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至2007年住院患者病例61份,调查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96.72%,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结论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安全、有效,但存在不合理之处,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60岁以上有感染指征的住院患者病历153份做统计分析。结果153例中76例送检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5%)、铜绿假单胞菌(18.8%)、表葡菌(11.5%)、金葡菌(9.4%)和肺炎克雷伯菌(7.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老年患者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对临床致病菌的分离检验,增加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类别和品种,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和制度,有待临床医师、检验师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40份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240份病例中,静脉给药是主要的用药方式,主要的常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检出率达到22.41%。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需要进一步合理化,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监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患儿使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分析 ADR 发生情 况及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2 年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儿科使用 β-内酰胺 类抗菌药物的患儿作为 ADR 监测对象,统计分析 ADR 患儿临床资料。 按使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否发生 ADR,分为 ADR 组和无 ADR(nADR)组,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共监测使用 β-内酰胺类抗 菌药物的患儿 453 例,87 例发生 ADR(ADR 组),366 例未发生 ADR(nADR 组)。 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过敏 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据此建立 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 0. 749(95%CI 0. 691 ~ 0. 80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 (16% ~81%),列线图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患儿 ADR 风险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临床预测效用良好。 结论:β-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 型能有效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 ADR 的风险概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相关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利奈唑胺致低钠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142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等情况。根据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分为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变量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利奈唑胺相关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列线图模型用于识别利奈唑胺致低钠血症的发生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4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低钠血症,112例患者未发生低钠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患者的利奈唑胺谷浓度、基线血清钠、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联合使用螺内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谷浓度[OR=1.128,95%CI(1.028,1.239)]、基线血清... 相似文献
8.
171例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及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5年老年人的住院病历171份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5%)、铜绿假单胞菌(18.8%)、表皮葡萄球菌(11.5%)、金葡菌(9.4%)和肺炎克雷伯菌(7.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药敏实验结果在临床感染治疗中的意义欠佳;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结论: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临床医师、检验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的共同参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67例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和减少ADR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67例老年住院患者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药物涉及11大类59个品种,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23例次,34.33%),治疗心脑血管药物占第2位(13例次,19.40%),中药制剂居第3位(10例次,14.9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6.62%);ADR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53例,使病程延长10例,后遗症4例。结论:在治疗用药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ADR发生,以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的迅猛发展对治愈感染性疾病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却可能增加细菌的耐药特性,为了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文中,笔者对我院一年期间内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检索到1980年1月~2008年5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将文献分为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定量分析。结果: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2310篇,ADR3794例,其中主要为过敏反应(35.58%)、神经系统反应(17.82%),另双硫仑样反应有546例。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文献928篇,ADR9434例,平均ADR发生率为9.14%,其中抗结核类抗生素ADR发生率最高(25.57%),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4.29%)、碳青霉烯类(23.52%)。抗菌药物ADR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另有ADR如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等。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文献共300篇,涉及各大类药物,ADR例数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京市高淳县人民医院上报的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0年上报的6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2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贾魁荣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3):169-17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集到的217例报告从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3种,其中194例ADR是由35种抗微生物药引起,占89.40%;皮肤及附件损害148例(占39.26%),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50例(13.26%);新的和严重的ADR20例(9.22%)。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老年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老年患者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333例老年患者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3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22;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60%、5.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其次为口服用药;联合用药所致的ADR占总例数的10.51%;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为发生ADR的主要药物,左氧氟沙星、脂肪乳致ADR例数居前2位;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发生ADR与患者自身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相关,通过对ADR进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老年人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促进该类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致ADR的文献资料(1998-2010年),筛选收集其致老年人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发生时间、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老年人ADR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有24种,包含270例病例。以第3代头孢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为主(70.37%);60~65岁的老年人发生较多(27.04%);多表现为变态反应(47.41%)、神经系统反应(27.04%)、血液系统反应(10.37%);发生时间尤其应注意用药后30min内(33.33%)。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致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鼓励、推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行政监管对抗菌药使用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综合监管前)和2011年(实施综合监管)上报的161例抗菌药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抗菌药ADR占总ADR比例较2010年明显下降(41.10%vs 59.76%,P<0.01)。2010年和2011年引起ADR的抗菌药类别均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分别为42.57%和48.33%,给药途径均以静脉滴注为主,分别为86.14%和88.33%。结论:合理的干预能减少抗菌药ADRs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萘丁美酮不良反应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和计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方程。方法 :经过分层整群抽样 ,对 14 5例服用萘丁美酮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采用R×C卡方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年限”、“家庭收入”、“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家族史”、“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程度”、“服用咖啡的频率”、“情绪变化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感觉生活有意义 ,充满挑战”、“感觉事业成功”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5个因子“不良反应家族史”、“情绪变化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程度”、“感觉生活有意义 ,充满挑战”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同时得到了估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线性方程。结论 :该方程可指导医师在处方萘丁美酮时对该药的利益 危险均衡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廖燕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40-1042
目的:了解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26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测中心制定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价、汇总、分级以及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报告中,≥7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为59例,占26.11%,其次是50~69岁58例,占25.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196例,占86.73%;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105例,占46.4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139例,占59.66%。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125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头孢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最多;给药途径中为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男性ADR的发生率为56%,女性发生率为44%。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及上报,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指针以及用法用量,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0.
163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2年上报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特殊人群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1至12月份上报的所有ADR逐一审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2年上报的457例ADR中,老年患者的ADR一共163例,占35.7%。涉及药物品种一共65种,15大类。静脉给药方式导致ADR最多(91.4%),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34.4%),ADR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23.2%)。结论:2012年某三甲医院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凝及止血剂、抗肿瘤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最为常见,加强这几类药物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对减少全院老年患者ADR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