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培德 《健康大视野》2005,13(10):24-24
目的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至2004年间86例肠破裂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误诊3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出现腹腔脓肿5例,肠粘连14例,肠瘘3例,切口感染18例,死亡4例,其余均于10至14天痊愈。结论 外伤性肠破裂受伤时间短,空腹受伤,早期手术,术中仔细探查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肠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方法:对108例肠破裂病人进行诊断与治疗分析。结果: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术后正确的对症处置是治疗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致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腹部损伤致肠破裂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均经剖腹探查、肠修补、部分肠切除、肠吻合、结肠造瘘等手术治疗,其中,65例治愈;1例小肠多处破裂合并十二指肠破裂因探查不仔细遗漏十二指肠破裂,术后形成十二指肠瘘死亡;1例结肠破裂合并肝破裂、右肾挫伤致出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方式、系统有序的探查、有效的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1995年至2009年14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早期明确诊断,另3例术中明确诊断;手术7例,保守治疗7例;死亡2例,均为手术病例,其中1例入院术中明确诊断,1例为早期诊断过度保守治疗中并发腹膜炎休克而手术.结论 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丁仁杰 《现代保健》2010,(14):77-78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肠破裂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1例创伤性肠破裂病因、伤情、诊治、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术后并发结肠瘘2例,肠粘连及肠梗阻12例,切口裂开6例,切口感染28例.治愈77例,死亡4例.结肠瘘原因为结肠破裂创口虽小,但创伤至手术时间超过8 h,腹腔污染较重.死亡原因为合并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短期应用生长抑素、高营养支持等,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闭合性肠破裂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闭合性肠破裂的治疗,统计分析病因、就诊时间、临床表现(腹腔诊断性穿刺灌洗的阳性率、气腹征阳性率、并发证),提高早期诊断率.结果空、回肠破裂27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横结肠破裂2例,升结肠破裂2例.予一期单纯缝合修补术23例,肠切除端端吻合术9例,其中4例结肠破裂行一期修补覃状管近端结肠造瘘术.31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应重视病史采集和病情的动态观察,详细的腹部体检,还要依靠必要的辅助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忠鹏  路要武  李炜 《中国校医》2013,27(12):916-9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2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5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3.4%)中转开腹。术中并发症5例(8.5%),腹腔出血3例,肠破裂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6.8%),2例吻合口瘘,1例小切口感染,1例会阴部切口裂开;1例(1.7%)切口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地操作,将有效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87~1994年收治的外伤性肠破裂11例,其中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1例,结果:治愈10例,死亡1例。分析表明:受伤情况、就诊时间、诊断正确性及治疗措施是否确与疗效有明显关系。为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疗效,作者浅谈了对该病诊疗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1985~1995年,我院共手术治疗外伤性肠破裂45例。45例中男性4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1岁。受伤部位:十二指肠破裂4例,小肠破裂(空肠、回肠)33例,结肠破裂4例,直肠破裂1例,多发性肠破裂2例。肠破裂合并颅脑、肝、脾等其他脏器损伤1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腹腔穿刺和腹部X线检查,腹穿阳性34例,腹部X线检查阳性3例,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结肠破裂15例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结肠破裂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便秘15例(100.0%)、糖尿病6例次(40.0%)、高血压8例次(53.3%)、高脂血症7例次(46.7%)是自发性结肠破裂的高危因子。15例均给予手术,治愈10例(66.7%),死亡5例(33.3%),死亡5例就诊时均超过36h。结论:自发性结肠破裂早期诊断和手术,纠正休克,积极加强对围手术期的监护和综合治疗是改善其预后,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伤距离确诊范围的早晚,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早期确诊患者,时间小于24h;对照组为延迟确诊患者,时间不低于24h.对各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提高,手术之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为P<0.05.结论:对于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提升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破裂的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自发性结肠破裂临床表现、处理和病理检查。结果自发性结肠破裂好发于Sudeck,临界点,本文中6例术前均未有明确诊断,1例因就诊过晚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其余5例由于处理及时、恰当,均获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或左半结肠破裂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术中结肠灌洗行一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或左半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合并切口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中顺行结肠灌洗,可达到肠腔减压和清除结肠内细菌的目的,提高一期手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们二院自1986年至1996年12月,经手术处理外伤性肝破裂74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74例中男47例,女2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9岁。2.受伤部位;肝左叶21例,肝右叶39例,两叶同时损伤14例。3.受伤原因,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伤19例,刀刺伤11例,殴伤8例,撞击伤9例,4.伴发伤:本组有31例伴发伤,共75例处,其中胸部伤14例处,脑挫伤4例处,脊柱损伤6例处,骨盆骨折5例处,四肢骨折21例处,脾破裂7例处,胃破裂1例处,胰损伤2例处,肾损伤4例处,肠破裂11例处。  相似文献   

15.
董李 《现代保健》2011,(23):134-135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腺外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14例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运用全面综合检查,14例患者均较快确诊,及时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剖腹探查,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除1例因胰腺损伤严重,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外,术后并发胰瘘2例,假性胰腺囊肿1例,均较快治愈.结论 闭合性胰腺外伤的早期诊断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的关键.充分有效地进行腹腔和胰周间隙引流及生长抑素类制剂的早期应用,是防治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中药鼻饲对胃穿孔、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进行了观察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7岁,其中肠破裂16例,肠穿孔20例;对照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0岁,其中肠破裂22例,肠穿孔14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8~2002年间收住的十二指肠损伤19例临床经验.结果 19例中14例(74%)为严重多发伤,全部经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修补术10例.修补加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改良憩室化再简化手术2例.治愈17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损伤,感梁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正确处理和恰当的术式是救治严重多发伤十二指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法,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23例,恢复良好16例,轻残7例;手术治疗4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2例;6例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重残3例,死亡3例;2例保守治疗,重残1例,死亡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与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1周脑梗死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34.0±1.2)cm3比(22.0±0.8)cm3,P<0.05].结论 对小面积脑梗死保守治疗效果好,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可取得较好效果,延迟去骨瓣减压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钝性心肌挫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钝性心肌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入院时2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症状,可同时伴有心悸、出汗、气促、血压下降,其中仅3例表现为心绞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心肌酶谱检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均显著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或心肌肌钙蛋白Ⅰ均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有阳性发现17例,其中心包积液7例.31例钝性心肌挫伤患者中保守治疗27例,手术治疗4例.治愈2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6.5%(2/31),其中1例为心肌广泛挫伤、大面积心肌坏死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死亡,1例心包积血并严重心肌挫伤而行开胸探查术,术中心脏骤停死亡.本组病例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在有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26例在1个月内恢复窦性心律.随访中发现室壁瘤2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结论 在胸部外伤中,要高度警惕心肌挫伤的存在,提高早期诊断率,心肌肌钙蛋白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合理救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治及恶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6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恶变特性.结果 16例均有皮肤黏膜黑斑、肠道息肉.8 例有家族史,2例合并肠破裂,4例恶变,16例均为肠套叠,4例恶变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2年、5年死亡,另有2例分别于术后5、7年复发再手术治疗.结论 PJS患者易发生肠套叠等并发症,且有一定比例的恶变率,手术切除息肉是缓解症状的惟一方法,宜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