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收自膨胀型肺动脉支架瓣膜经胸微创置换肺动脉瓣膜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清洁级实验猪12只,随机分三组,A组:3只,仅行单纯小切口开胸手术;B组:3只,开胸经球囊损伤肺动脉瓣建立反流模型;C组:6只,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置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术后行心血管造影(DSA)及超声检查评估瓣膜功能,最后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等重要器官行肉眼、光镜及钙含量检查。结果:12只实验猪手术均获成功。心血管造影、超声证实:B组成功建立肺动脉瓣反流模型,;C组置入支架瓣膜位置满意,启闭良好、无反流,未见血栓及赘生物形成;与术前相比,B组右心室容积明显增大、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组和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则无明显差异。肉眼:瓣膜位置良好,锚定牢靠;光镜:内皮细胞形态饱满、排列有序的覆盖支架瓣膜,未见钙化灶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肝、脾、肺、肾、脑等重要器官未见血栓形成。结论:可回收自膨胀型肺动脉支架瓣膜经胸微创置换肺动脉瓣膜方法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无相关并发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150例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3例(8.6%),其余137例经过3个月至6年随访,晚期并发症12例(8%),死亡2例(1.3%)。本文阐明了术后劳动能力的恢复与术前心功能、手术时机、病期长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维永 《山东医药》1995,35(3):36-37
心脏瓣膜成形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Carpentier(1971年),Devega(1972)和Cooley(1976年)等先后介绍了有关瓣膜成形术的经验,并获得安全而稳定的疗效后,才进一步揭开了瓣膜成形术的新篇章。其中Carpentier对瓣膜成形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现代心脏瓣膜成形术的先锋。当前一般认为,通过成形术能恢复功能的瓣膜,都应尽可能进行恢复。但手术的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心力衰竭患者 6 8例 ,缺血性心脏病为A组 (n =33) ,瓣膜性心脏病为B组 (n=35 ) ,A、B两组分别用卡维地洛治疗 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指标。结果 A、B两组分别治疗在治疗 1个月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LVEF比较均为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 3个月时均为P <0 0 5 ,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相比较P >0 0 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该试验证实卡维地洛对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相同。可推断卡维地洛显著改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每年全球有27万只人工瓣膜被用于瓣膜置换手术。在美国,每年7.5万人次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1]。虽然瓣膜外科手术的开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  相似文献   

7.
老年前期病人的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2例临床分析李惠君,罗春,王伯杰,江萍,贾雷,孙成川(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长春130021)随着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手术技术的提高,对病人年龄的要求逐渐放宽。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对32例老年前期患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390例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及心肌保护的方法。一般情况本组男性158例,女性232例,年龄17~70岁,体重38~90kg,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229例,Ⅳ级88例。心胸比率07~0.79者280例(71.8%),0.8~0.89者97例(249%),大于0.9者13例(3.3%)。有记录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见表1。体外循环时间57~329分,平均时间112分。心肌血运阻断时间28~270分,平均时间86分。手术种类见表2。表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表2手术种类注:MVR二尖瓣替换术,AVR主动脉瓣替换术DVR双瓣替换术,TVR三尖瓣替换术方法本组均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 通过药物治疗,减少瓣膜返流性心脏病的返流量,以延缓或避免瓣膜置换术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问题.据报告,血管扩张剂能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瓣膜返流量,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本文对拉西地平—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慢性瓣膜返流性心脏病的短期效果进行评估,观察药物能否减少瓣膜返流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103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6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三尖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28例。置入人工机械瓣膜131个。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4.9%;晚期死亡6例。对广义的心肌保护、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术中操作、术后晚期的死亡原因及预防等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起,我们用优质不锈钢丝制成全弹性支架生物瓣(SZ-3型瓣膜),并成功地用于临床,避免了硬支架缺乏缓冲力而瓣叶易从架上撕脱、因瓣脚伸入左室过长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行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各类瓣膜替换患者244例,男性97例,女性147例,年龄16-76(42.8±11.4)岁。心功能Ⅱ级66例、Ⅲ级127例、Ⅳ级51例。二尖瓣替换(MVR)1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DVR)76例,主动脉瓣替换(AVR)38例,乏尖瓣替换(TVR)1例,DVR+TVR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6例、房颤改良射频消融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3例。结果手术死亡7例,余均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失访14例,2例猝死,不明原因死亡3例。存活在访者2例出现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双下肢动脉栓塞。心功能I级122例、Ⅱ级83例、Ⅲ级13例。结论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瓣膜病变疗效好,术后低剂量抗凝,须定期复查,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3.
近期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近年来在瓣膜替换术中应用人工生物瓣的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的 评价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趋势。对象 我院自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有 9例患者行生物瓣替换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5例 ,退行性变 2例 ,冠心病 2例。方法 全组 9例二尖瓣替换均采用MedtronicHankockⅡ型生物瓣 ,5例 2 7号 ,4例2 9号。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均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术后B型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功能良好。随诊近 1年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由于生物瓣应用于老年人有良好的耐久性 ,同时可以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因此 ,随着生物瓣的防衰坏处理的不断进展、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和经济的发展 ,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将会得到重新的评价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已经逐渐上升至首位。但是,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VHD)仍然是临床需要面对的重要疾病。资料显示,欧洲VHD患病率仍然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可高达12%以上;而VHD患者的8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预期值(P<0.001)[1]。近年来,VHD的发展呈现一些特点,主要病因及受累人群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治疗手段和认识理念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5.
报告8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及体外循环情况。认为除了注间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术后管理外,还应强调术前、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主动脉瓣是左心室通往主动脉的大门,控制血液单向流出左心室。主动脉瓣膜可因种种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病变。就主动脉瓣膜狭窄而言,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于瓣膜随着年龄而逐渐钙化、变形粘连的退行性病变所导致,此病变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约4%[1]。通常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患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因为左心室肌肉会代偿性增厚,勉强维持运作。但随年龄渐长,瓣膜开口逐渐缩小,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人工瓣膜     
《高血压杂志》2004,12(3):264-264
问:什么情况下用机械瓣膜?什么情况用生物瓣?答:生物瓣用于瓣膜置换,无需抗凝。因此生物瓣可用于:( 1 )抗凝时易发生问题的病人,如年轻、强壮的运动员或工人,常有外伤危险,这种病人抗凝易导致出血;( 2 )有凝血障碍、有出血可能性(如溃疡病) ;( 3 )病人不能遵照医嘱,不能按时观察出凝血时间的病人。机械瓣可用于年轻病人,因他们自然寿限比较长,易于观察出凝血时间,瓣膜钙化严重病人,生物瓣已经失败的病人。问:什么样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较少?答: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每年有1 %病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机械瓣与生物瓣的并发症发病率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随着生物瓣膜取材、预处理、抗钙化修饰等各个步骤技术工艺的改进和提高,瓣膜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降低了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生物瓣膜使用数量不断上升.总结2003-2008年间我院生物瓣膜使用现状.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单纯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698例,平均年龄为(50±13)岁.其中生物瓣膜替换术858例,平均年龄为(53±9)岁.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机械瓣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142、18/240、132/155、170/123、240/117、289/63.生物瓣膜所占同期瓣膜手术数量百分比分别为5.96%、7.00%、46.00%、58.02%、67.23%、82.10%.结果 院内死亡共52例,死亡率3.06%(52/1698).生物瓣替换术后患者死亡20例,总死亡率2.33%(20/858).2003~2008年生物瓣替换术后死亡率分别为0%、5.56%、2.27%、1.17%、2.08%、2.42%.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1/9)、11.11%(2/18)、9.84%(13/132)、8.82%(15/170)、12.08%(29/240)、5.88%(17/289).结论 采用生物瓣并没显著影响患者的近期疗效,且无需长期抗凝,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对条件适合、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如患者同意接受因生物瓣膜毁损而导致的再手术,可采用生物瓣膜手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87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先行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后,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7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111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二尖瓣置换术4例;术后调整心脏前后负荷,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凝。结果本组死亡17例,其中术中心脏复跳困难2例,低心排7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突发心律失常5例,机械瓣失功能1例。139例术后随访1~60个月,心功能Ⅰ级112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2例;仍存在心绞痛1例,心脏瓣周漏2例。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