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55岁,高血压病史13年,因近期反复发作胸闷伴头晕而入院.入院体检:BP180/102mmHg(24.0/13.6kPa),听诊心律不齐.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附图)见窦性心律,P-P间距约1.30s,HR为46次/min,上行第3个和下行  相似文献   

2.
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后第1个窦性心搏呈束支阻滞(BBB)图型,属于四相阻滞性BBB.我们遇到1例,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患者曹某、女、35岁,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入院治疗,本文心电图是患者死前记录的.P波规整出现,P-P间期O.60秒,P后继有室上性QRS波,P-R间期O.22秒,QRS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皿期.心电图肢体导联示左前分支阻滞.V_2导联R_2、4、7及V_5导联除R_2、8以外的ORS波群均呈完全性在束支传导阻滞型(V_5,导联伴有原发性ST-T改变),且与心率增快、减慢有关.即当R-R伺期≤0.76s或长达O.92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而当R-R间期为0.77~0. 90s时其ORS波群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3相合并4相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2岁.阵发性胸闷、心悸、头晕5年,近期反复发作昏厥入院.体检;BP140/80mmHg(18.7/11.3kPa),心率100次/min,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糙.血常规及电解质正常,空腹血糖7.0mmol/L,胆固醇7.3mmo/L,甘油三脂1.9mmol/L,β-脂蛋白6.85g/L.X线胸片未见异常.历次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后仍  相似文献   

5.
急性时相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的标志物,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急性时相蛋白浓度升高,这可能与其体内激素改变、营养状态、胰岛素抵抗和种族因素等有关.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升高与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存在一定相关性,药物可以降低血浆急性时相蛋白的浓度,从而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目的  ( 1)研究正常糖耐量者应用高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形成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 1PH)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 ) ,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精氨酸刺激试验中反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的关系 ;( 2 )探讨评价胰岛 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简易方法。 方法 对 2 8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个体分别进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OGTT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  ( 1)OGTT 3 0min胰岛素、胰岛素净增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与 1PH均无明显相关 ;( 2 )OGTT 10min胰岛素值 (r =0 .5 8,P <0 .0 1)及胰岛素净增值 (r =0 .45 ,P <0 .0 5 )、2 0min胰岛素值 (r =0 .42 ,P <0 .0 5 )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 (r =0 .49,P <0 .0 1) ,均分别与 1PH显著相关 ;( 3 )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与 1PH明显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OGTT 10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2 0min胰岛素值及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 ,以及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可作为估测机体快速相胰岛素分泌较为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唐建平 《心电学杂志》2008,27(2):151-152
患者女性,81岁,因恶心、呕吐伴胸闷、胸痛1天人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Ⅱ期.体检:T37℃,HR54次/min,BP130/80mmHg.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2岁,健康体检时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P-R间期0.16s,左心室电压偏高,QRS电轴正常,2:1左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正常范围.11min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但2:1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追问病史,患者1周前心电图(图1C)窦性心律较匀齐,心率71~75次/min,无束支传导阻滞表现.综合上述心电图表现,图1A初步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4相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X线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最严重的问题是其常见的慢性血管合并症.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不全是其发病的原因,胰岛素抵抗只在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不能足够代偿时才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测定的固相酶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用聚苯乙烯固相载体、亲和纯化的兔抗 T3抗体和 T3-β-半乳糖苷酶标记物建立固相管竞争法、固相板竞争法和固相板顺序饱和法。通过对酶标物进行化学修饰、减少标准品或待测样品的上样量、扩大反应体系和采用顺序饱和法 ,避免或减少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 (TBP)的干扰。结果  3种方法的可测范围均为 0 .4 8~ 4 5 .0 0 ng/ L ,其正常值分别为 (4.34± 1.0 3) ,(4.14± 0 .97) ,(4.0 3± 0 .82 ) ng/ L。正常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能明显分开。 3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 0 .15 0 ,0 .130 ,0 .0 4 5 ng/ L ,平均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 6 .2 % ,6 .4 % ,5 .2 % ,平均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3.1% ,12 .4 % ,11.0 %。结论 固相酶免疫分析法基本解决了 TBP的干扰 ,其测定结果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均达到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16 种单克隆抗体(McAb)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及三平正并殖吸虫(E.c)成虫及其子宫部位虫卵的冰冻切片作靶抗原的定位研究证明:以P.w成虫抗原制备的杂交瘤分泌的8种McAb中,4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识别P.w的有关抗原,另4种与P.s或E.C出现交叉反应;以P.w囊蚴抗原所制备的杂瘤分泌的8种McAb中,2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识别P.w的有关抗原,1种只识别E.c抗原,1种与E.c出现交叉反应,另4种不识别固相抗原片上的抗原.这些McAb识别抗原的部位主要为肠上皮、皮层、食管、排泄囊及卵壳.识别P.w 抗原显示的荧光均较P.s、E.c者为强.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8岁.间歇性心悸、气短13年,诊断为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出现晕厥4年.心电图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长达5—7s,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VVI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半年来心悸、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发作频繁,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发作,行射频消蚀术(RFCA)未成功.RFCA术后2月记录的心电图(附图)示:P波消失,代之锯齿样的F波,Ⅱ、Ⅲ、aVF、V_5负向,aVR正向,频率300次/min.QRS波有3种形态:(1)较窄的心室波形,于频率较慢时出现,在Ⅱ、Ⅲ、aVF、V_1、V_V等呈rS型,V_5呈qR型,时限0.08—0.10s,频率60—75次/min,为F波4:1或5:1从房室正道下传心室.(2)宽大  相似文献   

14.
顺时调节阴阳治疗血管性痴呆睡眠时相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顺时调节阴阳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睡眠时相紊乱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顺时调节阴阳法对心脾两虚、肾虚髓减偏阳虚者于午前阳气升发之时,予健脾温肾、补气活血之剂,使阳出于阴则寤,于午后阳气收藏之时,予养心安神之剂,使阳入于阴则寐;对于心肝阴虚、肾虚髓减偏阴虚者,于午前予醒神开窍、活血通络之剂,于午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之剂;对痰瘀交阻者及偏痰湿者,午前予健脾化痰、逐瘀醒神之剂,午后予安神定志之剂;偏痰热者,于午前予醒神开窍、活血通络之剂,于午后予清热化痰、安神定志之品.对照组80例,又分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用中药辨证施治法,对照2组用都可喜.3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睡眠时相、中医症状积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积分.结果 治疗组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睡眠时相紊乱,总有效率为85.0%,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62.5%与对照2组的55.0%(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87.5%与85.0%,明显优于对照2组的40.0%(P<0.01);3组对提高智能量表积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效.结论 顺时调节阴阳法不仅能改善睡眠时相紊乱症状,也能改善痴呆病情.且无任何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房性期前收缩揭示右束支3相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28岁.因心悸、胸闷5天来院就诊.发病前半月曾有"感冒"史.体检:T36.5℃,BP120/70mmHg,心率64次/min,心律齐,心音正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U波倒置时变化的临床意义,对18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一过性U波倒置与30例伴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U波倒置特点,进行比较观察,同时,对1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控制后进行冷加压试验,观察血压升高时的U波倒置情况,并与心绞痛发作时的一过性U波倒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U波倒置的时相明显不同,变异型心绞痛患者U波呈正负双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负正双相,认为U波倒置的时相变化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5岁。临床诊断:心肌病。主诉心悸、气短。体检:心界扩大。心音低,无明显杂音。X线片:心脏向左下扩大。B超示左室游离壁、室中隔显著增厚,右室壁、房中隔轻度增厚。诊断:心肌浸润性疾病。ECG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2.B型预激综合征伴kent束3相阻滞。3.Ⅱ°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6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入院。临床检查:T36.8℃,P 76次/min,R 18次/min,BP 130/90mmHg(17.3/12.0kPa)。血沉3mm/lh。X线胸片心肺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瓣膜均正常。心电图(附图)见P波顺序出现.P-R间期0.08s.以R波为主导联QRS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71岁。临床拟诊冠心病、心律失常。附图是Ⅱ导联连续记录。本图基本心律为窦性,窦P形态、时限和电压均正常,P-R为0.13s,窦性周期0.84—0.92s.约合心率68次/min,ST段轻度水平型压低。本图上行P_(4、7)和下行P_(2、5)提前发生、为房早,联律间期固定为0.42s,形态与窦P稍异,为非逆传型,但P′-R汉有0.10s,这可能因为窦-房交界区或房内发生折返时,激动优先进入房室交界区-心室,从而导致房早的P′-R较短。房早代偿间歇后的窦性P波形态多变(但P-R不变,仍为窦性周期的P-R约0.13s)——上行P_5低小切迹,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32岁。因胸闷行心电图检查 ,见图1。图 1中上下两行为长Ⅱ导联连续记录 ,P P间期略不齐 ,心率为 71~ 75次 /min ,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一个提前出现的直立P波结束文氏周期。例如Ⅱa的第 1、3个文氏周期P R间期为 0 .32s→ 0 .34s→ 0 .36s,第 2个文氏周期为 0 .32s→ 0 .34s,其后均继一个提前直立P波结束文氏周期 ,其R P间期固定 0 .1 2s。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文氏型心房回波呈正相性逆行P- 波。讨论 本例心电图特征为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P R间期逐渐延长并非发生窦性P波脱落 ,而以一个提前出现的形态与窦性P波相似的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