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胃癌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胞外区结构域进行克隆.方法从胃癌患者手术切片标本中提取RNA,进行RT-PCR,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UC19质粒,进行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克隆片段序列正确.结论为进行表达、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阐明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癌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胞外区结构域进行克隆。方法从胃癌患者手术切片标本中提取RNA,进行RT—PCR,将扩增片段克隆人pUC19质粒,进行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克隆片段序列正确。结论为进行表达、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阐明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就我院近20 a脾肿瘤3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其中良性肿瘤25例(78.1%),恶性肿瘤7例(22.9%),良性肿瘤中脾囊肿7例,其中真性6例,拳击运动员外伤后形成假性囊肿1例,脾转移癌7例,包括肝癌2例,结肠癌2例,胃癌、肺癌、胰腺癌各1例,脾脓肿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4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3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24例结直肠非典型增生组织、20例早期大肠癌组织、11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EphB2受体的表达情况,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有无转移(转移组52例,未转移组66例)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EphB2受体在正常肠黏膜、息肉、不典型增生、早期癌、进展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2)EphB2受体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59.1% vs. 40.4%,P=0.044);(3)EphB2受体在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Duke’s A期、B期与Duke’s C期、D期比较)(60.0% vs. 39.7%,P=0.018);(4)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EphB2受体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let-7 Micro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坤  唐永德 《检验医学》2008,23(3):305-30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let-7 miRNA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提取2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总RNA,采用颈环逆转录引物进行逆转录;以let-7a micro RNA为靶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和荧光(MGB)探针;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et-7 miRNA,并检测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该方法检测let-7a miRNA的灵敏度为1.0×10^1拷贝;检测总RNA的下限为0.05ng。20例临床标本中,7例(35%,7/20)胃癌组织中let-7a miRNA表达明显低于其远癌端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织。结论应用颈环逆转录引物及MGB探针技术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特异、敏感地检测胃癌let-7 miRNA,且其表达下调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患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y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χ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CK19)在不同恶性肿瘤组织及其自身对照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RT—PCR—ELISA)法,检测CK19基因在79例恶性肿瘤(大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及其相对应的对照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CK19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CK19基因在正常黏膜及大肠癌表达量的比值为1.638,有显著差异(P<0.01);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表达量的比值1.352,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乳腺癌、肝癌组织的CK19的表达量与自身对照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K19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大肠癌、肺癌组织出现CK19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肺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01/2007-10我院共收治恶性肿瘤手术女性患者58例。其中乳腺癌24例,肺癌7例,宫颈癌7例,直肠癌6例,肾癌2例,胃癌2例,结肠癌4例,子宫内膜癌2例,胰腺癌1例,十二指肠癌1例,食道癌1例,卵巢癌1例。通过护理人员开展的心理护理,使58例患者得到全程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RP)基因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对NCBI网站中的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数据库公布的80个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P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结肠癌和胃癌)后,取胃癌、结肠癌标本各30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RP L13(RPL13)、RPL37、RPS2和RPS19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AGE数据库分析表明: RPL13、RPL37、RPS19、RPS2和RPLP2在胃癌中表达比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平均分别高6.25、2.40、3.86、2.22和3.15倍,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比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平均分别高(3.22)、7.10、2.55、5.87和2.84倍;RT-PCR结果 显示胃癌和结肠癌组织中RPL13、RPL37、RPS2和RPS19 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中存在着共同高表达RP基因,这些共同高表达RP基因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P73蛋白和 m RNA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7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 P73蛋白表达水平。用半定量 RT- PCR检测 2 8例结肠癌和 2 0例正常组织中 P7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 P73蛋白在 78% (2 1 /2 7)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结肠癌旁组织 44% (1 2 /2 7) (P<0 .0 5)。从癌旁组织、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到低分化腺癌 ,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 (P<0 .0 0 0 1 ) ,呈正相关。 2 P73 m RNA在 89% (2 5/2 8)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55% (1 1 /2 0 ) (P<0 .0 1 )。结论  P73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激酶Sy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yk)在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yk表达与胃癌生成与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胃黏膜及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标本中Syk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yk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其阳性率为35.00%,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100%,95%,86.36%,76.19%;P〈0.05);Syk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yk蛋自在胃癌中表达缺失.Syk表达缺失与胃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和p63在部分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其人群大规模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病理科档案材料中食管鳞癌、胃腺癌、大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肺癌、肝细胞性癌、乳腺浸润导管癌、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腺样囊腺癌和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各6例及相应正常组织各3例。肿瘤标本先观察苏木精-伊红(HE)切片以确定肿瘤部位,采用组织芯片仪及手工法制作180点列阵组织芯片,进行p53和p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p53、p63阳性细胞在各组的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表达类型:(1)正常组织p53阳性细胞数很少;(2)3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大肠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的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核染色反应,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阴性,1例膀胱癌中有少量阳性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阴性肿瘤细胞中。p63表达类型:(1)正常食道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呈核染色,p6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棘细胞层;(2)6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和4例肺鳞癌均为强阳性反应,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强核染色,癌旁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p63阴性;两例肺腺癌p63阴性;(3)6例胃癌中的4例、6例大肠癌中的3例、6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2例、6例肝细胞性癌中的1例可见较强的肿瘤细胞胞质染色。其中3例食管癌、3例胃癌、1例大肠癌、1例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 ERCC1、AKT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 ERCC1、AKT2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浆, ERCC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而 AKT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5)。ERCC1和AKT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无明显相关性。术后化疗患者中ERCC1和 AKT2阴性者预后好于均阳性者。【结论】ERCC1和 AKT2在与胃癌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对其变化进行检测可帮助了解胃癌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SM22(smoothmuscle22)mRNA在人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M22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鉴定胃癌早期诊断筛查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14例胃正常组织中SM22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胃癌组织SM22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39/4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光密度计数后SM22mRNA表达量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86±0.14和0.3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4对胃癌与正常配对标本中,有10对胃癌及正常组织中SM22mRNA均表达阳性而且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有4对标本中SM22mRNA只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阴性。结论:SM22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 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 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 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Ep 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3,P〈0.01)。结论 Ep 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与C-erB-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 cm)各73例,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的LOX、C-erB-2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OX与C-erB-2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LOX在65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9133±0.1023,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027±0.1325,胃癌组织中的LO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X与CerB-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3.7,P0.01),LOX与C-erB-2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在胃癌组织,LOX与C-erB-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X与C-erB-2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脾酪氨酸激酶(Syk)在子宫内膜良、恶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yk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及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Sy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yk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其阳性率为42%,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及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00%,88.9%,73.3%;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Syk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由良性到恶性增生的演变过程中,Syk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提示Syk可作为子宫内膜恶性变的生物学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mute 2,MDM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67例大肠癌患者,另取距肿瘤10cm以上癌旁组织30例、腺瘤组织20例、正常黏膜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肠黏膜MDM2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MDM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48/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P〈0.05)。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8%(26/67),与结肠腺瘤组织75.0%,癌旁组织83.3%,正常黏膜组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和P16在不同Dukes分期中,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16基因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MDM2蛋白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M2和P16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DM2和P16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间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7和VEGF-C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同患者的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PAR7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PAR7的表达与VEGF-C表达无关联性(r=0.135,P:0.414);PPAR7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有关(x^2=4.620,P=0.032)、淋巴结转移有关(x^2=15.753,P=0.000)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2=4.610,P=0.032);VEGF-C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有关(x^2=4.729,P=0.030)、远处转移有关(x^2=4.064,P=0.044)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6.300,P=0.012)。结论PPAR7和VEGF-C可能在胃癌新牛淋巴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胃痛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