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简便而又快速地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建立了套式和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技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指标的检测,对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套式PCR能将单次PCR的敏感性稳定地提高1000倍;免疫套式PCR可检测到0.1~0.01pg/L水平。检测HBsAg阴性肝硬化22例(A组)、HBsAg阴性慢性肝炎13例(B组)、HBsAg阴性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正常对照组30例(C组)及HBsAg(+)/HBeAg(-)肝硬化患者12例(D组),分别有45.5%、30.8%、13.3%和100%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HBVDNA在一些抗-HBs(+)肝病患者和所谓健康人的血清中也存在。A、B两组检出有HBV和(或)HCV感染患者分别占81.8%和53.8%。提示套式和免疫套式PCR是简便、快速而又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HBV感染可能是引起HBsAg阴性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且HBsAg阴性肝病病因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重新认识自然感染者血清中抗-HBs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阻断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方法。将126例父亲HBsAG、HBeAg均阳性的婴儿根据母亲抗-Gbs情况分为三个观察组,并以母亲HBsAg、HBeAg均阳性而父亲均阴性且无BHV感染史的婴儿60例做对,分别在出生后给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接种,并于1年后分析其免疫保护率和HBV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免疫保护率(IPR)为93.33%,HBV感染率为5.0%,而观察组IPR为66.67%,HB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部分献血员中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PCR法对检查合格的290份献血血样进行HBV_DNA检测.结果本组290份血样中HBsAg,HBeAg全部呈阴性.167例HBVM阳性;其中80例单项抗HBs阳性,50例单项抗HBc阳性,19例抗HBs和HBc两项阳性,12例抗HBe和抗HBc两项阳性;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而HBV-DNA的阳性率在各组中分别为88%(7/80),260%(13/50),105%(2/19),750%(9/12),333%(2/6).123例HBVM阴性,HBV-DNA的阳性率为16%(2/123).290例中HBV-DNA的总检出率为121%(35/290).结论合法献血员中存在着乙肝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作者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后15例不产生抗-HBs和20例产生抗-HBs者血清的HBVDNA,同时用Abbott试剂检测血清的HBeAg。结果发现,不产生抗-HBs的15例中有6例(40%)第2次PCR扩增HBVDNA为阳性,其中3例(50%)为HBeAg阳性,产生抗-HBs者的20例其血清HBVDNA和HBeAg均为阴性。提示:常规方法漏检的低水平HBV感染可能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AS)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HDV-M)检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5%)及对照人群(2.0%)(P<0.05)。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8.5%,P<0.05),提示晚血患者是HDV感染的易感人群,HDV感染是HBsAg阳性晚血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HBV/HDV双重感染与晚血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患者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感染对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对72例广东籍肝癌患者HBV、HCV和HDV血清标志以及血浆HBVDNA和HCVRNA进行了检测。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4.7%和18.1%,显著高于128名健康对照者。HBsAg和/或HBVDNA总阳性率为93.1%,抗-HCV和/或HCVRNA阳性率为27.8%,HBV和HCV重叠感染率为22.2%。其中61例HBsAg阳性肝癌的HDV血清标志检出率为14.8%,明显高于61例HBsAg阳性的肝炎对照者。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外,且可能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丁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波  张岩 《山东医药》1997,37(8):10-11
从117例肝病患者因清中检出24例丁肝病毒(HD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0.5%。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的HD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肝炎(AH);HDV感染乾的HBsAg均为阳性;乙肝病毒(HBV)复制指标阳性者的HDV感染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HBV复制有性者。提示:(1)HDV感染可加重病情,使病情慢性化。(2)HBsAg与HDV密切相关。(3)HDV感染似有促进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区段变异特点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143例HBsAg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中X基因/BCP区的核苷酸(nt)1762碱基由A→T和1764碱基由G→A变异。结果在114份HBVDNA阳性血清中,37例感染BCP变异株,其中31例为慢性肝炎病例,6例为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AsI);其中41例HBeAg阳性AsI中仅2例检出,18例HBeAg阴性AsI中也有4例检出。HBeAg阳性的65例中,13例有BCP区变异,而HBeAg阴性的49例中,24例有BCP区变异(P<0.01)。结论错配PCR-RFLP检测这一对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适用的优点;HBV毒株BCP变异可能与肝病变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抗-HBe,抗-HBc阳性组其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28/29例),78.95%(15/19例),40%(8/20),20%(2/10例),10%(1/10例),并提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进一步明确 HBV基因组 S区编码产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9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sAg·PHSA-Re、Pre-S1和 Pre-S2,并与 HBVM及 HBVDNA P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抗 HBc、HBsAg·PHSA-Re、HBVDNA(PCR)及 Pre-S2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87.8%、73.3%、72.2%和64.4%,以HBVDNA作为HBV感染的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BsAg·PHSA-Re与 HBVDNA和HBeAg的符合率最高,分别为 76.7 %和 74.7 %;MBsAg·PHSA-Re与 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HBsAg·PHSA-Re做为早期诊断HBV感染及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方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Pre-S2也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用于急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71例肝病血清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率59.1%,EliSA检测HBsAg阳性率43.2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79.5%,而HBsAg(+)抗-HBe(+)组主57.9%,HBsAg(-)/抗-HBs(+)组,HBVDNA阳性率36.8%。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作者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君中乙肝疫苗免疫后15例不产生抗-HBs和20例产生抗-HBs者血清的HBV DNA,同时用Abbott试剂检测血清的HBeAg。结果发现,不产生抗-HBs者的15例中有6例(40%)第2次PCR扩增HBV DNA为阳性,其中3例(50%)为HBeAg阳性,产生抗-HBs者的20例其血清HBV  相似文献   

13.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DHBV在肝脏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DHBV阳性血清感染1日龄雏鸭,感染后2、4、8周以血清斑点杂交和Dot-EIA检测鸭血清中的DHBV-DNA和DHBsAg,其阳性率分别为56.3%、65.6%、74.2%和53.1%、71.9%、70.9%。进一步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鸭肝组织内DHBV-DNA和DHBsA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HBV-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而DHBsAg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及细胞膜。对肝组织的病理检查及胶原纤维特殊检测发现,DHBV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检测1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V、HBV、HCV标志及肝组织内HBsAg、HBcAg发现HAV和HCV标志全部阴性,HBV标志全部阳性。15例HBV感染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HBsAg(+)、HBeAg(+)9例,HBsAg(+)、HBeAb(+)2例。综合血清其它的感染指标与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对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例作了重要分析。进一步证实HBeAg为临  相似文献   

15.
探讨HBV基因变异在HBsAg阴性抗HCV阳性慢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相结合,对56例慢性肝病患者6例HBsAg阴性抗HCV阳性(A组).19例HBsAg阳性抗HCV阳性(B组)及31例单独HBV成染(C组)进行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A83)和C区密码97异亮氨酸亮氨酸变异(L97)分析。结果A组和B组A83和L97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3%和42%显著低于C组81%(P值<0.001):而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HBV和HCV双重感染HBsAg阴性与A83和L97变异无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部分抗-HBs阳性者仍有活动性肝病存在,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CVRNA.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417岁(21岁~63岁),其中慢性肝炎18例,肝硬变14例.9例慢性肝炎和5例肝硬变经肝活检证实,其余为临床诊断.结果血清中HBVDNA和HCVRNA的检出率分别为625%(20/32)和281%(9/32);HBVDNA和(或)HCVRNA总检出率为813%(26/32).结论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多数与HBV和(或)HC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6例HBeAg阴性AsC中,9例肝内仅见局灶性HBVDNA阳性肝细胞,其中4例血清HBVDNA阳性,说明部分HBeAg阴性AsC也存在极低水平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9.
反义寡核苷酸抗HBV作用的双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HBV基因组含3-2kbDNA,有至少4个ORF,其中S区包含S基因,preS1基因和preS2基因,编码形成大、中、小3种蛋白,构成HBV的包膜蛋白(HBsAg,preS1Ag,preS2Ag).其中HBsAg在体内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HBV感染中的重要致病机制,preS2Ag较HBsAg有更强的抗原性,并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关系密切.因而如何从基因水平抑制HBsAg和preS2Ag的表达,对抗HBV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设计了针对S基因翻译起始区和preS2基因翻译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IL-2及其受体角度探讨宫内感染HBV导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22例HBV宫内感染儿童和15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在非特异性刺激(PHA)和特异性刺激(HBsAg)下的膜IL-2受体表达水平和IL-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sAg刺激情况下,HBV宫内感染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无反应组PBMC的IL-2膜受体表达水平低于有反应组和正常儿童组。在PHA或HBsAg刺激情况下,HBV宫内感染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无反应组PBMC细胞培养上清的IL-2水平低于有反应组和正常儿童组。结论IL-2分泌能力低下,以及IL-2膜受体表达不足可能是宫内感染HBV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