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3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率为0.5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G^-杆菌)为主,占65.8%,革兰阳性菌(G^+球菌)占26.3%,真菌占7.9%。结论产前检查的保健,术中的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等均是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12)
目的对影响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剖宫产同时存在切口感染的产妇共计50例设为观察组,然后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剖宫产但无切口感染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她们的体重、手术时间、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等,查看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平均为(24.20±0.50)kg/m2、于夏季进行手术的患者占78.00%、进行阴道检查的次数为(2.40±0.30)次、手术时间为(30±15)分钟,急诊分娩的占28.00%,这些数据都要比对照组的高,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观察组为(6±1.5)cm,对照组为(7±1.2)cm,经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剖宫产伤口感染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认清这些影响因素,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做好患者的保健工作,避免体质量指数太高,如果一些阴道检查不需要进行,就尽可能不要进行阴道检查,在夏季要加强管理,要尽可能避免进行急诊剖宫产,以不断地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减少切口感染给剖宫产产妇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的手术部位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的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不同,不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6.6%,感染比例较高的依次有铜绿假单胞菌(17.8%)、大肠阴沟(15.0%)、肺炎克雷伯(13.1%)、大肠埃希(12.1%);革兰氏阳性菌占23.4%,感染比例较高的依次有金葡菌(9.3%)、粪肠球菌(7.4%)。头颈部感染菌主要为大肠阴沟菌、金葡菌,腹部及盆腔感染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5.9%),四肢及关节感染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9.3%)、大肠阴沟菌(7.4%)。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的依次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氨曲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高的依次有复方新诺明、头孢噻亏、头孢西丁、哌啦西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的依次有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克林霉素。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外科抗生素的选择作参考,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有较大差异,应参考本地区、本医院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骨科14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出165株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1%;革兰阳性菌及棒状杆菌占32.1%,真菌占2.4%,病原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37.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4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离率分别是50.1%和38.1%。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菌,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细菌变迁及耐药,注意仪器消毒灭菌,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感染患者的隔离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脊柱术后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脊柱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1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204株(48.80%),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7株(13.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株(11.00%)及表皮葡萄球菌37株(8.85%);革兰阴性菌181株(43.30%),前三位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72株(17.22%)、铜绿假单胞菌35株(8.37%)、大肠埃希氏菌31株(7.42%);真菌感染33株(7.8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前三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均为0,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最高的是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性也较高。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治疗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谱以便更好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骨科术后的70份送检分泌物、脓液等标本进行需氧菌培养,并对检出菌按MIC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占41.18%,革兰阴性菌占55.88%,真菌占2.94%(2/6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9.9%。表皮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超过50%。万古霉素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超过37%。头孢类抗生素除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为100%敏感外,对其他主要菌株敏感率不高。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对肠杆菌无耐药。结论:骨科患者感染菌以葡萄球茵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骨科感染有上升趋势,耐药也较严重,抗菌谱变化。加强感染菌及药敏检测及手术无菌操作增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 ,掌握切口感染细菌种类 ,合理选用抗生素 ,我们对本院 9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调查出来的医院感染个案中抽出切口感染病例 316份 ,对其中 94份细菌培养的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2 结果2 .1 病原学诊断316例切口感染 ,其中有 94例有明确病原学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确诊率为 2 9.7% ,共分离出 13种细菌 10 1株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居前 3位 ,其分布见表 1。表 1 9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 10 1株病原菌分布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0例切口感染及80例无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年龄、存在不良心理反应、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高于无切口感染组,血红蛋白低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河南医学研究》2017,(17)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手术切口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08%(120/2 364),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43%(50/2 056),Ⅱ类切口感染率为22.7%(70/2 056);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8.3%(48/120),革兰阳性球菌占51.7%(62/120);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万古霉素0.0%,替考拉宁10.2%,丁胺卡那31.7%,庆大霉素39.5%;左氟沙星36.9%,头孢唑林为55.1%,头孢呋辛42.3%,青霉素耐药率为92.0%。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为40.2%,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59.8%。结论对骨科手术的切口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102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然后将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102例患者共检测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高于真菌,而革兰阳性菌则高于革兰阴性菌,且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成感染组(n=65)和未感染组(n=335),整理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并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调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培养76株病原菌,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0%,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42%,大肠埃希菌占14.47%,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占11.84%,其余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占比较低。经危险因素分析:合并糖尿/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多、留置导尿管均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留置导尿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控管理和护理管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将62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切口非感染组和切口感染组,对2组患者围术期各个项目进行观察,探讨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62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6.45%),切口感染组年龄≥60岁占72.50%,体质量指数≥25.0kg/m2占42.22%,存在糖尿病占30.00%,应用高频电刀占86.00%,手术时间≥3h占62.50%;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47.83%,18.28%,7.24%,55.34%,37.41%,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复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33)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疾病经手术治疗可得到明显改善及痊愈,有利于改善其预后。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准确把握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对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为外科手术后感染的1/2-1/3,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笔者对我院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旨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医院医疗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2012年外科住院患者中腹部手术的患者2895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85例,其中男98例,女8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51.24±11.25)岁,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感染的35-40%。 相似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2012年外科住院患者中腹部手术的患者2895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85例,其中男98例,女8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51.24±11.25)岁,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感染的35-40%。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12月大外科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41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7例次(1.07%),占医院感染人数的35.59%。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种类、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病原菌耐药性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术持续时间长、糖尿病术前血糖高是影响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糖尿病血糖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恶性肿瘤、手术类型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并预防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16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51例为观察组,同期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存在的与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患者体重指数高、营养不良、住多人房间、手术时间长、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非主刀医生缝合.结论 正确指导合理饮食、住单人房、控制基础疾病、缩短手术时间、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5400例,对诊断手术切口感染者,采集其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NCCLS/CLSZ2006版标准判定.结果 从感染切口分泌物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52株,感染率为4.67%.该25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177株,占70.24%;革兰阳性球菌50株,占19.84%;真菌25株,占9.92%.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84%、15.87%、11.51%和9.92%.菌株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7.9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2.00%和47.50%.结论 必须注重耐药性监测,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康医学》2016,(7)
目的:观察和分析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5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总结和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本组980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52例(5.31%),分离出56株病原菌,其中36株(64.29%)革兰阴性菌,18株(32.14%)革兰阳性菌,2株(3.57%)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均为高度敏感。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均为高度敏感。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涉及的病原菌较多,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