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胆道损伤——胆道外科永远的痛[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领衔的微创时代,肝门部胆管损伤因发生相对较多而成为关注的焦点,被广大肝胆外科医师所谙熟;而胆胰肠结合部( Choledocho-pancreato-auodenal junction,CPDJ)损伤发生较少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2].近年来,后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尤其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3-4].CPDJ损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且容易漏诊,一旦延误诊治其后果则更为严重.故对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医源性CPDJ损伤的原因、诊断及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胆胰肠结合部解剖位置及组织结构特殊,极易在手术操作中受到损伤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亟待对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学因素及医源性因素;诊断包括术中诊断及术后延迟诊断;治疗主要包括术中缝合修补、T管引流,术后清创引流、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造瘘及胃肠道和胆道重建;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末预防性行T管注水、T管造影、胆道镜等检查可有效预防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有效的预防及早期合理的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可降低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对医患双方都是灾难。有报道,胆道损伤是美国普外科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内容,占腹腔镜外科医疗纠纷中的50%。黄志强院士指出,这是"胆道外科中避不开的话题"、"胆道外科之痛"[1-2]。在胆道外科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医源性胆管损伤有不同特点:1在胆道外科以开腹胆囊切除为主的阶段,胆道损伤绝大部分在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汇合部附近。受伤胆管口径一般较细,其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朔州市中心医院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胆总管末端损伤4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漏3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末端损伤合并结石嵌顿3例,均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经壶腹部直视下穿孔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术治愈;术后发现4例,1例行十二指肠漏口修补+胃窦部可吸收线缝闭+胆总管下段可吸收线结扎+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空肠造瘘+胃造瘘术治愈;其余3例多次手术,因腹腔感染及反复腹腔出血而死亡。结论术中发现漏口的病人,可直接修补,并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未发现者则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漏口周围引流术;胆总管末端穿通伤,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或壶腹部结石嵌顿者,行Oddi括约肌切开,经壶腹直视下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合并十二指肠损伤,同时行十二指肠修补术;对于首次术中未发现及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漏的病人,应根据其情况行合理的控制性手术,其关键是彻底的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营养性造瘘及有效的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是胆道探查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损伤后症状隐蔽,常致诊断延误,后果严重.我院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胆道探查术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8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胆总管末端损伤5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漏3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末端损伤合并结石嵌顿3例,均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经壶腹部直视下穿孔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术治愈;术后发现5例,1例行十二指肠漏口修补+胃窦部可吸收线缝闭+胆总管下段可吸收线结扎+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空肠造瘘+胃造瘘术治愈;其余4例多次手术,因腹腔感染及反复腹腔出血而死亡.结论 术中发现漏口的患者,可直接修补,并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未发现者则行胆总管T管外引流+漏口周围引流术;胆总管末端穿通伤,合并Oddi括约肌狭窄或壶腹部结石嵌顿者,行Oddi括约肌切开,经壶腹直视下修补+胆总管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术,合并十二指肠损伤,同时行十二指肠修补术;对于首次术中未发现及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漏的患者,应根据其情况行合理的控制性手术,其关键是彻底的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营养性造瘘及有效的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6.
胆胰肠结合部是胆总管、胰管和十二指肠汇合的重要区域,深藏在腹膜后,范围狭小。成人每天有800~1 200 m L胆汁、750~1 500 m L胰液从该部位流入十二指肠。这里的医源性损伤,主要是乳头部或十二指肠穿孔,后果严重,死亡率高,在腹膜后发生致命的病理改变[1]。病因与病理变化一、病因开腹胆道手术中用金属Bakes探条探查胆总管下段,由于具有盲目性和操作不当,偶尔出现的  相似文献   

17.
胆胰结合部解剖结构特殊、病变后局部组织改变、加上该处手术常在非直视下进行,所以稍有不慎易引起医源性损伤。伤后症状隐蔽往往延误诊治,致后果十分严重。早期(术中)诊断的关键是:凡该处手术要警惕损伤的可能,时时观察有无意外损伤。如明确损伤、T管注水后后腹膜水肿或渗液、造影见造影剂外渗,要努力找到损伤点立即修补,并作胆总管T管引流。如伴十二指肠损伤还要十二指肠减压引流。若找不到损伤点,则将胆管切断后胆肠Roux?en?Y吻合,使胆胰完全分流更妥。术后1~2d出现寒战、高热、右腰背痛,往往是术中漏诊后腹膜后漏出物积聚、感染的表现;脓液可向下扩散达右髂窝,出现右下腹痛、压痛。此时要及时手术作脓疡沏底引流、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及空肠营养性造瘘。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延迟发现是指在手术中没有及时发现,在术后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后才发现的损伤,其病死率高达50%~100%[1-3].因此,对于胆胰肠结合部术中损伤未能及时发现的患者,应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将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运用于此类患者的处理中.这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