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3.
肿瘤的脑(脊)膜转移及其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家和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5):284-287
肿瘤的脑(脊)膜转移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及时确诊对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和预后的改善极为重要。CT、MRI在该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一定限度。本文就该病的临床、病理、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提高CT、MR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 为研究可重复试验条件下的中风,Hossmann发表了不同种类动物脑缺血模型的研究报道。动物模型可以在可重复性实验条件下验证不同的脑缺血病因假说,揭示脑血供减少所导致的病理生理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26例31个肾上腺病变的MR影像分析,提示MR具有鉴别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的能力,在SE长TR/TE序列中,皮质腺瘤信号与肝实质相似或稍高,而腺癌及大多数转移瘤信号明显比肝实质高,但较脂肪信号稍低,嗜铬细胞瘤信号则与脂肪相似或更高。 相似文献
6.
7.
ChilesC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5):272-272
心脏和心包的转移性肿瘤远较原发性肿瘤多见,大量尸检结果显示,10%~12%恶性肿瘤可发生心脏和心包转移。 临床表现:心脏和心包转移可无症状,仅在尸检中发现。心功能不全占30%,主要是心包积液所致。临床表现包括气短、咳嗽、胸前区痛、胸膜炎性胸痛及周围性水肿。有恶性肿瘤史的病人突发心律失常提示心肌转移。 相似文献
8.
9.
10.
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TAE技术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CT导引下穿刺法建立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并以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探讨此两种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先后行CT导引下肝穿刺VX2瘤种植和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结果 32只兔中24只肝内种植肿瘤成功,其中1只兔出现肝内2个病灶,CT导引下肝叶穿刺VX2瘤种植法成功率为75%,24只兔均行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术,成功20只,成功率为83.3%.结论 CT导引下穿刺种植肝VX2肿瘤法和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均在动物实验中能够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是介入放射学方法在动物实验中的新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均进行CT和/或MR I检查,对比分析他们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的转移性淋巴结与多发的结核性淋巴结在位置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6)。转移性淋巴结环形强化20例,其薄壁环形强化19例,占95%,而淋巴结结核环形强化5例均为厚壁环形强化,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0)。转移性淋巴结中心坏死占78%,而淋巴瘤仅占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8)。结论根据颈部肿大淋巴结位置分布和影像表现特点,大部分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CA12-5水平、肿瘤体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附件受累情况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水平、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附件受累情况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CA12-5、肿瘤直径>2cm、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和附件浸润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方法1998-11~1999-12资料齐全44例甲状腺癌术前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观察淋巴结密度、分区和钙化,评价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据颈淋巴结转移一般特征中心坏死和环状强化.还具有(1)甲状腺癌颈转移淋巴结内细沙样钙化或斑块样钙化,(2)增强有明显强化22例(53.66%).平扫CT值28.00~50.54HU,增强后CT值62.85~145.78HU,并大多接近100HU或大于100HU.结论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除中心低密度囊变、坏死和环状强化,淋巴结内见细沙样和斑块样钙化提示甲状腺内占位为恶性,淋巴结增强多较明显,CT值多接近或大于100HU. 相似文献
17.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及其病理基础,确立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2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先行CT扫描,将手术切取的颈部廓清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然后进行对照研究。分别以淋巴结短直径0.5、1.0及1.5cm为淋巴结转移的假设诊断标准,根据诊断试验计算CT诊断淋巴结移转移的准确度。结果共有22侧颈部转移,38个转移淋巴结,根据三种不同诊断标准,CT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81%、90%及71%,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四个阶段;转移早期,发展期,完全癌变期及破溃融合期。结论CT诊断淋巴结转移优于临床触诊,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以淋巴结短直径1.0cm较合理,CT影像有与转移淋巴结各期相对应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了解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以及与病理改变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8年间资料完整的1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胸部8例,腹部5例。局限性10例,弥漫性3例。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10例,浆细胞型3例。13例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作CT及MRI检查。MRI采用的序列为T1WI、T2WI以及梯度回波快速增强扫描。结果 局限性肿块均大于3cm,最大为6cm。弥漫性肿块大小不等,最大为3.5cm。肿块呈圆形、类圆形,部分伴有分叶,轮廓光滑。除3例伴有钙化外,CT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后透明血管型均有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较长;浆细胞型则呈轻-中度强化。MR SE序列T1WI肿块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并伴有扭曲扩张的流空小血管。Gd-DTPA增强扫描表现与CT大致相仿。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透明血管型病例的术前明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