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汉代名医张仲景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辨证施治准确,组方严谨,选药精细,且对方剂的用法非常重视。其著《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论》)中虽无方剂用法的专篇论述,但此内容却散见于是书之中。本文兹将《论》中的方剂用法简要地归纳整理于后,欠妥之处,敬请指正。一、剂型的种类由于“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溃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故《论》中有汤、散、丸、酒、煎等多种剂型。二、方剂的用法方剂的用法包括药物的煎煮法和服用法。(一)煎煮法:煎煮  相似文献   

2.
郑才友  曾宽允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7):622-622,623
中药剂型与疗效的关系 ,是中药制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常见的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片剂、针剂、糖浆剂、膏药剂等。为了让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充分发挥其功用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合理地选择中药剂型 ,有着重要的意义。《神农本草经》载 :“药性有宜丸者 ,有宜散者 ,宜水煮者 ,宜膏煎者 ,并随药性 ,不得违越。”药物有不同性能 ,根据各自特性制成不同剂型。疾病有虚实、寒热、表里、缓急、轻重、上下之分 ,因而对药物剂型也就有不同要求。本文从药物特性和疾病特点两方面浅谈中药剂型与疗效的关系。1 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剂型 ,发挥药…  相似文献   

3.
宜散剂者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中医研究》1998,11(3):50-50
《本经》云:“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盖药之所以各有所宜,系由药性决定。承气、四逆、白虎汤等汤剂功效迅猛,是因这些汤剂中诸药为宜水煮者,煎煮药效更能充分发挥。然而有些药...  相似文献   

4.
<正>《神农本草经》:"药物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陶弘景:"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膏者,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李果认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长期实践证明,药物疗效与剂型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药物不仅有不同于他药的主治和功效,而且有发挥其作用的最佳剂型。《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这就告诉我们:药物剂型的选择,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靠保证。汤剂是既古老又实用的剂型,它以灵活多变、切合临床而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的显著特点是以水为溶媒,体现包含着酸水提取,碱水提取、增溶、助溶,甚至复杂的化学反应等共煎提取过程,因  相似文献   

6.
人参片剂     
中药制剂,根据药性有宜丸、宜散、宜水煮、宜酒渍、宜膏煎,和一物兼宜的不同。根据疾病也有宜大量、宜小量、宜丸散、宜水煎酒子的不同。因此一种药,需要有数种制剂,才能适应疾病的需要。人参药性,是属于一物兼宜的,但因疾病的不同,有宜大量的,如独參湯治虚脱症候,有宜小量的,如人参片治消渴病(糖尿病)。宜普通剂量或大剂量的,可用人参煎剂;宜小剂量的(宜普通剂量的也可以)可用人参片剂。  相似文献   

7.
正1.阴干暴干,采治时月,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度的采收加工原则。2.有毒宜制的炮制原则。3.治热以寒药、治寒以热药的原则。4.药物的七情合和,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原则。5.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6.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等,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的剂型选择原则。7.用药剂量,先起用量如高粱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的毒性药物之用量原则。8.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时间(时间药疗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其入药方法颇为讲究。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序录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中药入药方法在5版教材《中药学》中没有明确分类,在总论中只是比较简要地提到了先煎、后入、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几种方法。在6版《中药学》中,明确分为六类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但是从该书的各论中来看,依笔者之见至少还应包括研末吞服,入丸散服。在各论的每章药物的用法用量中注明研末吞服的有42味药,注明可入丸散服的有54味药。研末吞服不同于冲服。冲…  相似文献   

9.
1膏方的源流 膏方由汤剂煎煮浓缩的制剂方法发展而来。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膏方有30余种,胶的人药亦在书中出现。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者,宜膏煎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剂型的选择与应用,历来是和中医临床用药密切相关,剂型对中成药到体内后的药效发挥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方面,古人早有论述,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曾指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梁代陶弘景也指出:“又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  相似文献   

11.
方药治病,不仅在其剂量变換,配伍更易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当它的剂型改变了,也会有所变異。剂型的变換,目的在于适应病情的变化,便于服用,更重要的是使方药更好地发揮它的疗效,这是值得重視的。中药剂型有湯、丸、散、膏、丹等十多种,真是丰富多采。其中的散剂,还分內服与外用两类:內服者又有調散和煑散之分,調散是以細末为剂,用茶、酒或蜜等調服,《局方》川芎茶調散;煑散則有細末入煎連渣服和粗末入煎去渣服之別,前者如《金匱》薏苡附子敗酱散,后者如《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急症用药,自古以来一直是医药家研究的重点课题。早在《神农本草经》序例中就载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金代李呆曾说过:“汤者荡者。”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症用之;丸者缓  相似文献   

13.
握药疗法     
《光明中医》2012,(1):24-24
握药疗法又称为掌心敷药法,是利用经络理论和药性理论,依据不同的病症辨证组方,将药物制成丸、散、糊、膏、酒剂等不同剂型,握在手掌中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就是中药制剂品种繁多大量推向市场的今天 ,其中的大量剂型还是汤剂浓缩。汤药的效果与煎药法有密切关系。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虽令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品无功。”1 煎药工具自古以来多用砂锅、瓦罐或陶瓷砂罐煎药 ,近代也有使用搪瓷器皿的。忌用铜锅、铝锅、铁锅煎药 ,以免某些药物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药性。2 药物浸泡煎煮药物前应先浸泡 ,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前先逐一核对药物质量 ,尤其应注意有无错配、漏配的药物。浸泡用水及时间应视药物的体…  相似文献   

15.
膏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膏,《说文》日“肥也”,指心膈间的脂肪,因膏为脂肪可以滋润,故《正韵》、《博雅》释义为“润泽”。膏方又称膏滋,煎膏,通常是医生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孙思邈研究社主办的“孙思邈药剂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至14日在“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陕西省耀县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共83名,会议收到论文68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内当前对于孙思邈药剂学研究新的学术水平。现将这次会议的主要论文内容综述如下。一、药物剂型,内容丰富: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陈馥馨在“《备急千金要方》剂型学初探”一文中。重点论述了该书中剂型概貌,经统计除按摩、针灸、祝由等不用药的处方外,共有4111方,按其实际剂型分属于汤(饮)、散、丸、膏、糊、汁、酒、煎、熨、坐导、尿、烟熏、浴、乳、沐、煮饭、澡豆、泥、粥、枕、蒸熏及其它等二十余种,但以汤、丸、散剂为主,占总方数的59.13%,说明中药剂型丰富多彩,在当时就有了明显的发展,为今后研究剂型奠定了基础。第四军医大学龚纯撰文认为“孙思邈在药剂学上的成就和特点”有四:1、凡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从而丰富了药物品种和扩大了药物来源;2、在七品基础上重视药物功效的分类,列举65章以总摄众病;3、保证生药药性和疗效,必须重视地道药  相似文献   

17.
凡药物味数少,药物剂量轻的方剂,即为轻量方剂,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医治病的巧处就在分量上,用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为宜。古代名医处方用药,都是以药味精专、用量精当为度,如仲景除了鳖甲煎丸、薯蓣丸和升麻鳖甲汤等少数几个方子以外,处方很少超过十味以上,而且有不少方剂是做成散剂服,每日用量者很轻,如五苓散,用法是“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方寸匕的草木药末约重1g,日三服也只有3g左右,就可以治疗“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的膀  相似文献   

18.
正"丸""散""膏""丹""汤""酒""胶"等都是中医传统中药剂型,其中的酒剂是最古老的中药剂型之一——在《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篇中的醪醴就是酒剂,同时《黄帝内经》收载的13首方剂中,"左角发酒""鸡矢醴""马膏膏法"以及熨法中都含有酒的成分。早期制作酒剂的时候,多采用黄酒,但是随着蒸馏酒,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酒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用白酒来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膏方也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之一。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中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可以说膏方是介于汤剂与丸药之间的一种剂型,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经长时间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状物。1膏方起源"膏"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灵枢·痈疽》记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个好的方剂必须选择适当的剂型,选择得当,事半功倍,选择不当,功效难求,银翘散见于清、吴瑭《温病条辨》,原方为煮散剂,目前,全国基本都以蜜丸生产,近年来用《银翘解毒丸》治疗感冒的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大量新型感冒药的涌现,二是没有对症下药,即辩证施治,最主要的就是剂型本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银翘散为治疗温热病初起的重点方,本方以银花、连翘为君,即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臣药有二,就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