费用。本文旨在研究住院初 9h内作出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 1 998年在斯坦佛大学医院因胸痛、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肌梗死住院有心肌酶学诊断记录的 52 8例病人。分别在病人入院时 ( 0h)、入院 9h内、入院 1 4~ 2 4h三时段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任何一次的CK MB测定值超过正常值上限 ,酶学即判断为心肌梗死。入院 9h内酶学诊断的心肌梗死即为早期诊断 ,1 4~ 2 4h者为最后诊断。结果  52 8例病人中 ,52 3例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测定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急性胸痛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因急性胸痛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89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0例,年龄52.5~83.8岁。根据测定的CRP、FIB、cTnI水平情况,分为正常值者和异常值者,随诊半年并统计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心脏事件,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9.1%,其中CRP异常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8%,FIB异常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8.6%,cTnI异常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8.0%,3项均异常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6.2%;CRP、FIB、cTnI异常者与正常者比较,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增高(P均0.05);三项指标均异常者与三项指标均正常者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时测定急性胸痛患者CRP、FIB、cTnI三项指标水平对于心脏事件发生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静脉应用特布他林(Terbutaline)治疗儿童严重哮喘期间的血肌钙蛋白(cTnT)来检查其心脏毒性,并与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心电图(ECG)进行比较。方法 用特布他林治疗急性严重哮喘的患儿29例,患儿均对持续雾化吸入沙丁胺醇0.5mg·kg-1·h-1治疗无效。首先在10min内应用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EART风险评分在非急性心肌梗死性胸痛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这是一个源于前瞻性获得的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的胸痛患者。计算HEART评分。研究终点为3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研究总计入选1041名胸痛患者。其中,332名患者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HEART评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74~0.80)。随评分增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显著增加(P0.001)。入选的所有患者分成三组:低危组(评分0~2分),中危组(评分3~4分)和高危组(评分5~8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17.1%和54.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组别,给予不同的分诊方案。结论:HEART风险评分可以用于急诊科非急性心肌梗死性胸痛患者的分诊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孙德利  周丽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11(6):474-474,476
对 1例口服倍他乐克 (Betaloc)引起室内 3支传导阻滞报道如下。患者女性 ,68岁 ,以“心慌 2h”为主诉就诊。既往冠心病 (CAD) ,CLBBB 10余年 ,4年来口服小剂量Betaloc(2 5mg/d) ,服药期间查ECG为CLBBB +一度AVB ,心率 10 7次 /min ,P -R间期 0 2 8s。4个月前药量增至 10 0~ 2 0 0mg/d ,维持此剂量至今。来院前 2h再次口服Be taloc 10 0mg后突然感觉心慌。查体 :BP69/ 3 0mmHg ,P 44次 /min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 44次 /min ,律整。复查ECG ,为CRBBB +LAFB…  相似文献   

19.
心脏白塞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塞病 (Behcet′sdisease,BD)是—种全身性的疾病 ,其本质为血管炎。本病以反复发生的口腔、阴部、皮肤溃疡及眼病变为特征 ,当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病 (Cardio Behcet′sdisease,CBD) [1] 。CBD较少见 ,约占BD的 1%~ 5 % [2 ] 。而在我国对本病尚缺乏系统性的临床报道。为提高对CBD的认识 ,现将广东省人民医院自 1990年 11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的 35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5例BD患者均符合 1989年美国BD国际会议标准[1] 。其中心脏受累 …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抗M受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检测,探讨该指标的辅助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VMC患者32例、DCM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4例,受试者血清与人心室肌组织片预孵育后,冷冻切片法测定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与Kd值。VMC患者血清同时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与淋巴细胞肠道病毒逆转录扩增。结果7例正常人(意外死亡者)心室肌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值为51.4±6.0fmol/Lmgpr,Kd值为0.68±0.09nmol/L。DCM患者血清孵育后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Bmax值下降(P<0.01),Kd值升高(P<0.01);VMC患者仅Kd值升高(P<0.01),但cTnI阳性及病毒扩增阳性者Bmax值同时下降(P<0.05)。结论VMC和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受体抗体,其导致心肌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数目与亲和力改变,对DCM诊断以及VMC向DCM演变可能提供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