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是阴道分娩时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目的是松弛盆底及阴道组织,麻醉阴部神经末梢,减轻局部的疼痛。因此,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影响到自然分娩时第二产程时间的长短,缩短产妇的产痛时间,顺利的完成分娩过程。我们对我院2008年全年自然分娩的产妇,选择不同时间段给予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再观察其第二产程时间的长短,进行对比,总结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为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效果的影响,对336例BPH例BPH患者于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82例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加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前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者326例(97%),其中痉挛109例(32.4%)、低顺应性73例(21.7%)、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DSD)43例(12.8%)、功能亢进51例(15.2%)、收缩乏力50例(14.9%)。术后共82例疗效不满意(24.4%),其中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为主要因素者39例(47.6%);25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合并神经损害及高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者疗效较差。认为膀胱逼尿肌功能可预测BPH手术效果,并指导术前、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阴部神经阻滞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6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按照Milligan-Morgan方法行外剥内扎切除术,手术结束时治疗组30例行阴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30例不予阴部神经阻滞,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痔术后24小时内,在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切除术后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镇痛短期效果良好,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检查35例BPH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观察膀胱容量-压力相关关系,测定剩余尿量,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受损程度。结果逼尿肌不稳定22例(62.9%),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8例(22.9%),膀胱顺应性改变5例(14.2%),表明BPH可引起逼尿肌功能变化。结论尿动力学对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方法将豚鼠膀胱按解剖标志划分并切取不同部位组织块,制成逼尿肌肌条,置Kreb液孵育,通过体外肌条收缩实验和肌电位记录观察豚鼠逼尿肌收缩活动频率、幅度的变化以及肌电位频率、幅度的变化。结果同等张力条件下,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膀胱顶部肌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不同区域的离体逼尿肌肌条静息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异而幅度不同,膀胱顶部肌电位幅度较大,其次为体部,颈部最弱。结论豚鼠膀胱不同区域逼尿肌的兴奋性不同,提示膀胱中可能存在兴奋的最高控制点,即膀胱起搏点,膀胱顶部可能为膀胱的潜在起搏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演变特点。方法:对14条采用闭胸式微珠法建立犬AMI模型后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观察到在急性期有7条犬因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死亡。存活的7条犬在48h内室性异位搏动总量达到最大,48h后逐步减少,在7h后明显减少,15h后基本恢复,结论:在AMI的亚急性后期或慢性期,心外膜下存活的心肌对缺血状况的适应有个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三组神经(胫神经、阴茎背神经、骶神经)电调节对颈脊髓损伤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研究神经电调节疗法在治疗颈脊髓损伤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存在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颈脊髓损伤老年男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胫神经电调节组、阴茎背神经电调节组、骶神经电调节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结果 经过12周试验观察,发现神经电调节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胫神经电调节组静态尿道闭合压变化有显著差异,治疗后静态尿道闭合压降低(P<0.05);阴茎背神经电调节组膀胱内压的变化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膀胱内压降低(P<0.05);骶神经电调节组静态尿道闭合压、初感尿意膀胱容量、无抑制收缩及漏尿时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压及尿道内压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静态尿道闭合压、逼尿肌压、尿道内压、无抑制收缩及漏尿时膀胱容量均降低,而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增加(P<0.05);三组中以骶神经电调节组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神经电调节疗法可改善老年患者颈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经皮骶神经电调节的治疗效果优于经皮胫神经及经皮阴茎背神经电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犬单肺移植过程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家犬20条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各10条。受体行单肺移植,观察受体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0),观察其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气道压力(Paw)、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观察酸碱平衡指标: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SBE)。肺动脉开放后,使用多巴胺和硝普钠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情况调整剂量。结果供肺恢复灌注4h内血流动力学、肺功能、酸碱平衡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单肺移植后合理使用血管括性药物可以减轻体循环紊乱,改善肺功能,稳定内环境,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膀胱的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小儿膀胱壁全层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小儿膀胱存在胆碱能神经节和胆碱能神经纤维,且各组织层次的分布差别较大,未观察到逼尿肌、颈部和三角区存在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肽能神经纤维。结论副交感神经纤维(胆碱能神经纤维)在排尿生理中有重要作用。是否存在其它抑制性神经纤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障碍对心脏神经基质的影响,以及右心耳(RAA)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神经重构的作用。方法28只犬随机分为窦房结损伤组、RAA起搏组、房室结损伤组和RVA起搏组。7只健康犬作为对照组。14只犬用20%甲醛滤纸片外敷窦房结区损伤窦房结,其中7只犬将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固定于RAA上,以90~./min行心房起搏。另外14只犬于房室交界区注入无水乙醇损伤房室结,其中7只犬将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固定于RVA,以907~/min起搏心室。起搏60d后二次麻醉,取出心脏。所有犬均于RAA、房间隔(As)、左心耳(LAA)、RVA、室问隔(Vs)、左心室心尖部(LVA)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心肌中的新生神经(GAP43标测)和交感神经(TH标测)密度。结果(1)窦房结损伤组RAA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AS、LAA及心室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与对照组相似(P〉0.05);(2)RAA起搏组RAA的新生神经与交感性神经密度高于窦房结损伤组(P〈0.01),与对照组接近(P〉0.05);(3)房室结损伤组心房和心室各部位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4)RVA起搏组心房和心室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与房室结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障碍可造成心脏神经基质的改变。RAA起搏可以逆转窦房结功能低下造成的神经重构,而RVA起搏不能逆转。  相似文献   

11.
用实验性心力衰竭制作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实验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形成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可行性,用200~250ppm的频率以VOO方式起搏犬心室3~7周形成实验性心衰,在犬清醒状态下观察心衰前、后刺激诱发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快速起搏右室3~7周,8条犬均发生充血性心衰,3周时体重由心衰前的28±6kg降至24±4kg(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64±0.06降至0.23±0.09(P<0.01),右房直径由25±3mm增至36±6mm(P<0.01),心房不应期由116±5ms增至137±12ms(P=0.01),不应期离散度无显著性改变(16±12msvs20±9ms,P=0.20),心房平均传导时间亦无显著性变化(61±19msvs66±24ms,P=0.20)。1条犬于起搏后第6周夜间突然死亡。心衰前,8条犬均未诱发心房扑动,4条犬诱发短暂房颤;心衰后,8条犬均可反复诱发心房扑动和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5min,平均周长95±5ms),最长者持续24h以上。结果表明起搏心室导致犬心衰可形成非瓣膜病性慢性房颤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2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及19例脊髓发育正常患儿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检测。结果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动作电位波幅增加,时程延长,多相波增加,出现纤颤波、正锐波,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认为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及阴茎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TCS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和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1.心内膜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冷凝损伤二与其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2.10条心梗犬采用电刺激或乌头碱诱发出20次持续性VT,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成功。3.心外膜冷凝6条犬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均于术后3日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日事动态心电图检查基本恢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演变和恢复及其相关因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HRV)的演变情况以及其与心脏组织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彩闭胸式微珠法建立14条犬AMI模型。追踪存活7条犬心肌梗死(MI)后1周、2周HRV动态变化,并与AMI前14条健康犬相对照。处死犬后剖检阻塞血管部位并称重坏死心肌。结果:MI后1周HRV时域、频域所有指标较健康犬MI前明显减低(P均〈0.05),MI后2周部分指标(SDNNin,rMSSD,PNN60  相似文献   

15.
“振阳穴”局部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临床治疗命门火衰型阳痿的经验效穴"振阳穴"获得特殊针感以及其作用机制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具人体标本的24个"振阳穴"进行层面的解剖研究,观察针刺获得特殊针感时,针体所刺激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针刺"振阳穴"进针至获得特殊针感的局部解剖结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臀大肌、骶结节韧带、阴部神经。皮肤至骶结节韧带的距离为左侧(72.2±0.9)mm,右侧(72.3±0.3)mm、至阴部神经的距离右侧(80.3±1.0)mm,左侧(80.2±0.9)mm,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振阳穴"产生特殊针感可能是由于直接刺激阴部神经,或由于针刺引起局部肌肉组织收缩牵拉刺激阴部神经所产生的;治疗阳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脑皮质和脊髓节段反射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右室快速起搏心肌病犬心室扩张及其逆转时心肌间质胶原和伴随的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的变化。17只犬,随机分为3组:P组(n=6):以250次/分频率右心室持续起搏4周。R组(n=6):持续右室起搏4周后,停止起搏,恢复4周。C组(n=5)对照组。与C组比较,起搏后P组左室舒张末内径(Dd)和平均肺楔压(MPCWP)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EF)和心排量(CO)显著降低;血浆NE、AⅡ、ALD增高;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降低。R组动物随着扩张心室的恢复和心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改善,心肌胶原含量及其表型也有相应的恢复。以上表明,这种动物模型的心肌间质胶原重构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同种犬腹主动脉段移植的方法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研究该模型的病理特征。方法8条犬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接收对照组的腹主动脉段(0.5%戊二醛浸泡30s),对照组接收试验组的腹主动脉段(0.5%戊二醛浸泡90s)。结果 术后1月起,试验组3条犬移植的腹主动脉进行性扩张并逐渐成瘤,瘤壁内膜出现钙化斑块,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外膜炎性细胞浸润,1条犬移植段血管未扩张,腔内血栓形成;对照组4条犬移植段腹主动脉未扩张,动脉壁结构完整。结论 犬腹主动脉段适度去抗原处理后,同种移植能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并类似腹主动脉瘤的病理特征,其原因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吴茂军  吕方启 《山东医药》1997,37(12):12-12
双侧髂腰肌盆底加强联合手术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71000)吴茂军吕方启韩德山1995年3月至1997年4月,我院采用双侧髂腰肌盆底加强、回肠浆肌瓣膀胱逼尿肌加强、锥状肌膀胱颈部悬吊等联合手术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6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无张力或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无张力性膀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膀胱测压检查。筛选出膀胱逼尿肌有反射性无抑制性收缩。且膀胱内压在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时可达〉40cmH2O的无张力性膀胱患者即刻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或开放的前列腺摘除手术。术后经膀胱造瘘管内定时注入冷生理盐水刺激膀胱发生无抑制性收缩,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11.06mmvs22.80±3.70mm、29.30±10.97mmvs19.60±3.12mm、8.14±2.41mmvs5.16±2.03mm,P均<0.05),冷凝损伤灶与其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②10条心梗犬采用电刺激或乌头碱诱发出20次持续性VT,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均成功。③心外膜冷凝6条犬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均于术后3日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日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依据上述较高的成功率、短暂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无心功能障碍等可以认为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