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又称周期素(cyclin),是1978年Miyachi等〔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发现并提纯的一种自身抗原。PCN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是DNA多聚酶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进行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多数癌细胞呈PCNA免疫染色阳性;照射(30-40Gy)后,多数癌细胞无PCNA染色,但间质细胞的PCNA免疫染色明显升高,大量间质细胞则呈中等或强阳性染色。结论 放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PCNA表达的同时,诱导间质细胞的PCNA表达,提示PCNA的表达状态可作为放射治疗中评价宫颈癌细胞增殖和间质组织修复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有静脉侵袭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 mRNA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1例伴有静脉侵袭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和CD44 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PCNA和CD44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64.5%. 在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和CD44 mRNA的强表达率分别为94.1%和70.6%,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和P<0.01). PCNA和CD44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67, P<0.05).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和CD44的联合检测对判断癌细胞的肝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PCNA的表达与其临床进展、病理组织分裂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NPC和25例鼻咽慢性炎的PCNA表达。结果:103例NPC和3例鼻咽慢性炎呈PCNA阳性。NPC呈PCNA低增殖频率者,倾向于I、Ⅱ期临床分期(87.1%)及无淋巴结转移(70.96%)。高增殖频率者,倾向于Ⅲ、Ⅳ期临床分期(82.1%)及有淋巴结转移(79.49%)。增殖频率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行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可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77.77%、81.82%。PCNA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I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肾癌组织PCNA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PCAN增殖指数与周围组织有无侵袭有显著性差异,且随肿瘤级的增高,其PCNA增殖指数亦相应增高,结论:PCNA的表达肾癌的恶性表型,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99例胃癌组织中的PC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异型增生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CNA标记指数〈50%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PCAN标记指数≥50%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肾癌组织PCNA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PCNA增殖指数与周围组织有无侵袭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肿瘤级别增高,其PCNA增殖指数亦相应增高。结论:PCNA的表达为肾癌的恶性表型,对评估贤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CD82、细胞黏附分子 CD44v6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前病变、息肉以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LSCC、21例喉癌前病变、15例喉息肉和1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 KAI1/ CD82、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KAI1/ CD82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13/15)、80.00%(12/15)、38.10%(8/21)、37.50%(24/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 CD44v6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中呈低表达,在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4/15)、33.33%(5/15)、80.95%(17/21)、75.00%(48/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 KAI1/ CD82表达下调、缺失及 CD44v6表达上调与 LSCC 的发生、发展相关。②联合检测 KAI1/ CD82和 CD44v6可为 LSCC 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7士17.83)%。PCNA标记指数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结论 PCNA可能成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中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p53表达率(53.3%)及PCNA增殖指数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5),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P<0.05~P<0.005).p53、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原发性肝癌(HCC) 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PCNA 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61-0% 的HCC 癌组织和57-5% 的癌旁肝组织表达TGFα;100 % 的癌组织和97-5 % 的癌旁肝组织可观察到PCNA阳性反应。经统计学分析,癌组织的TGFα染色强度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 ;TGFα阳性组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PCNA 标记指数(LI) 均分别高于TGFα阴性组( P均<0-01)。结论: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存在TGFα的异常表达;TGFα与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推测HCC中可能存在正反馈的TGFα自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6例ACC进行了研究。ACC按病理形态分为筛孔型、腺管型和实体型。结果:PCNA阳性表达率为77.78%,其中筛孔型69.23%,腺管型78.95%,实体型为100%。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其中筛孔型为30.77%,腺管型为26.32%,实体型为100%。结论:PCNA表达指数与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癌组PC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P<0.001);PCNA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P<0.005),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下咽癌PCNA的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