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今年87岁,是国家民政部离休干部。离休二十多年来,每天骑自行车,经常游泳,如今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胃口好,睡眠好,精神也不错。2008年迎奥运,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中,我应邀在北京市西城区体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体质测试:体重、血压、心脏、肺活量、握力、平衡力、柔软性和反应能力都达到了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虽90高龄,但耳聪目明,能写能画,身无大病。只去年下大雪时摔倒,股骨头骨折。动手术,换了个骨股头,现已基本痊愈。最近我还出版了个人画集《墨宝》,因此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本地一家报纸还特邀我介绍养生之道。回首数十年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觉得有几点与养生有关,现介绍如下: 1.人生要胸襟坦荡。即便在逆境中,也要想得开。在困难时,也不要低头,精神永远不颓废。莫忘诚信处事、待人,这样做事能主动。事多不烦,遇困难不慌。国事、家事都保持乐观的精神。对人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生存和工作环境是普通的山乡,对于养生保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在少年时代读过一句话,“身体健康就是福”,从此铭记在心。积40余年的生活、健身的体验,我总结出具有本人特色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五点十个字”,即“劳作、学习、登山、药浴、补养”。在退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83岁,虽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动作灵敏,不但生活能自理,还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得益于我的养生之道。独立生活从学校退休之后,四个子女都出去独立生活,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不幸的是,十年前老伴去世了,悲痛过后,我也只能重新开始生活。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到儿女家一起生活,第二找个老伴互相照顾,第三独立生活。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我选择了第三条路。因为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而我发现社会上找老伴的都是利少弊多,和谐的少烦恼的多,所以我选择了独立生活。在自己生活的日子里,儿女们都非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87岁,是国家民政部离休干部。离休二十多年来,每天骑自行车,经常游泳,如今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胃口好,睡眠好,精神也不错。2008年迎奥运,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我年近90岁,早已跨进“长寿”之年。目前,我的身心状况仍然良好,并满怀信心朝着“超长寿”的目标迈进。回顾总结自己的健康长寿养生之道,有以下几点。一、常用脑,勤思考人的脑子,用则进,不用则退;人的思想,经常学习就进步,不经常学习就退步。  相似文献   

7.
何竞 《保健医苑》2012,(1):50-51
<正>我是60岁退休的,至今快10年了,退休后是怎样养生,怎样安度晚年的呢?主要是学习。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一个黄土埋了大半截的人还用得着学习吗?而我却认为学习对老年人的养生健身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今年已满76岁,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自认为在同龄人中至少属于中上水平。牙齿除了几颗因前些年强咬带壳的核桃而开裂,不得不给它们戴上牙套之外,其余的完好无损,至今仍可轻而易举地嚼碎软骨和油炸花生米之类的硬物。头脑也很好使,除记忆力有些下降外,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过去差不了多少。有人要我谈谈养生的经验。我略知养生并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我离休已十年,身体状况比离休前健壮,并坚持读书看报写稿。探其养生奥秘,我认为主要是酷爱于自然。 首先在饮食上,以粗、杂、原为主,不食精制加工品。面食以粗面粉、玉米面为主,稀食,常年喝粥,并伴有各种豆类、花生和大枣。鱼肉食鲜,不食各类香肠、腊肉、火  相似文献   

10.
我说过,我是一个农民,生活上容易满足,从未特意地生活过,更未将其当作一个目标或目的研究过,且毛病多多,所有男人的毛病我差不多都有,抽烟、喝酒加熬夜,总之是活得不仔细,很率性、很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故而让我谈养生,就好比一个落后分子教育别人如何进步一样,多少有点可笑。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于1933年,今年89岁了,是《健康指南》忠实的“老”读者。我在长期阅读《健康指南》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健康和医疗方面的知识,各个栏目的内容都非常实用,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虽已高龄,但凭借着所学到的科学保健知识,仍在坚持每天爬山、骑单车、步行,帮忙做家务。  相似文献   

12.
卢进 《健康生活》2012,(7):32-33
说起跑步,尤其是漫步长跑,我已坚持近40年了,再过几个月(2013年),不仅是我跑步40年,也是我的本命之年,花甲之年。在长达40年的跑步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跑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体育运动,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最佳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体重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体重过低,常表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同时,又难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但是,体重超标,又容易患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养生之道征文④营造居室亦养生杨进礼退休后,我们老两口分到一处新房。好一阵高兴。可如何布置居室,使它适合老人居住呢?回想当初我们老俩口还真为此事大费心机呢。我们在选择和布署家具时用了些心思:一些棱角尖锐、开启不便、不好存放的家具.舍弃不用;床也没有...  相似文献   

15.
雷传桃 《医药与保健》2011,(9):50-51,53
近年来,影帝陈道明在《手机》、《建国大业》、《刺陵》、《唐山大地震》、《楚汉传奇》、《建党伟业》等多部影视剧中表现精彩,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令无数观众赞叹不已。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年近六旬的陈道明。  相似文献   

16.
养生之道     
《健康博览》2015,(4):50
<正>冠心病早防早治三步走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然而半数冠心病患者发作前没有任何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冠心病是慢性病,其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逐步加重的过程,只有当冠脉狭窄程度在60%~70%以上时才会出现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因此,当症状出现时,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了,如果此时还不积极诊治,就会延误病情,甚至发生心肌梗  相似文献   

17.
养生之道     
《保健医苑》2005,(3):36-39
在中国,恐怕找不出什么比长寿更令人向往的了。远有彭祖,孙思邈,近有齐白石,这些或传说或现实中养生有道的人物,始终是平凡百姓崇拜的偶像。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传统的养生保健迎来了前所未有新热潮。长寿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更多的平常人开始了“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的体验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养生之道     
中华民族历史修久,养生文化也源远流长,在人类如何健康长帮方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古代,诸多文献古籍就有了关于养生文化的大量内容,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而且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实路方法。如饮食、药饵、运动、保健、气功、起居卫生习惯等。中国的养生文化在数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及几百年来西方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件抗衰老、葆青春,以及防治老年病等诸多方面的珍贵礼物。  相似文献   

19.
养生之道     
长寿者,古今有之,中外有之。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提高。在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未普及前,影响人类平均寿命的主要是婴幼儿夭折、如天花、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极高。而且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尽管人们用于健康保健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国人的体质却在逐年下降,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趋势。据权威人士调查分析,主要表现为体质虚弱,体态肥胖,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且已波及到在校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小学生,因过度肥胖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的现象令人吃惊。那么,90岁、100岁的老人又是怎样安排工作、生活、饮食起居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指保养、调养、补养;生,指生命、生存、生长。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剂生活等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要有目标。我的目标是牢记廖沫沙的话:八十不算老,九十年尚少;人生活百岁,风光无限好。牢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