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协助守护模式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自我效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7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家属协助守护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和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评分量表(QLQ-C30)]。结果:研究组健康促进策略量表中自我减压、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QLQ-C30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属协助守护模式应用于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加强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配合家属参与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6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3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配合家属参与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灵性健康[采用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12(FACIT-Sp-12)]、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和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BORTC-QLQ-30)]。结果:干预后,研究组MMAS-8、FACIT-Sp-12、HHI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BORTC-QLQ-30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配合家属参与护理的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灵性健康和希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敷贴干预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疲乏症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CRF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敷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疲乏症状[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恶心呕吐分级及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LQ-BREF)]。结果:干预后,两组PFS中行为、感觉、情绪及认知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Q-BREF中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敷贴干预能有效改善CRF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症、负性情绪及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行放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癌性疲乏[采用癌性疲乏量表(PFS)]。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口腔糜烂、颈部活动受限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FS中认知、感觉、情感、行为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不仅能减少肺癌放化疗患者的并发症,还能改善负性情绪,且能减轻癌性缺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希望水平[采用Hea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自尊状况[采用中文版状态自尊量表(SSES)]、体相障碍[采用鲁龙光等编制的体相障碍自评量表(SSBI)]、健康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H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SB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S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UW-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的UW-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口腔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尊水平,降低患者体相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志疗法结合家属支持在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采取放化疗常规护理结合日志疗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属支持干预;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管理效能[采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生活质量[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量表(FACT-B)],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UPPH评分中自我减压、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UPPH评分中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T-B评分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日志疗法结合家属支持用于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中,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效能、降低并发症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肺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86例肺癌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各43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疲乏状况[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患者依从率。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CF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干预后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疲乏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升依从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灵性照顾对其心理状态、癌因性疲乏和癌痛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8例,均给予常规护理,且研究组同时给予灵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癌因性疲乏和癌痛症状变化,并对比护理期间癌因性剧痛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癌因性疲乏量表(BFI)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期间研究组癌因性剧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灵性照顾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癌因性疲乏和癌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层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4月30日收治的1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层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希望水平[采用Hearth希望量表(HHI)]及自我形象[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BIBCQ)]。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面对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屈服、回避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BC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层级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康复护理中,能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变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改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对女性脑垂体瘤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收治的125例女性脑垂体瘤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QLI、HH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屈服发生、回避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面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女性脑垂体瘤患者采取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CRF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疲乏、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及PF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PFS各维度分值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CRF,促进其睡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行抗乙肝树突状细胞(HBV-DC)诱导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20例接受HBV-DC诱导剂治疗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MI,两组均干预2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及HBeAg/抗-Hbe转换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定期复查)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能够提高CHB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7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病情现状、治疗方法、术中配合、用药和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方面的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可提高白内障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R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衰竭(CRF)行腹膜透析(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诊治的61例CRF行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基础上采用4R随访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采用中文版国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结果:干预后,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总体依从性及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R随访管理应用于CRF行PD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总体干预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就诊的宫颈癌化疗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从2019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者中随机选取50例纳入研究组,干预期间转院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REBT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化疗依从性、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状况[采用整体疼痛评估量表(GPS)、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化疗依从性评分及依从率、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GPS、PFS、AIS评分及睡眠障碍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BT干预可提高宫颈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韧性,改善其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干预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CGA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采用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结论:CGA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下的阶段性护理方案在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于血液透析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下的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希望水平[采用希望指数中文版(HHI)]、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焦虑、抑郁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情绪处理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同步放化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阴道粘连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恢复率,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周围环境满意度、医疗条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患者阴道粘连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HHI、PTG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和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团队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颅脑肿瘤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收治的43例颅脑肿瘤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将2017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收治的45例颅脑肿瘤手术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护理团队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康复效果[采用格赛尔小儿发展量表(GeseeⅡ)]、干预后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负性心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PAQI和GeseeⅡ评分、患儿家长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Gese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协调性和稳定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团队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颅脑肿瘤患儿术后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增强其运动功能康复效果,促进患儿术后整体恢复,缓解患儿家长紧张、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