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室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独右室梗塞少于3%,绝大多数合并于左室心肌梗塞,故临床所谓的右室梗塞通常是指后者。尸检资料:左室下壁及(或)正后壁透壁梗塞中50%累及右室壁。临床上,心电图显示下壁及(或)正后壁梗塞同时提示有右室梗塞患者,可以没有心功能受损症  相似文献   

2.
1974年 Cohn 等报告6例右室梗塞为主伴低血压患者,其中4例经扩容治疗成功,2例死于休克,尸检发现有广泛的双心室损害。以后在临床、放射性核素和尸检研究中证实下壁心肌梗塞常有双室受累,少数下壁梗塞患者可发生低血压综合征。近来研究表明,右室梗塞为主患者,左室梗塞可能是引起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两维超声(2DE)测定的右室/左室收缩不协调比值能否从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低血压综合征中检出以右室病变为主的病例。方法:连续选择初发的单纯性急性穿壁性下壁  相似文献   

3.
左室梗塞并发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日趋精确。78年报道的一组大量病理研究指出,右室梗塞仅并发于穿壁性左室后壁梗塞,见于50%有穿壁性间隔梗塞者,但为何右室梗塞仅发生在部分穿壁性后间隔在室梗塞,尚不清楚。本文就死于冠心监护病房的102例心肌梗塞病理资料,提出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对心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室间隔在维持心功能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7只,形成室间隔心肌梗塞动物模型,梗塞前后施加压力负荷即环缩肺动脉和环缩主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的改变。结果室间隔梗塞后左室收缩压及右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动脉携氧量及氧运输量减少。二尖瓣E/A减小,左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延长;三尖瓣E/A<1。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及收缩期增厚率降低,左室游离壁收缩期增厚率增加,而右室游离壁变化不明显。同样程度的右室压力负荷、右室收缩压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梗塞前(P<0.01),且舒张压较前升高;同样程度的左室压力负荷,左室收缩压升高幅度较前降低(P<0.01),右室收缩压随之升高的幅度也降低(P<0.01)。结论室间隔不仅参与了左心功能的维持,对右心功能的维持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般认为右室梗塞限与左室下壁梗塞并存。为了阐明左室前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发生率,本文作者检查了三年内左室前壁心肌梗塞的全部97例心脏标本,自心尖至心底切割成10mm厚的切片6~8块,寻找有无右室坏死或疤痕的证据。发现13例(13%)伴有右室梗塞。生前无一例(0/13)拟诊为右室梗塞。这13例心脏标本的左室梗塞不仅累及左室前壁和间隔,而且范围甚大,平均占左室游离壁和间隔总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右室梗塞与左室梗塞并存,尤其是左室下壁心肌梗塞。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尚无一致标准。本文对心电图拟诊右室梗塞(少数尸检证实)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约占0.5~2%。左室下壁、正后壁梗塞累及右室壁时,伴心前导联ST段下降多数认为是下壁梗塞的镜像效应,且很少想到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所致,尸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普及以前,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尸检病例中心脏破裂(左室游离壁或室间隔)的发生率为4~24%(平均8%)。自从推广冠心病监护病房以来,这一发生率为16~21%(平均17%)。本文介绍648例致死性心肌梗塞尸检病例左室游离壁或室间隔  相似文献   

9.
右室梗塞的诊断与治疗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尸检研究证实,心肌梗塞时常累及右室,但右室衰竭为主者少见,往往以左室衰竭为主。右室梗塞几乎总是于右冠状动脉闭塞时出现,常与下壁梗塞相联系。心源性休克伴下壁梗塞、中心静脉压升高、奇脉、肺野清晰者,很可能有右室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最常累及左室游离壁或室间隔,后者实际在解剖上是左室的延续。纯右心室心肌梗塞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仅占解剖证实的心肌梗塞病例的2%。其原因不明,可能的机制包括:①右室心肌的质量较小②右室壁内的张力较低,③右室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而且右室壁很薄,大概能从右心室腔内的血液中获得比较多的营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约30%(范围20~45%)的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出现某些右室坏死的证据。但是,临床上能够识别出的右室梗塞的发生率远比尸解所见的少。右心室有2个壁,下壁和前侧壁。下壁由右冠状动脉后降支供血,前侧壁由右冠状动脉的右室支、边缘支和园锥支以及左前降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或左室乳头肌破裂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两者都有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临床鉴别常有困难。室间隔穿孔时突然发生肺部的再循环,乳头肌破裂时突然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因而都可发生循环衰竭。为探讨两者的鉴别,作者搜集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左心室破裂共98例加以分析,其中90例破裂仅限于一处,例如左室游离壁、室间隔或乳头肌(孤立性穿破),另8例  相似文献   

12.
虽然右室梗塞在病理学上已有详细描述,但多年来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尚未被认识,因为实验资料多半否定其重要性。近十年来,随着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新的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的应用,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本文综述右室梗塞的病理,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其非侵入性检查,此外讨论右室梗塞和慢性肺部疾患病人右室肥厚之间的可能关系。病理学的研究病理学研究证实5~34%穿壁性左室下壁梗塞的病人有右室梗塞。1948年Wartman在164心肌梗塞中发现22例右室梗塞,发生率13.8%。1978年Isner曾指出死于右室梗塞病人特征:(1)右室梗塞仅作为左室后壁梗塞的并发症出现;(2)室间隔后部的穿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疾病通常累及左室,故急性心肌梗塞常伴随左室功能不全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虽然有一定比例的死于心肌梗塞的病例,右室亦受累及,但通常合并有左室梗塞。在心肌梗塞的尸检病例中,单独右室梗塞者<3%。作者在78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发现6例具有明显的右室功能不全。由于右室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和休克者的治疗和左室梗塞者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尤其左室后壁梗塞时,是否右室受累,即右室梗塞,目前尚无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临床资料30例AMI症状出现后12h内住院患者。根据梗塞部位分3组:Ⅰ组9例左室后壁MI累及右室;Ⅱ组8例左室后壁梗塞、但未累及右室;Ⅲ组13例为前间壁、正前壁、侧壁梗塞。多数作者认为左室前壁梗塞一般不累及右室。右室梗塞的诊断是根据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确定。Ⅰ组死亡3例,尸检均有右室梗塞。Ⅱ组和Ⅲ组共死亡4例,尸检3例右室正常,1例右室小灶性坏死。全部病人均经右心导管取右房、右室以及周围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功酶MB(MB)。若右室MB浓度高于右房则认为阳性,示有右室梗塞。结果Ⅰ组除1例有三尖瓣返流外,1例于病后5h时,测定MB为阴性(-1U/L),但于9h时,呈现阳性(5U/L)。余7例右室、右房MB梯度均为阳性(15.9±3.5U/L)。Ⅱ组-7.7±2.8U/L、  相似文献   

15.
在左室下壁梗塞时,应用放射性核素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室受累者高达40%。但是单纯右室梗塞尚未被看作是特殊的临床疾患,尸检时极少作出这一诊断。至今有关右室梗塞时溶栓治疗或冠状血管成形术的报道缺如。本文报道2倒单纯右室梗塞。病例报告例1,男性,有轻度高血压病史,因压榨性胸痛入急诊室。12导联心电图正常,静脉清注硝酸甘油直至40μ/min未能缓解胸痛,遂静脉应用肝素及度冷丁,疼痛部份缓解。12小时内又查12导联心电图三次仍正常。入院时及入院6小时查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无创性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功能异常对左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6mm为标准界定右室功能不全。连续收录肺源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性肺动脉高压和不明原因三尖瓣反流的患者54例,无左心室受累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右室功能不全(RVSD组,32例)或右室功能正常(NRVF组,22例);另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采集病史及基础临床资料并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NRVF和RVSD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D)高于对照组,RVSD组更明显;RVSD组LVEDD、E峰、E/A比值低于对照组和NRVF组(均P0.05);2NRVF组和RVSD组的Tei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且以RVSD组更显著(均P0.05);3RVSD组中所有反应右室功能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NRVF组(均P0.05);4NRVF组左室游离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m/Am),RVSD组室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Em、Am和左室游离壁的Sm、Em和Em/Am低于对照组,而E/Em高于对照组(均P0.05);5NRVF组和RVSD组中左、右室壁的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两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左室游离壁-右室游离壁和右室游离壁-室间隔的达峰时间(TTP)差值明显延长。结论:右室收缩功能不全可能通过心室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左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且以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早于收缩功能异常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室梗塞(RVI)并不少见,尸检资料中RVI占心肌梗塞的3~43%。早期诊断RVI对于合理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与RVI有关的冠状动脉解剖和诊断方面的研究概况。一、冠状动脉解剖与右室梗塞85%以上的人其右冠状动脉供血到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和右室后侧壁,故RVI绝大多数伴有左室正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右室梗塞(RVI)很少见,尸检发现低于2%,而左室下壁梗塞20~45%可累积右室。左室梗塞(LVI)多为透壁性,RVI常为斑点状。 RVI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RVI可致室壁的收缩性丧失。动物试验显示,由于双心室系心肌螺旋形环绕而成,即使RV完全被烧灼,LV收缩产生的张力仍能传递到RV,推动RV的血液进入肺循环,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和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分析1971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急性室间隔破裂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66.8±7.9(46~79)岁,均经心脏插管检查。在18例中,心肌梗塞症状出现至临床医师闻及收缩期杂音平均6.6(1~22)天。其余2例持续胸痛7天和14天,临床未能确诊心肌梗塞,但手术发现左室后壁表面有纤维化。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如下:下壁或下后壁梗塞8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梗塞4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和前侧壁梗塞6例。插管检查前心功能 Killip 分级如下:4级11例,3级6例,2级2例,1级1例。9  相似文献   

20.
右室梗塞—非创伤性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复习了右室梗塞的非创伤性诊断。心电图是早期诊断右室梗塞的最佳方法。在急性下壁梗塞时,伴右胸导联 V(?)R-V_7R ST 段抬高≥1mm,提示合并右室梗塞。同位素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帮助诊断右室梗塞。右室壁有~(99m)锝摄取异常或心脏血池扫描示右室收缩力丧失,提示右室梗塞。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右室扩大,右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比值增大,右室壁收缩丧失及右室壁节段性收缩异常均支持右室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