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32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1994-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54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预防和减少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永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2007年内收集的54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占93.44%),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占8.2%),上述不良反应以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报道居多(分别占40.98%和39.34%)。结论应重视和防范双黄连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乡镇医院和个体诊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高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对2009~2011年我科收集到的27例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比较严重,需得到应有重视。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使用时要对患者各种因素全面了解,并注意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4.
1中药注射液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药效迅速,适用抢救危重病症。可皮内,肌肉,静脉等给药。是中医治疗急症也是中药剂型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在中药不良反应统计中,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个案最多。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双黄连制剂为例来阐述中药注射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双黄连注射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包括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文献报道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4382份病例中,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约4.6%。以皮疹最为常见。患者使用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以过敏反应居多。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573 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海峡药学》2007,19(4):94-95
目的 研究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573例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以变态反应(占54.70%)和消化系统损害(占23.42%)为主.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面较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高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到的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涉及药物本身成分、配伍不当等因素。结论:应规范生产工艺,对儿童及老年患者应注意剂量,并注意在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及预防,为临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02年6月58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结果 58例中,男28例,女30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28例,占48.27),其次是全身损害(10例,占17.24%)。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其发生特点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安全性,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11月~2013年1月的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每组15例,分别予以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比较三组之间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的有效率分别为80%、86.7%、86.7%。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率最低,为13.33%;其次是清开灵注射液,为26.67%;最高是参麦注射液,为33.33%。结论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最满意,不良反应最低。  相似文献   

10.
36例患者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安徽医药》2009,13(8):989-99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安徽省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也可引起死亡。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并开展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制剂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ADR)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3006例应用双黄连制剂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6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1353例,口服1295例,外用358例。双黄连注射剂型致ADR27例(2.00%),且ADR发生情况相对复杂、严重,性别、年龄、用药剂量与时间、联合用药为主要影响因素;口服剂型致ADR2例(0.15%),外用剂型致ADR3例(0.84%),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轻微。结论建议大力推广双黄连非静脉用药剂型,对双黄连注射剂型的ADR要提高警惕,注意ADR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双黄连注射液在对患者进行抑菌、抗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具体的用药原则进行分析,以便于临床中对于该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的药物使用量以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部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表现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血管、神经系统反应等,并且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不同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不同,因此该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研究分析患者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的不良反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医生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黄连注射液是最早用于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也是近年剂型改革成功的中药新药之一.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  相似文献   

14.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共有71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19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呕吐、胸闷等过敏反应,甚有1例过敏性休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较快,多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在15~64岁年龄层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应据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双黄连注射荆的疗效确切,尤其是抗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以及抗流感病毒效果显著,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累及消化、循环、血液、神经等多个系统.临床使用时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通过对562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观察,评价其安全性。A组选择无双黄连过敏史者180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40~80滴。B组选择无任何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排除年老体弱者382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30~40滴。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性与病例的选择及静脉滴注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湖北省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42例双黄连注射液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42例ADR中,男女比例为1.49∶1;ADR多发生在用药30min以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64.67%),全身反应次之(13.17%);存在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现象。结论:临床应重视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