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高危室早(HRVEB)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150例择期手术患者,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及室性早搏(VEB)的发生情况,于术前一日内监测至少12h,术后监测48h。HRVEB包括频发室早(FVEB即≥10VEB/h)、成对室早(VC)、室速(VT)和Lown更高级别的VEB。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FIRVEB将患者分为FIRVEB组(Ⅰ组)和非HRVEB组(Ⅱ组)。结果共发生HRVEB44例(29.3%)为Ⅰ组,其中术前18例(12.0%)、术后39例(26.0%)、重叠13例(8.7%);未发生FIRVEB者为Ⅱ组。术前:Ⅰ组术前低频功率(LF)及极低频功率(VLF)显著低于Ⅱ组(P〈0.05);术后:2组HRV均显著降 (P〈0.05或0.01),其中Ⅰ组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LF、VLF在术后2天又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HRVEB主要发生于术后,尤其术前已有HRVEB者术后出现HRVEB的机率更高、程度更严重,可能与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具体表现为①HRVEB组术前HRV下降,尤其LF、VLF异常降低;②术后2组HRV下降,但HRVEB组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发生前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动态心电图监测121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监测至少12小时、术后48小时,记录每次成对室早(VC)、短阵室速(NSVT)发生前4-3、3-2、2-1、1-0小时,60-45、45-30、30-15、15-0、15-10、10-5、5-0分钟各时间段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TP)、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LF/HF和平均RR间期(meanRR)。结果:VC、NSVT发生前1-0小时的TP、HF、LF、meanRR明显降低;LF/HF在VC发生前1-0小时也有显著下降,而在NSVT发生前无变化;在VC、NSVT发生前1-0小时内的心率变异性(HRV)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围手术期VC、NSVT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有关,表现为VC、NSVT发生前存在TP、HF、LF、meanRR的下降,提示HRV的降低可能是VC、NSVT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心率变异性改变和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及其高危因素者术后心率变异性 (HRV)改变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者 2 0例 (高危组 ) ,非冠心病高危因素者 2 0例 (对照组 )。使用Holter监测术后的HRV及ST段变化。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结果 术后高危组高频功率 (HF)、高频标准化值 (HFnu)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低频与高频比值 (LF/HF)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缺血组的HF(P <0 0 1)、HFnu(P <0 0 5 )低于非缺血组 ,LF/HF高于非缺血组 (P <0 0 5 )。LF/HF和缺血负荷呈正相关 (r =0 7,P <0 0 1)。结论 冠心病高危因素者术后易发生心肌缺血 ,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控作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冠心病病人围术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定量反映冠心病、麻醉及手术等因素对冠心病人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为冠心病人术后心血管功能及预后估计提供一个无创性的特异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围术期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定量反映冠心病、麻醉及手术等因素对冠心病人交感、迷走神经张力与均衡性的影响,为冠心病人术后心血管功能及预后估计提供一个无创性的特异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我们共完成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6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 66例中男 48例 ,女 1 8例。年龄 46~ 80岁 ,平均 68 7岁。高危因素包括 :(1 )女性肥胖病人 ;(2 )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 ;(3)射血分数 <0 35 ;(4)年龄 >70岁 ;(5)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 ;(6)左室室壁瘤 ;(7)PTCA后急症手术 ;(8)肾功能不全 ;(9)严重肺部病变 ,肺功能低下 ,MVV <50 % ;(1 0 )合并瓣膜病变 ;(1 1 )不稳定心绞痛 ,左右干合并三支病变等。其危险因素分值均 >5 ,每例平均搭桥 2 67支。手术方…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 (HRV)的分析方法研究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部成人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每组各 12例。观察两组术前、麻醉后、术后清醒时、术后 1天、术后 3天及术后 7天各时间段心率变异性频阈分析各成份的变化。结果 麻醉和手术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 (TP)、高频 (HF)、低频 (LF)及极低频 (VLF)均较术前基础值下降显著 ,至术后 1周恢复。两组间比较 ,麻醉和手术后老年组的TP、HF、LF均较中青年组低 ,尤以麻醉后显著 ,老年组的低频标化 (LFnorm)也普遍较中青年组低 (P <0 0 5 )。LF/HF在两组均术后清醒时下降明显 ,但老年组尤其显著。结论 麻醉及手术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 ,容易发生张力失衡 ,且较中青年人更易受麻醉的影响 ;HRV监测分析可较好地评估围术期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广元市中心医院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5~84)岁,食管癌手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72例,男124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43~78)岁,为随机抽取的同期食管癌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年龄、吸烟量、吻合口位置、手术出血量、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及管状胃代食管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腹腔引流量≥1 000 ml)、手术时间≥4 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P=0.022)、吸烟(≥400支/年,P=0.000)、高龄(≥65岁,P=0.026)、喉返神经损伤(P=0.002)、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腹腔引流量≥1 000 ml,P=0.02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1 000 ml)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准备、严密止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变参数,以指导围手术期管理。防治并发症。方法 实验组术前1d测血流变参数,术后72 h持续吸氧,术后第2 d测血流变参数;对照组不给氧,术前1 d,术后第2 d测血流变参数。结果 给氧组和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指数等,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氧血症是肺癌病人术后心肺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术后72 h持续给氧,可有效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针刺相关技术(ART)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目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最好的无创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ART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机制,ART在围术期的各种作用及它们与自主神经的关系以及HRV在评价ART效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择期非心脏手术前后高危室早(HRVEB)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术前监测至少12 h,术后48 h。记录术前、术后各类室早(VEB)发生情况,HRVEB包括频发室早(FVEB,即≥10VEB/h)、成对室早(VC)、室速(VT)和Lown更高级别的VEB;同时记录可能影响HRVEB的有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明确HRVEB的潜在预测因素后(P≤0.1),将这些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HRVEB发生率26%,显著高于术前的12%。术前HRVEB预测因素有6个,即术前ECG有VEB或心肌缺血(MI)或DCG有MI、高血压史、吸烟史、ASA≥Ⅲ级。术后HRVEB预测因素有8个,即术前ECG有VEB或DCG有HRVEB、术后DCG有MI、高血压史、ASA≥Ⅲ级、术后血红蛋白(Hb)含量、术后K 及Mg2 浓度。结论术后HRVEB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根据ECG、系统病史及生化指标等可对手术前后HRVEB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9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长寿老年(≥90岁)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例,以动态心电图(DMS Holter 5.0型)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23:00至术晨7:00及术后1、2d相同时间段HRV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2d,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和极低频功率(VLF)明显降低(P〈O.05或0.01)。结论 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心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交感神经调节心脏活性受损和均衡性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胸、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以探讨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病人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L组,n=13,行腹部手术,T12-L1或T11,12硬膜外穿刺置管)、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H组,n=12,行胸科手术,T6,7或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吸入60%N2O及异氟醚,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0 MAC。术前1 d、入室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及术后1、2 d观察HR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LF/HF)的变化。结果感觉阻滞平面稳定后,L组阻滞平面上界T8.8±2.0,H组T3.0±0.3。与入室后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2 d LF、HF降低,L组术后1 d LF、术后2 d LF/HF高于H组(P<0.05)。结论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HRV无明显改变;术后高位硬膜外麻醉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张力降低,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心内直视术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麻醉和手术创伤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2 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麻醉诱导药为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阿曲库铵和琥珀胆硷。麻醉维持用 ( 0 .5~ 1.0 ) %异氟醚吸入 ,辅以芬太尼、阿曲库铵间断静注。手术过程中采用体外循环控制性降温 ,手术时间 ( 2 4 0± 5 0 )分 ,体外转流 ( 95± 4 3 )分 ,主动脉阻断 ( 72± 3 9)分 ,最低温度 ( 2 7± 2 .5 )℃。结果 未发现依托咪酯、芬太尼和异氟醚等麻醉药物对心率变异性造成的明显影响。体外转流开始后 ,L F、HF和TP明显下降 ,伴随体温降低 ,L F、HF和 TP进一步下降。升温复跳后 L F、HF和 TP下降更为明显 ,并持续至术毕 ,而 L F/HF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心脏手术中 ,体外循环、低温、主动脉阻断及药物等因素可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 ,而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可以降低麻醉药物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和4 h的HRV。结果ISO1组(异氟醚,年龄<60岁)和ISO2组(异氟醚,年龄≥60岁)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2 h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SEV1组(七氟醚,年龄<60岁)和SEV2组(七氟醚,年龄≥60岁)的LF、HF值在插管后10 min、停药时、停药后1 h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ISO组插管后各时点的LF、HF值均显著低于SEV组(P<0.05)。结论异氟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均衡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异氟醚对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比七氟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地氟醚复合麻醉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地氟醚复合麻醉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确诊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用动态心电图仪记录诱导前、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在0.5、1.0、1.5、2.0MAC时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在低浓度地氟醚麻醉下低频功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随着吸入浓度增加,低频、高频功率均下降(P<0.05);LF/HF比值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地氟醚复合麻醉使自主神经活性呈进行性抑制,在辅用氧化亚氮、芬太尼情况下无明显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s a noninvasive method used to quantify fluctuations in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normal heart bea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ing of patients with burns to healthy participants after their burn scars had been re-epithelializ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authors prospectively performed 24-h HRV monitoring in 60 patients with electrical burns, those with other major burns, those with other minor burns, and 10 healthy participants. Analysis of HRV in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sympathetic nerve measures (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 total power [TP] and a low frequency [LF] band)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 measures (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 [RMSSD], the number of interval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NN intervals greater than 50 ms [NN50],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following RR intervals greater than 50 ms [pNN50] and a high frequency [HF] band) in patients with burn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daytime and the nighttime. the difference in parasympathetic nerve measures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nighttime compared with measures of HRV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The groups of other burn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HRV than the electrical burn group indexed by a very low frequency (VLF) measure and TP during the daytime.

Conclus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HRV is a surrogate fo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burns. The patients with burns were observed a sympathetic predominance during daytime and a decreased parasympathetic activity during nighttime. These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other major burns were more predominan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other group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择期胃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35~60岁,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全麻组(R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观察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腹腔探查时(T2)、手术1h(T3)、2h(T4)和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HRV各参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LF/HF)、总功率(TP)。结果与T0时相比,E组T3和T4时TP下降(P<0.05),低频百分率(LFR)、高频百分率(HFR)、LF/HF变化不明显;R组TP、LFR均明显下降(P<0.01),LFR、LF/HF低于E组(P<0.05或P<0.01)。E组T2时HFR明显下降(P<0.01),TP、LF/HF升高不明显;R组TP、HFR明显升高(P<0.01),而LFR、LF/HF明显下降(P<0.01)。E组HR在T2时与术中比有明显升高(P<0.01),R组HR在T2~T4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雷米芬太尼显著兴奋迷走神经,易致交感-迷走神经失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