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狭叶红景天[Rhodidla kirilowii(Regel)Maxim]在藏医药书籍中已有记载。该药的药效学研究、毒性试验、Ⅰ期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抗缺氧、抗疲劳、毒性很小等作用和特点,能安全用于临床。据此,我们于1988年6月以心电图为指标,分组对由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乡(海拔2,500米)过往昆仑山口泵站(海拔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证明,心脏是除脑以外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而中医认为“心主思”包括大脑的部分功能,故曰“脑为元神之府”,与西医中枢神经系统颇有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提出:“天气通於肺”。据此两点,我们以心肺功能为客观指标,结合中医气虚证的征象,於1988年6月对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乡(海拔2,500米)过往昆仑山口泵站(海拔4,745米)的16例民工进行了上山前后的自身比较,重点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与气虚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等242例血瘀证患者甲皱微循环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诊断血瘀证的指标之一。中医的血瘀证含义甚广,几乎涉及现代医学众多不同系统的疾病。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疾病血瘀证与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后的变化,现将冠心病等242例血瘀证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紫暗舌患者甲皱微循环检测的研究蔡辉,宁静(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16)主题词望舌,甲皱微循环紫暗舌是血瘀证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甲皱微循环检测是诊断血瘀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而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对于诊断血瘀证具有很高的价值。近十余年来学者们对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扩管消瘀汤治疗血瘀证 5 4例临床观察 ,结果表明 :临床症状有效率为 92 6 % ,与疗程呈正相关。心电图、血流变指标、甲皱微循环、血脂及SGOT均有显著改善 (P<0 0 1 ) ,证明扩管消瘀汤对血瘀证患者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肿瘤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应用甲皱微循环检查技术观察了血瘀证患者(肿瘤患者)119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①在119例患者中991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以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表现在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加重,符合中医血瘀证判断;②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变化多与微循环变化呈同步改变,微循环障碍程度越重,临床病势越重,预后也越不理想;③中药治疗可使70%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及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甲皱微循环检查技术敏感而直观,在临床监测病情变化中可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它是循环系统最基层的结构,不同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可反映组织细胞的代谢,并可据此观察机体内各脏器的功能与病理变化。国内李志山、陈文杰等1964年首先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后有关微循环研究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大多着手于平原甲皱微循环的研究,直到1979年才有人对西藏高原甲皱微循环进行了研究,而对地处海拔三千米以下,一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甲皱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证候临界状态”的概念。证候临界状态是对于证候模糊性的一种描述,证候的模糊性与证候的典型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血瘀证临界状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观察并与血瘀证忠者和健康人群比较,提示血瘀证的发生、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典型的血瘀证与其临界状态是血瘀证发生过程中具有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研究结果支持了“证候临界状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瘀证、气虚血瘀主时微循环改变与血浆TXB2-PGI2的相互关系。方法 同步检测甲皱微循环与血浆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 血瘀证、气虚血瘀主组血浆TXB2均增高,且气虚血瘀证高于血瘀证组,与 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血浆6-Keto-PGF1α值均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微循环改变与血浆T/K值呈正相关,与TXA2-PGI2平衡失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肿瘤患甲皱微循不发迹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应用甲皱微循环检查技术观察了血瘀证患(肿瘤患)119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1)在119例患中99.16%患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以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表现在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加重,符合中医血瘀证判断;(2)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变化多与微循环变化呈同特循环障碍程度越重,临床病势越重,预后也越不理想;(3)中药治疗可使70%的恶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病患者甲皱微循环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机体生,长,壮,老是自然过程,近10余年来对老年病有很多研究,有认为是肾虚,有认为是血瘀等,本文从甲皱微循环的角度,分析老年病的特点,分为老年病组与中青年组,及老年血瘀证组与中青年血瘀证组。结果表明老年病组在红细胞聚集,微血流流态,综合判断方面异常发生率及程度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血瘀证组与中青年血瘀证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的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5倒正常人,27例冠心病气虚血瘀患者,30倒冠心病气滞血瘀患者甲皱檄循环进行了对照观察,发现57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且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者的变化呈现明显差异,提示甲皱微循环的不同变化可为冠心病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方法:使用微循环仪对60例断指再植术后30天、60天、90天的再植指体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测,采用田牛加权积分法进行处理。结果:(1)经配对t-检验断指再植术后30天、60天、90天患指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较对侧健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断指再植术后患指30天与60天,60天与90天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积分随时间逐渐改善,术后90天未恢复到对侧健指水平;然而,随术后时间延长,断指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能否完全恢复尚待进一步研究。同一患指术后30天与60天甲皱微循环积分变化比术后60天与90天甲皱微循环变化更明显。甲皱微循环检测可以作为断指再植术后恢复情况的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医用甲皱微循环仪对30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为急性肾炎)的甲皱微循环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肾炎患儿的甲皱微循环较健康儿童有明显改变(P<0.01),并随病情加重异常程度亦增加。随机将急性肾炎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中药治疗组,发现加用中药组的病情及甲皱微循环恢复较常规治疗组为快(P<0.01)。提示甲皱微循环可作为急性肾炎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10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EHF 患者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障碍,动态观察甲皱微循环似可作为休克的临床监护参考指标,并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17例肺心病患者和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和肺动脉压进行同步观察。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甲皱微循环视野清晰,血管排列整齐,异形管袢出现率较低(5.8%);肺心病患者有半数甲皱微循环视野不清晰,异形管袢出现率较高(29.5%)管袢数减少;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与肺动脉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γ=-0.8095)。  相似文献   

17.
<正> 川芎嗪(四甲吡嗪 Tetramethyl Pyra-zine)系川芎中的一种有效生物碱,药理研究证明它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上使用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的疗效。至今尚未见到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使用川芎嗪治疗后甲皱微循环的观察报告。为了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对比偏瘫病人健、瘫侧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以及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甲皱微循环检查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28例川芎嗪治疗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的双侧甲皱微循环,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除包括离经血之外(皮下出血、紫复、血肿等),尚包括脏腑经给人体各部位的血液停滞、瘀塞不通、血脉不通、血不循经等广泛的病理性改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人虽然其本在于肺,但标证均有不同的血瘀证表现,现分述如下:1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血瘀证的客观表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表现有胸闷胀满、心慌、面色海暗、唇甲紫钳、舌质紫暗、瘀斑瘀点等血瘀证候外,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有以下几种改变:1.1肺血流量图检查的结果示:肺血管弹性较差.1.2微循环障碍: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发现:管出紧张度差,多数管浪排列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微循环作动态观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对掌握某些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等有一定的意义。迄今平原地区和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健康儿童甲皱微循环观察国内已有报道,对黄土高原地区尚缺乏观察的资料。为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微循环研究提供客观监测指标,我们于1985年9~10月对银川市三个托儿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盆腔瘀血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例盆腔瘀血证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随着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得到相应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