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波发射台周边电磁辐射水平,为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电磁辐射投诉与咨询作准备。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在中波发射台周边进行布点测量,测量离地1.7 m高的综合电场强度。结果 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中频率范围0.1~3MHz电场强度为40V/m作为对照参考标准,有8个测点超标,其余均符合要求。结论 距中波发射台围墙30 m范围内综合场强值较高,是超标点位集中的区域,随着距中波发射台距离的增加,综合场强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明护眼灯电磁辐射水平。方法 采用电磁辐射分析仪PMM8053B,按照《对人体暴露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电磁场的测量方法》(EN62233:2008)监测标准,对市场上部分护眼灯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研究灯具对室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影响。结果 护眼灯的电磁辐射水平高,最高的达305.6 V/m,并使护眼灯周围1 m范围内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建议进一步开展灯具电磁辐射的系统研究,制定有关环保标准和管理体制,将护眼灯纳入电磁辐射法定监管范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京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现状,保护公众人员的身心健康,为动态观察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的变化积累数据。方法 选择南京城区和五个区县为调查对象,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点布设,应用意大利PMM公司生产的PMM8053B型电磁辐射分析仪对各测点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进行测量。结果 南京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在0.04~13.36V/m之间,五区县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城区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京市绝大部分地区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在较低水平,但南京城区的电磁辐射总体水平要高于其他五个县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明微波炉电磁辐射水平。方法 采用电磁辐射分析仪PMM8053B,按照《对人体暴露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电磁场的测量方法》(EN62233:2008)监测标准,对市场上部分微波炉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研究微波炉对室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影响。结果 微波炉的电磁辐射水平较高,电场强度最高达34.3 V/m,磁感应强度最高达99.68μT,并使微波炉周围2 m范围内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建议进一步开展微波炉电磁辐射的系统研究,制定有关环保标准和管理体制,将微波炉纳入电磁辐射环境法定监管范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基站所在部队营区电磁辐射水平进行调查。方法 在该基站20 m范围内共设10个监测点,按照HJ/T 10.2-1996的要求使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每个监测点连续测量5次。所测结果按GB 8702-1988规定的限值进行分析。结果 该营区基站天线轴向20 m处的功率密度贡献值可以满足0.08 W/m2环境管理目标值和0.4 W/m2环境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营区基地电磁辐射场强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测量方式和监测人员对电磁辐射综合场强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用的综合场强仪分别利用木支架、塑料支架、手持等方式进行监测。结果 塑料支架方式的监测结果最小,木支架方式次之,手持方式的监测结果最大;监测人员的影响较大,但距离大于1 m时影响甚微。结论 监测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保障公众成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监测规范的要求,以南京市三区两县中的27个主要乡镇中心为基点,根据乡镇实际地形在其各个方向上布设监测点位,测量距地面1.7m高的综合电场强度。结果 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中频率范围30~3000MHz电场强度为12V/m作为对照参考标准,87个监测点位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目前微波传输行业的电磁辐射危害情况。方法 现场作业点及周围环境监测。结果 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未发现超标点。结论 应加强有关电磁辐射危害的科普知识宣传,使人们正确对待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调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正常运行时周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情况,对云南省范围内正式投运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了实地监测。结果 机房及工作人员经常活动区域功率密度测值范围为"未检出~2.58 μW/cm2",周围1 km范围内关心点功率密度测值范围为"未检出~4.50 μW/cm2"。结论 上述结果分别低于国家职业照射标准限值和公众照射标准限值,表明雷达正常运行时,只要不存在机房泄漏,对职业人员人员基本上不会造成明显的电磁辐射影响。由于地势、高差等因素,天气雷达架设高度都比地面及周边建筑物要高的多,几乎不会对周围这些关心点造成额外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对重点放射性企业监督性监测方案。方法 通过对几个重点放射性污染企业周边大气、水、土壤、生物样品放射性污染因子的监测分析,计算出0~1 km和1~2 km范围公众剂量。结果 企业的污染范围一般在0~1.5 km范围内。结论 今后对放射性污染企业进行常规监督性监测,只要在2 km范围内进行布点监控,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山东省石岛湾核电站运行前周边地表γ辐射累积剂量进行监测,分析剂量水平和影响因素,推算当地居民年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核电站周边30 km内56个监测点,采用热释光剂量片监测法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在2021年4个监测期(第1至4期分别为2021年1月16日—4月14日、4月15日—7月20日、7月21日—10月21日和10月22日—2022年1月20日)共369天进行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分析其与监测时间、海拔高度和核电站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推算地表γ辐射造成的居民年有效剂量,来反映该区域的地表γ辐射本底水平。结果 该区域在4个监测期内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76.196±3.366)、(81.773±6.144)、(93.554±7.449)和(97.604±9.396)nGy/h,全年地表γ辐射剂量率为(87.282±6.589) nGy/h,对人体造成的有效剂量为0.428 mSv。地表γ辐射水平在2021年7月—2022年1月份较高,距离核电站不同距离组的监测点γ辐射剂量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中未见海拔高度对地表γ辐射剂量的影响。结论 石岛湾核电站周边地表2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珠海市地表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现况,为动态观察珠海市电磁辐射污染水平变化积累数据,进一步探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方法选择珠海主城区5个片区和1个岛作为调查对象,按照1 km×1 km网格方法进行布点,应用意大利PMM公司生产的PMM8053B型电磁辐射分析仪对各监测点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进行测量。结果珠海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在0.04~1.64 V/m之间,市区5个片区与外伶仃岛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类场所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比较,居民住宅区域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与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珠海市绝大部分地区的电磁辐射综合电场强度在较低水平,但主城区的电磁辐射总体水平要高于外伶仃岛;居民住宅区域电磁辐射水平略低于城市道路及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反映±800千伏直流换流站的场界及场内敏感点电磁环境,探究特高压换流站电磁环境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800千伏换流站的场界及场内敏感点电磁环境进行实测及统计分析。结果 ±800千伏换流站的最大合成场强小于30 kV/m、工频电场小于4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 μT。结论 ±800千伏换流站电磁环境水平符合各项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岭澳核电站运营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气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在大亚湾核电周围陆地环境布设25个TLD监测点,每3个月左右回收热释光剂量计并测量,长期观测核电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变化。结果 2011—202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得到的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6.7~207.1 nGy/h、均值为(123.3±5.7) nGy/h,年均值变化相对偏差范围为2%~12%,TLD监测结果、剂量率瞬时测量结果与20世纪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结果、核电运营前的本底水平一致。结论 不同TLD监测点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差异较大,核电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核电运行气态流出物的释放未对外围环境辐射水平产生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微波辐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建立于居民小区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对居民生活环境产生的微波辐射污染现状。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内18个建有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和10个未建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用TES-92电磁辐射监测仪对小区居民生活内外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暴露小区微波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小区(p<0.05);通信基站周围微波辐射强度在距基站10m左右出现一最高值,此后才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天线主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不一定较高,付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也不一定较低;同时存在两个通信基站时,两者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某一区域范围可产生电磁场叠加现象,使辐射强度增加;居民居室暴露窗口外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但随距离变化,还随着楼层高度而有所增强;铝合金防盗网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明显低于网外的电磁辐射强度(p<0.05);玻璃窗内、外电磁辐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p>0.05)。结论虽然通信基站周围地面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均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一级标准内,但仍有少部分居室暴露窗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偏高,甚至个别居室窗内、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远远超出一级安全范围。在监测中进一步证实居室安装铝合金防盗网具有良好的微波电磁场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获取海阳核电站运行前周边地区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本底数据,为评价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GR 460车载辐射监测系统,在海阳核电站周边30 km范围内开展现场巡测,并估算居民暴露剂量。结果 周边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范围为39.6~109 nGy/h,均值为72.2 nGy/h,距离核电站0~5、5~10、10~20、20~30 km区域内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间有显著差异性,室外环境γ辐射剂量率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84.8 μSv。结论 海阳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及其所致居民暴露剂量均属于我国正常本底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理疗科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强度,探讨可行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方法]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对理疗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卫生学检测与评价。[结果]理疗科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超短波治疗室的医师办公区和治疗区超高频电场强度均超出了职业接触限值;治疗区医师的头、胸、腹3个部位电场强度在61.4~88.8V/m之间,超标均在3倍以上;医师头部位置超标更为严重。高频治疗区医师的头、胸、腹3个部位的电场强度在32.3~44.2V/m之间,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微波治疗室的微波辐射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医院理疗科应通过增加办公区与治疗区之间的距离、采用场源良导体电磁屏蔽、在办公区与治疗区之间悬挂屏蔽幕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防护措施,降低理疗科医务人员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电厂作业人员工频电磁场职业暴露现况。方法按发电量不同,抽取3家300 MW、3家600 MW、2家1 000MW共8家发电厂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工频电磁场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其中作业人员进行个体磁场的测量。以我国国家标准GBZ 2.2-2007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导出限值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对发电厂共510个点的作业环境进行了检测,电场强度的中位数为0.005 kV/m,最大值为12.080 kV/m,有6个点超过了10 kV/m,占总数1.18%,有27个点超过了5 kV/m,占5.29%;磁场强度的中位数为7.39μT,最大值为318.00μT,有15个点超过100μT,占2.94%。其中电场强度超过5kV/m的点均在高压输电线下方(包括主变的出线端及升压站的室外设备)。作业人员工频磁场日暴露水平在0.80~1.36μT之间。结论发电厂作业人员在高压输电线下方作业时有短时接触高剂量工频电场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2015-2017年惠州市个人剂量异常原因。方法 对单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大于1.25 mSv的人员所在单位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达到调查水平剂量核查登记表》,结合电话询问和现场调查,核实剂量异常原因。结果 3年共收回调查表126份,69.84%剂量异常的为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中以反应堆运行、工业探伤等职业类别为主,但单次受照剂量均在20 mSv以下。结论 剂量异常的大多由人为因素引起,应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监督执法管理力度,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同时还应明确调查水平规范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