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但目前较少运用于急性心脏梗死(AMI)的治疗。本文对我科近一年来应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AMIg例进行分析,探讨AMI时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且对象和方法临床资料:9例均为我科住  相似文献   

2.
PTCA术后低分子肝素早期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血栓闭塞。因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41例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普通肝素(SH)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以探讨LMWH在PTCA及支架术后早期抗凝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7年3月~1998年8月在本院成功地接受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例,A组20例,B组21例;两组均除外手术过程中因技术因素造成急性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腹…  相似文献   

3.
邱洁  崔连群 《山东医药》1998,38(4):46-47
冠脉内支架在复杂冠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邱洁*崔连群近年来,冠脉内支架作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对不宜行PTCA的复杂冠脉病变,支架植入是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现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  相似文献   

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熏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r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严重制约了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分支病变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74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其中24例主支和分支内均植入支架,50例仅在主支内植入支架。结果(1)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累及部位构成比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2)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现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两组患者间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仅在主支内植入支架和主、分支内均植入支架两组间治疗效果相近,主要心血管病事件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6.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正确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润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ntracoronarystenting)于1987年由Sigwart首先应用于临床,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现在用于临床的支架已有十数种,植入成功率达95%以上,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72例成功进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随访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41例术前检查至少有一次缺血性ST段压低,占56.9%,31例术前后均无阳性ST段改变,占43.1%,术前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的幅度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劳力性心肌缺血负荷,自发性心肌缺血负荷,术后各阶段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本文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疗效的评定。方法:对在我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3~18仆月的15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运动试验5例阳性,运动耐量增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运动试验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判断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9.
应用小C臂X光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附1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小C臂X光机(OEC)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134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75%,采用美国OEC9600型小C臂X光机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34例冠心病患者共204处病变成功地完成了PTCA,其中92例置入了106枚冠脉内支架,6例因多支冠脉病变分别置入2~3枚支架,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全部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除1例在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和3例出现术后穿刺部血肿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光机行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病人,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个月接受临床和(或)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支架植入的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急性心肌梗塞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别为(87±9)%与(-2±5)%(P<0.01);管腔最小开放直径分别为0.47±0.31mm与3.16±0.37mm(P<0.01)。临床随访心绞痛复发率为20%(4/20),9例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例发生了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239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直接支架组)和239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常规支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8.8%)低于常规支架组(19.2%,P<0.01),直接支架术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低(6.7%vs13.4%,P<0.01)。结论冠脉内直接支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单支架术(单支架植入组)、50例行双支架术(双支架植入组)。单支架植入组仅主支植人支架,边支不植入支架;双支架植入组运用mini-crushing技术行双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分叉病变的手术即刻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四个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在单支架植入组发生率高于双支架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3/52)vs.12.0%(6/50),P〈0.05];其余几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单支架植入组1例(1.92%)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2例(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6个月后.单支架植入组8例(15.38%)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7例(1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单支架术与双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短期观察临床疗效基本无差异,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息状态下冠心病病人心电图ST-T的水平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图ST—T、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评价心电图ST-T、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病人心电图有无持续性ST—T改变分为ST-T正常组与ST-T异常组,观察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心电图ST-T的变化及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电图ST-T无变化。QT间期离散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QT间期离散度与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我们为1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49个支架。临床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半年内再狭窄率及减少了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改善术后即时的残余狭窄率。因此,我们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玉茹 《山东医药》2007,47(17):70-71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3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口服辛伐他汀,观察了其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标准方法对30例AMI患者行心肌梗塞相关动脉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2或3级血流,且围术期无心脏事件(死亡、冠状动脉再梗塞和心力衰竭)发生。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心肌梗塞相关动脉残余狭窄程度为(5.2±6.4)%。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7%。随访期中(平均7.1±2.5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入院时测值显著增高(0.56±0.09比0.47±0.08,P<0.01),29例存活者中28例无心脏事件发生。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平均3.1个月),均示心肌梗塞相关动脉通畅,且残余狭窄程度无显著变化[(4.6±7.5)%和(6.2±9.4)%]。结论: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安全可行,且有益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CHD)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狭窄≥70%病人,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周、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并与冠状动昧造影阴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正常窭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窭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1周上迷指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12例 16 8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 193只支架。植入左前降支 82只 ,右冠状动脉 6 8只 ,左回旋支 43只。  结果 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效果良好 ,其中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 ,病情转危为安。 112例患者全部植入成功 ,无 1例发生重要的并发症。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0例冠心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3例,冠脉内支架术47例。结果94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成形术,成功88支,随访2~72个月,心绞痛再发11例,急性心梗2例(24.1%)。63枚支架植入59支冠脉病变血管内,成功58支。随访2~12个月,6例出现心绞痛(13.3%)。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