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rt-PA溶栓匹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rt-PA溶栓匹配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信息化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后患者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接受超早期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自2021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接受超早期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信息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MMSE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ESCA、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AD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  相似文献   

3.
陆晶 《妇幼护理》2023,3(6):1478-1481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责任制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于我院进行 rt-PA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1: 1 分组法将 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责任制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 卫生研讨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表]、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rlndex,BI)、日 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血清学指标水平[神经特异性性烯醇酶( NSE)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C- 反应蛋白(CRP)]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 NIHS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 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 NIHS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 BI、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 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 BI、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 NSE、FABP、CRP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1dNSE、 FABP、CR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 rt-PA 早 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行责任制护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活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优化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80例ACI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分诊时间、就诊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订的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D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ACI溶栓治疗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可缩短患者分诊时间和初始溶栓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数字奇偶数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表(CDSES)]、上下肢体能力[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DSE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可提高自我效能,增强肢体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因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时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优化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9例ACI行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就诊奇偶序号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吞咽障碍[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并发症及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GF、SAS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I溶栓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和吞咽功能恢复,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期十步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按照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干预组的受试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三期十步法",而对照组仅施行常规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来评估脑卒患者中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组NIHSS、BI量表评分分别在入院第7天及出院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时、随访出院后30天时2组的mRS量表评分亦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期十步法",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病例分析为指导的流程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收治的83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病例分析为指导的流程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结果:干预后,两组MMSE、FMA、ADL、S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循证病例分析为指导的流程化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帮助患者生活自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经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指标(包括股静脉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静脉管径、下肢静脉通畅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股静脉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静脉管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T、APTT、INR、D-D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IHSS、Barthel指数、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预防VTE效果满意,特别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提升溶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质量反馈构建的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SDMM)护理方案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基于护理质量反馈构建的SDMM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ADL、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理质量反馈构建的SDMM护理方案可提升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不良情绪、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联合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整体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血栓通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式多学科诊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合式多学科诊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巴氏量表(BI)]、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 QOL-BREF)]及自护能力[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WHO 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式多学科诊疗护理对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可促进其获得较高的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进行急性脑卒中救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救治方式;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进行急性脑卒中救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救治时间、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依照临床路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延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状况[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4周、3个月,观察组上肢、下肢FA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4周、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延续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孔丽  宋杏花 《全科护理》2016,(25):2620-26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就诊的3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家庭模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SCA)]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