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 了解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洪水淹没过的江滩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全面查螺。结果 长江洪灾后江苏省江滩 钉螺面积较洪灾前净培养1936.45万m^2。阳性钉螺面积净增加599.46万m^2。江滩钉螺主要分布在南京、扬州和镇江3市,占全省江滩钉螺面积的99.89%。钉螺分布特点与3个市江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冬陆夏水的生存条件有关。而洪水导致钉螺扩散是江滩钉螺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对江苏省江滩 钉螺的分布和扩散影响很大。须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长江中游湖南君山段江滩钉螺分布的变化,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钉螺分布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块江滩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纵向监测,并收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的水情、泥沙等资料信息。 结果  2003~2015年,江滩钉螺分布范围缩小了74.77%,面积减少了72.56%,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7.20%,感染螺平均密度下降至0。 结论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湖南君山段江滩钉螺分布范围、分布区域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均呈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南京市周家山1989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后,江滩钉螺的感染情况,提供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法调查江滩钉螺分布,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并现场调查野粪。结果 1990—2003年钉螺阳性率分别为0.76%、0.48%、0.28%、0.15%、0.05%、0.05%、0.17%、0.14%、0.14%、0.04%、0.16%、0.62%、0.38%和0.18%。2003年调查367框(0.1m^2),有螺框出现率88.8%,钉螺密度4.46只/0.1m^2。收集野鼠粪便27份,1份检出血吸虫卵。结论 江滩出现阳性钉螺与人群活动和野生动物,特别是野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湖北段有无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类比法和模拟生态实验等方法.结果与结论进一步证实三峡库区湖北段无钉螺生长,但调查表明三峡库区存在着与血吸虫病疫区相似的气候环境、相似的土壤容重和相同的钉螺能吃的植物。说明三峡库区湖北段存在着生长钉螺的基本环境条件。其不生长钉螺的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阐明长江下游地区钉螺再次迁入无螺江滩后的钉螺消长和分布变迁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每年春季现场调查钉螺分布。结果 每一滩块从局部有螺到全滩有螺平均时间为4.33年,堤外江滩从钉螺迁入到全面有螺的时间需8年,试区从开始有螺到向堤内垦区扩散时间需7年;10年间钉螺面积、钉螺平均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增加了74.97倍、90.75倍和106倍;有螺框出现率呈指数曲线y=0.1331e^0.5844x上升;钉螺迁入早期以面积增长为主,在面积扩增到一定程度后,则转变为以螺口增长为主。结论 螺口数量的增加是钉螺扩散的基础,控制钉螺扩散的有效方法是降低螺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收集巢湖流域与钉螺孳生繁殖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质状况和巢湖地区钉螺分布资料等,结合现场调查,论证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结果与巢湖相通的东岸丘陵有螺水系,水流缓慢,方向非直流,难以造成钉螺扩散至湖内;尽管巢湖与长江有螺段相通,且多次发生长江水顶托现象,但江水并非直接流入巢湖;巢湖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面小,土质板结,滩面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差。结论周边地区的钉螺很难扩散至巢湖及巢湖局部环境不适合钉螺生存可能是巢湖无钉螺孳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钉螺孳生地数据库和环境空间数据库。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全省历史有螺环境、现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时空分布。结果 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有湖沼型和山丘型两种类型,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区,占总孳生地面积的66.97%。现有潜在钉螺孳生环境204 745.48 hm2,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146 548.58 hm2和58 196.90 hm2,分别占71.58%和28.42%;实际有螺面积83 234.50 hm2,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分别为80 890.81 hm2和2 343.69 hm2,分别占97.18%和2.82%;压缩有螺面积114 253.30 hm2,有螺面积压缩率为57.85%,其中湖沼型和山丘型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46.51%和94.97%;Ⅰ、Ⅱ、Ⅲ类环境和Ⅳ类环境分别占总有螺面积的55.77%、25.75%、13.91%和4.57%。结论 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江西省钉螺孳生地数据库和环境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对各地钉螺孳生环境螺情、环境和植被情况的动态更新与追踪管理,可为螺情监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垦种2年后江滩残存钉螺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实行垦种2年的江滩残存钉螺和原始芦滩钉螺的软体组织。结果显示,实行垦种之江滩的残存钉螺糖原含量减少,琥珀酸脱氨酶(SDH)和乳酸脱氨酶(LDH)活性降低(P<0.05)。肝腺管变化呈散在性分布,以棒状细胞明显;细胞表面微绒毛排列紊乱,萎缩或断裂,胞浆内出现空泡样变或固缩或呈溶解状态。提示垦种改变了江滩钉螺孳生环境,可使钉螺体内代谢发生障碍,能量枯竭,以致生存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钉螺平均寿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对同批孵出的1000只钉螺进行长达3年11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云南省钉螺的平均寿命为10.59月,寿命最长的可达47个月.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验证溴乙酰胺(特杀螺)杀灭钉螺的效果,进行了现场灭螺实验,钉螺校正死亡率1.5mg/L 浸泡48h为100%;喷洒2.0g/m~2 7d为92.6%;沿边药浸2.0g/m 48h达100%。与五氯酚钠相比,溴乙酰胺的上述剂量在现场无论是浸杀,喷洒和沿边药浸的杀螺校正死亡率均高于五氯酚钠10mg/L浓度,显示该药具有较好的杀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钉螺耗氧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钉螺耗氧量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水质溶解氧测定的原理 ,测定钉螺在不同数量 /密度、不同时间情况下 ,在水中耗氧量的变化情况 ,评价耗氧测定钉螺适宜数选择性试验和耗氧测定适宜时间选择性试验的效果。结果  6、13℃水环境温度下每笼 10、5 0只钉螺分别与每笼 2 0、30只钉螺耗氧测定的每螺每小时耗氧量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每笼 2 0、30、4 0只钉螺耗氧测定的每螺每小时耗氧量两两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6、13、2 8℃水环境温度下 3、6、9、12 h耗氧测定的每螺每小时耗氧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6、13、2 8℃水环境温度下 3、6、9、12 h分别与 2 4、36 h耗氧测定的每螺每小时耗氧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18h后耗氧测定的每螺每小时耗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结论 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水体钉螺耗氧量的测定方法 ,但每次耗氧测定的钉螺数应在 30只左右 ,耗氧测定时间应控制在 6~ 12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孝感市孝南区府河水域环境污染与螺情的关系,分析螺情变化的原因.方法采集府河水质和土壤样本进行有关理化指标的检测和现场查螺,并对查螺资料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96~2002年孝南区府河卧龙潭(上游)、鲢鱼地(中游)、太平山(下游)3处水环境中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国标)的检测指标有氯化物、亚硝酸盐氮、氨氮、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总磷等,且以1996~1998年的有关指标浓度达高峰;2001~2002年土壤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1998年前府河滩螺情变化不大,到1999年钉螺自然死亡率显著升高,有的地块钉螺死亡率达100%,2000年至今府河滩均未发现活螺.结论府河滩的螺情变化与其水环境污染有关,水质污染是导致府河螺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杀虫丁杀螺效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杀虫丁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不同温度、作用时间、药液pH值、批号、阳光曝晒及不同类型钉螺条件下杀虫丁浸杀法杀螺试验;不同湿度的泥土的喷洒法杀螺试验。结果 25℃1 d 2mg/L的钉螺死亡率为56.67%,25℃ 2d mg/L或25℃ 3d 1mg/L的钉螺死亡率为96.62%-100.0% ;偏碱性溶液和泥土含水量大等有利于杀虫丁杀灭钉螺;不同类型钉螺和不同批号药品对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较小;阳光曝晒则降低杀虫丁的杀螺效果。结论 杀虫丁灭螺的适宜条件是25℃2d 2mg/L或25℃3d 1mg/L以上杀螺效果较好,喷洒25℃含水量大于40%杀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护坡通江河道内钉螺迁移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混凝土护坡通江河道内钉螺迁移扩散规律,为制订钉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南运河"河口至新丰铁路桥"河段为试区,开展整治前已灭螺点、混凝土护坡有螺情况、水中障碍物滞螺、水体钉螺、漂浮物携螺和船体携螺调查,将调查结果与整治前情况相比较.结果已灭螺点复查12处,2处查到钉螺,距河口分别为3.2 km和4.3 km;水中障碍物滞螺调查有螺框出现率为0,与整治前的87.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调查水体4 800 m3 ,捕获活钉螺1只,水体钉螺密度0.021只/m3,较整治前下降了98.5%;调查漂浮物260 kg,捕获活钉螺3只,漂浮物携螺量0.012只/kg,较整治前下降了95.4%.结论混凝土护坡通江河道汛期仍存在钉螺迁移扩散,以随水流及漂浮物扩散为主要形式,但强度明显减弱,波及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转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巍山县石头地村现场饲养条件下,观察了90个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逐月逸蚴的情况。每月均能逸蚴的阳性钉螺占20%,间断性逸蚴的阳性钉螺占42.2%。37.8%的阳性钉螺逸放尾蚴数次后不再逸放尾蚴。对此类钉螺的解剖发现,有的已无尾蚴和胞蚴存在。 对304个自然感染的阳性钉螺也进行了逐月逸蚴观察。各月未逸出尾蚴者作抽样解剖。结果,第1次逸蚴后2个月估计转阴的钉螺约占36.1%,3个月占50%,4个月占41%,5个月占39.8%,6个月占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