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CRPSⅠ型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肿胀,长期的手部肿胀可导致疼痛、僵硬,严重阻碍手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型手水肿的主要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介入及中医药治疗等,为CRPSⅠ型手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任何对手或手指的压力或牵张,都会引起肩、手剧烈疼痛,迫使该肢体处于病态姿势,甚至导致固定畸形,关节活动永久性丧失。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7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Sudecks骨萎缩、肩手综合征,是继发于肢体损伤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将其分为两型:Ⅰ型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无神经损害;Ⅱ型又称灼性神经痛,有明确神经损伤。目前,关于Ⅰ型CRP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临床上也无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法。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若治疗不当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Ⅰ型CRP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3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例CRPS Ⅰ型合并腰椎间盘源性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而探索CRPS Ⅰ型及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在患者身上同时出现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 1例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史确诊的CRPS Ⅰ型合并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采用颈交感阻滞、颈椎硬膜外置管术、腰椎侧间隙注射、腰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药物治疗。结果综合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CRPS Ⅰ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病因十分复杂的综合症,对其病因、机制、易感因素及治疗的详细分析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更加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因病施治,采取个体化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以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共326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63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以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肿胀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过程中,采用康复治疗联合肌内效贴布治疗的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疼痛,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雷  孙波 《光明中医》2011,26(12):2437-2438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特点包括疼痛、水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失调及营养改变。依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是脑卒中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了患者日后的康复进程,而针刀在治疗CRPS患者中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本文论述近年来针刀在治疗脑卒中后CRP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提高,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手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及康复训练,对照I组采用中药热敷包及康复训练,对照Ⅱ组仅采用康复训练,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程度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上肢水肿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治疗组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占戈  田园 《北京中医》2007,26(9):589-5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与水肿分级目测比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FMA、BI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0例,均给予患侧肩部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通过软尺测定手背的肿胀程度,通过Fugl-Meyer(FMA)量表评定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占戈  田园 《北京中医药》2007,26(9):589-59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与水肿分级目测比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FMA、BI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6年以来,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对侧手三阳经下合穴治疗肩痹60例,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1 辨证分型与治疗1.1 分型:根据肩部主要症状将60例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手阳明大肠经型(36例),以肩前侧肿胀痉挛明显,压痛点多在肩髃穴附近为主症;Ⅱ型手少阳三焦经型(12例),以肩外侧肿胀痉挛疼痛明显,压痛点在有髎穴附近为主症;Ⅲ型手太阳小肠经型(12例),以肩后肿胀痉挛疼痛明显、压痛点在肩贞穴附近为主症。1.2 治疗:三型分别衣对侧为下合穴,即Ⅰ型取上巨虚穴,Ⅱ型取委阳穴,Ⅲ型取下巨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 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手肿胀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灵活性、疼痛水平及手肿胀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侧肩、肘、手部关节肌肉疼痛和肿胀,提高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辽宁省优抚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VAS与手部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患者手部水肿、肩部疼痛明显改善,上肢运动能力提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疗程均为3周;两组治疗前后对肩部症状、皮色、上肢疼痛、水肿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上肢疼痛和皮色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配合康复治疗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尤其在改善上肢疼痛和皮色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进行30 d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手部水肿分级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部水肿分级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对脑梗死所致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患者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3例脑梗死所致CRPS-Ⅰ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干预,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干预后上肢疼痛、水肿和肌力的变化,记录干预后肩关节、腕关节、手功能、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生活能力。结果 2组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上肢水肿分度、上肢肌力分级、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上肢功能)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及ADL量表中各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较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及ADL量表中洗漱、穿脱衣服、床椅转移、进食、上厕所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弹捏法护理联合气压式循环促进仪可显著缓解脑梗死所致CRPS-Ⅰ型患者上肢疼痛和水肿,改善上肢肌力,改善肩、手、腕及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