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动中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机制和影像学的改变。方法收集2001至2007年间共12例因剧烈运动而导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引发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12例,为13~17岁男性中学生,平均15.2岁。结论青少年在剧烈运动特别是赛跑时可引起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X线是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对于腹部的分区中西医皆没有统一的标准。西医对于腹部分区采用体表标志法将腹部分为4区(以脐为原点)或9区(以肋下线、髂上线和两条侧胸线为标界)[1]。中医对腹部分区的说法较多。如《中医诊断学》将腹部大体分为大腹、少腹和小腹三部分,又细分为心下(剑突以下),胃脘(心下的上腹部),大腹(脐以上),脐腹(脐周),小腹(脐以下至耻骨上缘),少腹(小腹两侧)6区[2]。  相似文献   

3.
1993—2008年我科对368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性穿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组急腹症214例,腹部外伤154例。穿刺方法:通常腹部4个区域均可穿刺,一般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相交处,穿刺点应尽量位于压痛及腹肌紧张明显处,且需位于腹直肌外缘,以免损伤腹壁血管。  相似文献   

4.
皮肤温度之改变在诊断冠状血管机能不全中的意义至今尚无文献阐述。当心区疼痛时和疼痛后的不同时期,作者们用电体温计在患者胸廓及耳垂进行了体温测量。具体方法如下:先在胸廓上沿左右胸骨线、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作出垂直线,然后再通过第二、三、四、五肋间划出水平线。这样就由32个交叉点构成一幅图形。作者称之为皮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21岁。自诉15d前无意中发现腹部隆起,触及肿块,无腹痛,略感腹胀,15d来自觉隆起包块渐长,腹胀较前明显,尤以饭后为甚,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彩超示:盆腔内见一个肿块图像,上缘超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布比卡因对疝气修补术后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42例行疝气修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人。B组为布比卡因组,手术结束时在T9~12脊神经分布区内右侧肋弓至髂前上棘之间,沿腋中线取4个点,皮内注射布比卡因;K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Q-VAS和C-VAS)观察患者切口疼痛,以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的Q-VAS和C-VAS评分明显低于K组,差异有极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和尿潴留发生。结论在相应神经节段皮内注射局麻药,可改善疝气修补术等创伤较小手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布比卡因对疝气修补术后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42例行疝气修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B组为布比卡因组,手术结束时在T9~12脊神经分布区内右侧肋弓至髂前上棘之间,沿腋中线取4个点,皮内注射布比卡因;K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Q-VAS和C-VAS)观察患者切口疼痛,以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的Q-VAS和C-VAS评分明显低于K组,差异有极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和尿潴留发生。结论在相应神经节段皮内注射局麻药,可改善疝气修补术等创伤较小手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指由于髂前上棘处附着肌过度牵拉而导致髂前上棘的帽状骨折。本病多为运动伤,多见于青少年,持续性剧烈运动或突然发力均可导致,也可因外界暴力引起。按移位方向分为两种类型:常见的是缝匠肌引起的撕脱骨折,面积小,向前方移位;而某些运动,如打棒球时产生的扭转运动,可以使阔筋膜张肌附着大面积撕脱向后外方移位。该疾病借助于X线、CT不难诊断,可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随着患者对解剖复位及康复时间方面的要求,手术治疗明显增多。但部分医生对手术固定方式认识不深刻,甚至存在误区。本文就手术固定方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81年3月~84年3月对10例第三腰椎结核病人,采用以该椎为中心的病灶清除术,将体位和切口进行如下改进: 麻醉.采用全麻。全身情况较差者采用针麻或局麻。体位和切口:患者取斜仰卧位,背部与手术台平面成60°角,腰下垫沙袋。切口为一孤形线,起于第十二肋下缘与腋后线交叉处,向前向下延伸至髂前上棘内方3~4cm处,继而向耻骨棘方向延长,终止于耻骨棘上方10cm处。切口长约20cm。切开皮肤及浅  相似文献   

10.
骨盆边缘髂前下棘撕脱骨折 ,颇为少见。我们在多年工作中仅遇1例 ,简介如下 :患者 ,男 ,16岁 ,踢足球活动中 ,感到右下腹外侧锐痛 ,不能行动。次日于我院骨伤科检查 :右髂骨下缘软组织轻度肿胀 ,髂关节自动屈曲时疼痛 ,活动受限。X线表现 :右髂臼缘以上有3cm×1.5cm大小骨块自髂前下棘撕下并向下移位 ,局部软组织轻度肿胀。讨论当剧烈跑动时 ,股直肌猛烈收缩 ,引起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 ,病人感到腹股沟区突然剧痛局部触痛 ,屈髋时疼痛加重。骨盆平片见右侧髂前下棘骨折 ,骨折片向下外移位。应注意和正常的骨骺及髋臼骨鉴别 ,务必…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又称急性腰部捩伤。系突然腰部闪动、扭腰或负重时过度牵拉,使两侧腰背骶棘肌、髂腰肌等力量失去相对平衡,超过了腰的正常活动范围而成。检查脊椎无明显畸形,无压痛,X线摄片均无外伤性骨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盆针安置术出针点安全范围的测量山西省创伤骨科医院(030021)潘宝祥,亢志强山西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杜尉华头盆牵引治疗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院应用该种方法对615例患者进行术前牵引,明显提高了侧弯的矫正度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然而,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贯穿盆针的操作过程,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致使‘盆针安置术’难以迅速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尸体上进行盆针模拟安置术,并测量有关数据,以确定皮肤出针点的安全范围。材料与方法盆针安置术是在局麻下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贯穿长35~40cm,粗6mm的不锈钢针。钢针在髂骨内走行有一定的弧度。针穿过的部位除髂骨外,还经过骶髂关节、骶骨及软组织。采用3具(6侧)未成年尸体的完整骨盆(包括皮肤及内脏等组织),以髂前上棘上方lcm向髂后上棘穿入盆针,并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为标准轴线以不同角度穿入一系列盆针,然后顺各个针穿行轨迹切开软组织,观察各盆针所经过的组织结构。结果1.标准轴线:盆针穿行的标准轴线即由髂前上棘向髂后上棘穿入之盆针所穿行的轨迹。测量结果:盆针位于梨状肌上孔上缘臀上神经及臀上血管的线出处,无重要组织损伤,皮肤出针点位于髂后上棘的内侧部。  相似文献   

13.
髂骨结核指远离骶髂关节或髋关节的髂骨病变。此病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陈×、男性、28岁、职员。住院号78965,X线片号19933,病理号80271。四年前自觉右髂部有时触痛,不伴自发痛,近两年开始出现自发痛,并逐渐加重而且伴有盗汗。到我市某医院检查,X线诊断:右髂嵴良性肿瘤。4月19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髂嵴良性肿瘤收入住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胸部对称,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未见异常。右髂嵴上缘下3厘米与髂前上棘后4厘米交界处压痛,触诊无明显的肿物感,皮肤表面无改变,双侧髂嵴外观  相似文献   

14.
1病历资料患者男,59岁。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瘤1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家族肿瘤病史。患者1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扩张,两侧髂血管旁及左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来院进一步检查。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入院查体无特殊异常,三大常规、血生化、血肿瘤标记物、心电图、胸片、肝胆胰脾B超均无异常。入院后腹部CT示:两侧髂窝占位,富血供肿瘤考虑,其中左侧髂窝病  相似文献   

15.
<正> 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Mc Gregor和Jackson所创用的髂腹股沟轴型皮(骨)瓣,治疗各种复杂手外伤1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一、皮(骨)瓣设计:以同侧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前搏动处至髂前上棘作连线,并向后上方延伸。以此线为轴心线,根据手部创面大小,形状沿轴心线设计皮瓣(图1)。根据手部骨映损大小、形状,以髂前上棘后2cm为起点向后设计髂  相似文献   

16.
第三腰椎横突征在腰痛患者中较常见,本文分析1994~1998年中7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剥封闭法治疗情况,另设常规封闭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1 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18例,其中针剥封闭法78例,常规封闭法40例,两组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表1 两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性别针剥封闭组(岁)常规封闭组(岁)40~50~60~70~40~50~60~70~男7181444882女6151044761合计13332488151432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垫枕于两侧髂前上棘,根据解剖位置寻找第三腰椎横突的位置,或用简易定位法,两髂嵴连线与棘突线交点旁开4.5cm处…  相似文献   

17.
112例食管胃连接部癌气钡双对比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连接部是消化道癌肿好发部位。传统的充盈法检查时该区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时又因其位于肋弓下不能施行,常导致漏诊误诊,所以一直被认为是X线检查的一个难点。现代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DC,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易显示胃底贲门和食管远端病变时出现的黏膜皱褶,小区和贲门区、腔壁线的异常变化。笔者收集近年来采用现代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发现食管胃连接部癌共112例,全部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10名女大学生腹部五条间径的长度,推算出有用的数据.并以法定计量单位记载各间径上的结构.方法:被测者仰卧于床上,上肢伸直贴于体侧,两下肢并拢伸直,基本上为解剖学姿势.结果:测量值、胸右髂间径27.0±2.69cm;脐右棘间径14.1±1.49cm;胸脐间径17.8±2.90cm;髂棘间径23.6±1.92c...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890-892
目的:探讨双固定螺钉系统联合半螺纹钉固定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双固定螺钉系统联合半螺纹钉固定和传统切口复位半螺纹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松动、移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髂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固定螺钉系统联合半螺纹钉固定治疗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可增加骨折治疗稳定性,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肋骨骨折X线检查漏诊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平片检查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合理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尽力减少漏诊.方法 对本院2008~2010年26例肋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X线平片未发现肋骨骨折26例,其中肋弓部18处,后肋部3处,前肋部3处,膈下肋2处.结论 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