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应用1.5T磁共振采用不同b值对骨折椎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通过数据分析优选最佳b值。方法 根据外伤时间,按T〈7天、14天≤T〈30天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20例,共4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行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 000s/mm^2,测量骨折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比不同b值下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对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40例受检者骨折椎体DWI图像,随着b值由200s/mm^2升高至1 000s/mm^2,图像信噪比逐渐降低,b值为300s/mm^2时图像对比噪声比最高;b值为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时不同时间段压缩骨折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为300s/mm^2时诊断新近压缩骨折(T〈7天)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6%、81.87%。结论 b值为300s/mm^2时,椎体DWI图像质量佳,所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将头部DWI序列的参数修正后用于肝脏成像,并以此序列对机器校准纯水水模对32名正常人行b值为0~1000s/mm2的DWI,测量纯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人肝脏信号强度的ADC值。结果纯水ADC值约为2.30×10-3mm2/s。对于正常人,随b值增大肝脏信号强度与ADC值降低,存在负相关性(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03,P=0.00;r=-0.795,P=0.00);b值为50~250s/mm2时得到的ADC值与变异程度均偏大;b值为300~1000s/mm2,ADC值变得稳定,变异性减小;但b值为1000s/mm2时,肝脏信号强度减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结论本研究所用的肝脏DWI方法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态,用b值300~800s/mm2范围,能得到清晰的DWI图像与稳定的ADC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采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颈段脊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优选最佳b值.方法 49例行颈段脊髓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400、600、800、1000s/mm2,测量颈段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49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随着b值由400 s/mm2升高至1000 s/mm2,脊髓与脑脊液信噪比逐渐降低,脊髓脑脊液对比噪声比b值为600 s/mm2时最高,此后逐渐降低,且ADC参考范围较稳定.结论 b值为600 s/mm2时,颈段脊髓DWI图像质量最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DWI及ADC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胰腺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共32例。DWI选用b值分别为50、400、700s/mm^2,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癌周胰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中病灶最大直径,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b值所测得ADC值统计结果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动态增强图像中最大直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胰腺癌病灶,b值为400s/mm^2时图像效果最佳,与ADC值测定共同分析对胰腺癌病灶的检出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应用全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对改善图像质量及乳腺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28例女性乳腺MR受检者进行平面回波(EPI)序列的常规DWI和GRAPPA-DWI检查。常规DWI检查时扩散梯度因子(b)值取800s/mm^2,GRAPPA-DWI检查时b值分别取800、1000s/mm^2。比较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图像质量分级、信噪比(SNR)及乳腺组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相同b值(b=800s/mm^2)条件下,GRAPPA—DWI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DWI组,乳腺组织的SNR高于常规DWI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乳腺的平均ADC值略低于常规DWI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GRAPPA—DWI组中,b值为800s/mm。组图像质量略优于b值为1000s/mm。组,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b值为800s/mm。组乳腺组织的SNR高于b值为1000s/mm^2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值为800s/mm^2时乳腺组织的ADC值略高于b值为1000s/mm^2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RAPPA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善乳腺DWI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并且不会影响乳腺组织ADC值的测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应用改良敏感编码(mSENSE)技术是否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及对肝细胞癌(HCC)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有无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DWI和mSENSE-DWI对32例47个HCC小病灶行单次屏气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DWI,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300、500、800s/mm^2。对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进行观测和比较,运用配对Wilcoxon signed rank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DWI组b=300s/mm^2时图像评分2级5例、3级24例、4级3例,b=500s/mm^2时2级9例、3级22例、4级1例,b=800s/mm^2时1级2例、2级24例、3级6例;mSENSE-DWI组b=300s/mm^2时3级4例、4级25例、5级3例,b=500s/mm^2时3级10例、4级20例、5级2例,b=800s/mm^2时2级7例、3级23例、4级2例。同一b值条件下,mSENSE-DWI组的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DWI组(3个不同b值组的Z分别为-5.578、-5.488、-4.796,P值均〈0.01)。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b=300、500、800s/mm^2时分别为(1.578×10^-3)、(1.390×10^-3)、(1.173×10^-3)mm^2/s.mSENSE-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3个b值下分别为(1.381×10^-3)、(1.242×10^-3)、(1.136×10^-3)mm^2/s,在大b值条件下(500、800s/mm^2),2组所测得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73、-0.862,P值分别为0.383、0.388)。结论在肝脏DWI中应用mSENSE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对HCC小病灶的ADC值测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及最佳b值组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范围及阈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平扫、DWI(b值分别取0、400、800和1000s/mm^2),分别观察不同b值肿瘤信号的差异,同时测量不同b值肿瘤的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值为0s/mm^2时,DWI肿瘤的信号和T2WI一致,b值分别为400、800和1000s/mm^2,良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恶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低b值组肾上腺肿瘤的平均ADC值最大,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F=13.543,P〈0.05);③400~0s/mm^2b值组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2.033,P=0.054),而800~0s/mm^2b值组及1000~0s/mm^2b值组有统计学意义(t=-2.700,P=0.013;t=-3.529,P=0.002);④以800~0s/mm^2b值组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0.986×10^-3mm^2/s,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8%。结论:b=800~0s/mm^2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38±0.180)×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16±0.218)×10^-3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正常颈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新山  姜兴岳  张林  翟峰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49-1052
目的:比较不同b值及不同数量梯度场方向对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探讨正常人颈髓最佳DTI技术、扩散及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分别施加6个和25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选择不同b值(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对25名健康志愿者行颈髓DTI成像,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分别在颈髓相对宽的C2~C3水平、颈髓相对窄的C4~C7水平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第一、二、三本征值(1、2、3)。结果:①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6个与25个方向相应部位的ADC值、FA值及本征值1、2、3无显著差异(P〉0.05)。②随着b值的增大,颈髓平均质量指数变小,b=100、200、400、600s/mm2间的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0s/mm2时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b=600s/mm2时与b=100、200、800、1000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600、400s/mm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参数情况下,颈髓C4~C7水平所测的ADC值与FA值分别低于C2~C3水平所测值(P〈0.05),本征值1〉2〉3(P〈0.05)。结论:运用GE1.5T超导磁共振系统,b值取0与600s/mm2,采集方向为6时可获得较好的颈髓DTI图像,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于白质纤维方向的扩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  相似文献   

10.
弥散成像在肝细胞肝癌及TACE治疗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HCC)的应用及介入治疗前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1例确诊HCC进行屏气状态下多个弥散梯度因子(b值=200s/mm^2、400s/mm^2、600s/mm^2、1000s/mm^2、2000s/mm^2)的弥散加权成像,选用自旋平面回波(SE—EPI)序列(TR/TE=2000/46.7—78.1ms,层厚:8mm,层距:2mm),对肿瘤层面的瘤灶、邻近未累及肝实质区与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SI)进行测量,并观察经皮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肝脏DWI图像质量呈下降趋势。低b值DWI图像清晰但存在较明显的T2透过效应;高b值时则图像模糊信号接近于背景噪声,当b值取600s/mm^2时,肝癌肿瘤与肝实质之间存在着最佳对比度。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普遍有所增大,其中高b值时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屏气状态下DWI在肝脏肿瘤的应用完全可行,ADC值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可能具有监测肿瘤内部坏死情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颈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机器对39例颈髓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和DTI检查,测定病变区和对照部位的FA值、ADC值并进行对照分析,并重建白质纤维束图。结果:健康志愿者颈髓的FA值为0.66±0.06,ADC值为(0.96±0.14)×10^-3mm^2/s。颈椎病病例FA值为0.47±0.05、ADC值为(1.16±0.28)×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颈髓急性损伤病例FA值为0.38±0.08、ADC值为(0.89±0.25)×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30〉0.05)。颈髓炎症:FA值为0.40±0.06、ADC值为(1.25±0.40)×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所有病例通过DTI技术成功显示了白质纤维束在病变区变形、移位及中断等改变。结论:DTI可以探测到颈髓病变中常规MR未能发现的病灶;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白质束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图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T1WI和T2WI)。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梯度值即b=0和/或150、350、500和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在各成像序列上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脏信号对比噪声比(CNR)和病灶的ADC值;与肝脏CT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性评价不同b值DWI对肿瘤内部坏死组织和活组织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病灶在T2WI、DWI150、DWI350、DWI500和DWI800的SNR分别为:(69.81±18.99)、(59.33±32.66)、(59.23±32.94)、(54.25±19.71)、(39.43士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P=0.0024);病灶-肝脏CNR分别为(19.11±11.33)、(17.69±9.20)、(21.38±10.10)、(19.90±13.75)和(13,24±1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P=0.1556);b=150、350、500和800s/mm^2时病灶的ADC分别为(2.35±0.80)×10^-3、(1.95±0.59)×10^-3、(1.78±0.44)×10^-3和(1.54±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6,P=0.0001)。DWI500和DWI800病灶内部坏死和活性肿瘤组织能有效区分。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扩散梯度系数能够得到较佳的信号对比度,同时也能较准确地区分坏死组织与活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 mm2/s,(1.62±0.27)×10-3 mm2/s及(0.43±0.34)×10-3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和弥散敏感系数(b值)在兔肝VX2瘤快速MRI扩散加权成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VX2瘤种植后2~3周行快速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成像参数的缩减因子(reduction factor)取值为1,2,观察使用SENSE后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信噪比变化情况。b值取100~600s/mm^2共6个。测量不同b值的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及相应的表面扩散系数(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中应用SENSE成像缩减因子为2时扫描时间缩短约13.3%,而图像的信噪比没差别(P≥0.05)。b值400s/mm^2时VX2瘤具有最高信噪比为115.5±71.6;ADC值为1.575±0.218×10^-3mm^2/s(P〈0.05)。结论 合理应用SENSE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而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别,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400s/mm^2是最优b值,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最高,其ADC值最准确。  相似文献   

17.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脓肿和囊变坏死性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25例、囊变坏死性脑肿瘤55例,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和DWI检查。结果: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0.67±0.178)×10^-3mm^2/s;脑肿瘤囊变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2.48±0.156)×10^-3mm^2/s,脑脓肿ADC值明显低于脑肿瘤囊变坏死灶ADC值(P〈0.001)。结论:DWI和ADC值测量可有效鉴别脑脓肿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技术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病例组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和对照组27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及MR-DTI检查,分别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正常人颈髓MR-DTI的FA值=0.645±0.016,ADC值=(0.919±0.017)×10-3mm2/s.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MR-DTI的FA值=0.501±0.022,ADC值=(1.008±0.287)×10-3 mm2/s;与对照组对比: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FA值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值略增高,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更加敏感的探测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生,可为颈髓损伤程度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