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切除术中漏诊回盲部肿瘤七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2005年,我科共收治阑尾切除术中漏诊回盲部肿瘤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53~72岁,平均63·1岁。均为阑尾切除术后8~60天因右下腹痛、包块或肠梗阻而住院,经再次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回盲部肿瘤,在阑尾切除术前,均有右下腹痛史,其中2例在半年内右下腹痛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右下腹有肿块、渐消瘦乏力及黑便史各1例。入院后全部行彩超检查,发现回盲部包块者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证实为回盲部癌4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显示回盲部占位2例,腹部CT扫描回盲部肠系膜实性占位1例。择期手术4例,急诊手术3例,均经…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 ,5 0岁。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 :在右下腹扪及一包块 ,遂行电子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光滑 ,血管纹理清晰 ,未见新生物。末端回肠黏膜正常 ,回盲瓣下方有 9~ 10枚小息肉。经保守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回盲部肠管一段 ,回肠长 11 5cm ,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65岁,于入院前10 h无诱因突发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剧烈呕吐.当地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右中下腹扪及肠型,并可扪及一直径约8.0 cm包块.入院后腹部X线检查示左中上腹肠袢扩张,并可见液气平面,考虑为肠梗阻.腹部彩色超声多普勒声显示:右侧腹腔混合性包块,范围约8.7 cm×4.1 cm,边界欠清,纵切呈"套筒"征,横切呈"同心圆"征(图1、2),包块内可见局部点状及细条状血流信号显示,腹腔少量积液.超声提示肠套叠.急诊手术见腹盆腔内有少-中量淡红色腹水,回肠被套入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小肠扩张,复位后见被套小肠总长约60 cm,回盲部肠腔内另可见一大小约4.0 cm×2.5 cm的包块内几乎填塞肠腔,病检诊断为回肠脂肪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去带回盲升结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男性患施行该术式,即膀胱全切后,取末段回肠10cm、盲升结肠15cm作代膀胱,将回肠近端与升结肠远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于回肠末段近回盲部5cm长回肠纵向折叠形成抗返流肠段,左右输尿管与纵向折叠的回肠段上端行端侧吻合,盲升结肠全去带形成贮尿囊,于盲肠最低点切一小口与尿道吻合。并对术后患的尿液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mo,肿瘤尿道复发1例。结论 回盲升结肠新膀胱术尿液可控性好、操作简单省时、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右下腹肿块1周入院。CT及MRI示腹膜后肿块10cm×7cm×4·5cm大小,考虑肿瘤性病变,腹膜后神经鞘瘤可能性大。肠镜示结肠多发性息肉(无法计数)。临床诊断:①腹膜后肿块,恶性可能:②结肠多发性息肉。术中见肿块位于回肠近回盲部肠壁上,直径约10cm;升结肠息肉近百枚。行肿瘤及部分回肠、升结肠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患者健在。病理检查巨检:回盲部切除标本升结肠长8cm,周径7·6cm,黏膜面见近百枚息肉、广基,直径0·2~0·5cm。回肠长28cm,周径4·5cm,距回盲瓣8cm处回肠肠壁上见一个肿块,大小10cm×7·6cm×5·3cm,境界欠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3个月,加重7d来院就诊。专科体格检查:体温38.6℃,腹部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并可扪及5.0cm×3.0cm包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质硬;实验室检查:WBC:15.00×10^9/L,中性粒细胞:0.82。临床诊断:腹痛待查(阑尾炎?阑尾肿瘤?)。  相似文献   

7.
49例回盲部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盲部肿瘤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病 ,其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厘米范围的肿瘤 ,肿瘤种类较多 ,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容易误诊。为减少回盲部肿瘤术前误诊 ,现根据我院资料 ,对部分肿瘤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院近年行回盲部肿瘤手术68例 ,男性37例 ,女性31例 ,年龄17~81岁。术前误诊49例 ,误诊率为72 %。其中38例回盲部腺癌 ,误诊为阑尾周围炎性肿块25例 ,右侧子宫附件炎性包块3例 ,肠伤寒、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各2例 ,右髂窝脓肿、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贫血原因待查各1例。回盲部结核、…  相似文献   

8.
结肠炎性包块超声误诊为结肠癌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结肠炎性包块超声误诊为结肠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4岁。以右下腹包块2a来超声科检查。超声所见:右下腹见11.4cm×10.3cm×5.2cm实体性肿物;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周边呈低回声。中心部可见强回声气体反射呈“假肾征”。超声提示:右下腹实体性肿物,考虑结肠癌。患者人院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见右下腹回盲部肠套叠肠壁充血水肿,升结肠内侧壁肿物约4.0cm×3.0cm×2.0cm大小实质性,中等硬,表面光滑无溃疡,考虑良性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炎性渗出性病变。这与术前诊断不符属误诊。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女,7岁。右下腹痛伴呕吐、发热17 h住院。查体:T 38.4℃,右下腹麦氏点右固定压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血化验:WBC 18.4×109/L,N 0.82,住院后急诊施阑尾切除术。术中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术后第10天、第30天、52天分别3次出现消化道出血。每次均为鲜血,血量在200 ml以上。前两次予输血200 ml以后即血止。第3次再发出血后,考虑病儿可能合并肠重复畸形或麦克尔氏息室,再次开腹探察。术中见回盲部一肿物,中度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误认为肿瘤而切除回盲部。病理报告:大体所见,切除回肠15 cm,结肠5cm,盲肠被大网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漏诊11例,其中术中发现并一期手术9例;术后确诊2例,其中1例术后5个月出现贫血,偶有腹胀腹痛,行结肠镜检查后确诊为升结肠起始部肿瘤;1例术中见阑尾尖端膨大,1 cm×1 cm,质硬,与后腹膜粘连,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腺癌.结论 回盲部肿瘤有时合并阑尾炎或以阑尾炎症状为首要表现,应提高认识,仔细询问病史,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4岁。腹部胀痛,便烂,时带粘液两年,纳少,盗汗,体重下降约10斤。体查:右下腹扪及拳头大包块、固定、无压痛。胸片检查:右上及左上中肺野浸润型肺结核,左肺多个结核球。钡餐检查:盲肠及升结肠近端肠腔明显狭窄、缩短、其内见多个小息肉样充盈缺损。回肠末端粘膜破坏。回盲瓣上移。末段回肠轻度扩张。右下腹见不规则瘘道。钡灌肠检查:盲肠、升结肠近端及末段回肠改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9岁。因右下腹无痛性包块6个月入院。检查:右下腹扪及5×7cm包块,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及反跳痛。钡灌肠检查未见异常。B超所见:右下腹探及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液性暗区,大小约4.4×9.7cm,内有部分密集较强回声,其中有一个强光团呈慧尾状。探头加压时包块可左右移动。超声诊断:右下腹囊性包块(图)。CT诊断:回盲部囊性包块伴囊壁钙化,多考虑为阑尾周围囊肿。手术所见:剖腹探查术见包块为阑尾,呈囊性,与回肠系膜有膜状粘连,阑尾根部尚有0.7cm长的一段为直径0.8cm。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报告:阑尾粘液囊肿。  相似文献   

13.
对回盲部血吸虫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疼痛0.5 a,近来疼痛加重1个月,食欲减退,伴尿频、尿急来院治疗。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余无特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ESR 13mm/h,HbsA g(-),CEA 4.6 ng/m l,AFP 5.94 ng/m l。临床初步诊断:回肠末端克隆氏病。钡餐示回盲瓣及回肠末端肠管边缘毛躁,见有小充盈缺损,局部有狭窄,肠管比较柔软;CT平扫回盲瓣及回肠末端肠管管壁增厚,周围见有渗出,相对应部位膀胱壁局部增厚,增强检查病变部位均见有强化,周围渗出显示更加明显。考虑:(1)炎性病变,侵犯膀胱;(2)C rohn病。择日手术,术中见阑尾周围脓肿,阑尾根部穿孔,回肠末端肠管壁明显增厚,粘连,行回盲部切除,回肠、结肠吻合。病理标本:连有阑尾(直径1 cm,长5.5 cm,腔内积粪)的肠腔一段,长18 cm,直径3.0~7.5 cm,剪开肠壁,肠腔中间狭窄,黏膜灰白色,肠壁增厚,切面灰白色,中间红褐色,有坏死?肠系膜处找到淋巴结6枚,直径0.3~1 cm,切面灰白色。病理诊断:(1)...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7岁。右下腹反复疼痛1年,以肠炎对症治疗无效。近来腹痛加重,腹泻,便血,食欲减退月余,于1991年3月28日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右下腹触及一约4.5×4.5 cm包块,压痛(+)。B超检查:右下腹肿物。X线胃肠钡餐透视:小肠粘膜粗糙,回盲部溃疡性肿物。于1991年4月11日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回盲部肿物及部分结肠、部分回肠。临床诊断:结肠癌。  相似文献   

15.
回盲部结核一例误诊为升结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 男 ,43岁。因发现右下腹肿物 1个月伴体重减轻入院。患者右下腹持续性钝痛 ,无恶心、呕吐 ,偶有腹胀 ,4~10次 /日稀便 ,无柏油便 ,食欲差 ,时有低热 ,发病后体重减轻8kg。查体 :体温 37.6℃ ,腹软 ,右下腹触及一 5 cm× 4cm× 3cm肿物 ,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示右下腹有一 4cm× 3cm× 3cm肿物。钡灌肠检查示升结肠近回盲部溃疡 ,管壁僵硬、狭窄 ,考虑为升结肠癌。血白细胞5 .6× 10 9/ L ,血红蛋白 12 5 g/ L。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升结肠下段近回盲部有一 5 cm× 4cm× 4cm肿物 ,切面灰…  相似文献   

16.
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的常见病为急性阑尾炎,但笔者遇到三例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局限性腹膜炎,经手术证实为回盲部异物剌破回肠所致,报道如下: 例1,男,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急诊入院。右下腹有明湿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未扪及包块。WBC18×10~9/L。中性0.90。腹穿有脓汁。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急手术,术中见离回盲部2cm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例1:男,2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 d于2003-03-16入院。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胸片未见异常,WBC 9.0×109/L,N 0.78,L 0.22。入院后急诊手术,术中探查阑尾轻度充血,无脓性渗出物,而回盲部5 cm范围内肠管僵硬,互相粘连,当时未作进一步探查,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持续高热,物理及药物降温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后5 d右下腹可触及一约8 cm×8 cm×8 cm肿块,超声检查为混合性肿块,再次急诊行剖腹探查,发现回盲部有一肿块,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病理报告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术后因一般状况较差未行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18.
在正常情况下,人口服药片后,很快即在胃内崩解,小肠吸收。尚未见有服药片后不被溶解吸收的报道,特别是长期服用大量药片而堆积在回盲部的报道。今将我院的一例因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时发现98片ST及去痛片堆积在末端回肠,形成不全梗阻的病例,报告如下: 女,38岁,农民。半年前因右下腹肿块,疼痛伴高烧,体温40℃,当时诊为阑尾周围脓肿,住院保守治疗。6天后疼痛消失,体温正常后出院。但右下腹肿块仍存在。后经常右下腹痛,伴低烧,体温37~38℃,于7月25日因右下腹痛加重而再次住院,考虑回盲部肿物,准备手术治疗。局部检查右下腹肿块7×5×5cm,质硬,表面不甚光滑,有压痛,不活动,外下界边缘不清,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辅以口服20%甘露醇肠道充盈法或(和)经肛门结肠灌水法诊断回盲瓣综合征( IV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IVS患者各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并与保守治疗后复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7例IVS患者保守治疗后复查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特发性IVS 28例(75.7%,28/37),继发性IVS 9例(24.3%,9/37,原发病包括急性阑尾炎5例、Meckel憩室2例、末端回肠炎1例、升结肠癌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误诊率为10.8%(4/37,特发性IVS 1例,继发性IVS 3例)。37例IVS患者超声图像以7.0~10.0 MHz线阵探头显示清楚,空腹时检查可见3种特征性超声征象,均见于右下腹回肠末段至回盲瓣区,其中“面包圈征”显示率91.9%(34/37),平均大小(1.9±1.6)cm ×(0.8±0.3)cm;“短套袖样征”显示率91.9%(34/37),平均大小(2.1±0.4)cm ×(1.3±0.2)cm;“玫瑰花结状征”显示率83.8%(31/37),平均大小(1.4±0.2)cm ×(1.0±0.2)cm,探头加压后部分征象形态可变。特发性IVS患者经20%甘露醇肠道充盈法可显示回肠末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轻微增厚,管壁柔软;回盲瓣增大,图像典型者增大的回盲瓣呈“鳄鱼嘴样”伸向结肠腔内。结论经腹部高频超声辅以20%甘露醇小肠充盈法检查对IVS 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回盲部憩室误诊为阑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男,2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天入院。查体:体温37.4℃。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触及包块。查血白细胞12.3×109/L。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仅充血、水肿,遂疑及憩室炎,探查肠部,至回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