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100例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乳腺组织5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乳腺交界性肿瘤6例,乳腺癌42例。结果表明:AgNOR颗粒数量及分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性差异.特别是核内的AgNOR颗粒平均数改变更为明显。因此.该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AgNOR染色技术对6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细胞的三种SR和AgNOR颗粒数目、大小、形状及分布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表明:三种SR阳性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较大的差异(P<0.05)。乳癌中ER、PR、AR的阳性率分别为72.5%、65%、55%。AgNOR颗粒/核均数在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大小、形状、分布在二者也明显不同。三种SR阳性与AgNOR/核均数与核级有关,SR阳性率与AgNOR均数呈负相关关系(r=-0.942,P<0.01)。  相似文献   

3.
胃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军  黄进 《江苏医药》1990,16(2):68-69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了37例胃粘膜活检标本。光镜定量观察显示,不典型增生及胃癌(高分化与低分化)上皮AgNOR 数目均显著多于正常和炎症病变上皮,胃癌组AgNOR 均值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但两组中AgNOR 数值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电镜观察见AgNOR 颗粒位于细胞核仁区,胃癌上皮AgNOR 颗粒排列分散,散布于整个核仁区,而正常胃粘膜上皮AgNOR 颗粒分布集中。结果提示,胃粘膜上皮AgNOR 数目及形态的表现对于胃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图象分析方法对20例胃癌、64例各级异型增生及24例正常胃粘膜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AgNOR颗粒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多。本文显示.应用图象分析技术检测AgNOR颗粒一对正常胃粘膜与异型增生、各级异型增生之间及异型增生与胃癌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检测对良、恶性溃疡的鉴别及可疑恶变溃疡的临床随访、二次活检的辅助指导价值,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可疑恶性溃疡、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为胃癌的患者,进行AgNOR银染法染色并行图像分析检测后,密切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胃镜复查,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表明,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30例中19例二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63.3%),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28例中5例确诊为胃癌(17.9%),两组胃癌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AgNOR颗粒数量增多与胃癌关系密切,对AgNOR每核平均颗粒数≥7.0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以研究细胞生长活性、反映细胞倍体数,根据嗜银颗粒的数目多少和形态分布来判定细胞增殖程度、转化情况、是良是恶。然而AgNOR技术至今还存在背景非特异性银颗粒沉积问题而影响结果判定。特别是在染色操作不当时,涂片中极易出现大量的沉渣,使结果更加不易观察。我们采用稀HNO3液浸过标本置于37℃水浴箱中15~20min的方法来处理沉渣,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已引起病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52例卵巢源于生发上皮肿瘤细胞进行定量观察,探讨AgNOR检测对诊断卵巢源于生发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亲和组化法研究大肠癌AgNOR变化的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gNOR颗粒均数2.96±1.65,直径均值1.606±0.423,异形颗粒均数为28.512±1.203,粉尘状颗粒核均数17.625±0.813。大肠癌ER阳性率37.7%。经相关性分析,AgWOR计数与ER阳性率无相关意义,而银染颗粒直径、异形率、粉尘状颗粒核计数与ER阳性率呈正相关性关系。r分别为0.903、0.943、0.96,P均<0.01。本研究认为,ER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反应大肠癌的异型性上与AgNOR各参数变化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经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简称 AgNOR)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籍此,我们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良恶性胸腹水的细胞学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收集研究的31例胸腹水患者,其中胸水24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观察75例乳腺疾病印片细胞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数目、形态以及乳腺癌切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表明AgNOR数目与受体阳性呈负相关,提示两者结合观察对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理研究。AgNOR着色频率与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的rRNA基因相一致,实际上代表rRNA基因活动的标志。因此计数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AgNOR可反应rRNA基因活动的大小,AgNOR的数量和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在淋巴瘤、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CNA及AgNOR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象分析技术,分别检测6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结果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在高分化肝癌(10.70±7.12,3.29±1.17)、中分化肝癌(36.50±7.87,3.93±0.90)及低分化肝癌(61.60±16.38,7.07±1.84)中依次呈升高趋势;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也分别与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以上两种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可以评价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理研究。AgNOR着色频率与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的rRNA基因相一致,实际上代表rRNA基因活动的标志。因此计数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AgNOR可反应rRNA基因活动的大小,AgNOR的数量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 6 7例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病人的组织学标本进行了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计数的测定。 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对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组织进行综合研究 ,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的DNA含量、AgNOR计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预后有关。 结论 DNA含量及AgNOR计数二者在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树辉  张士华 《江苏医药》1992,18(11):621-621
我们对大肠异型增生上皮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进行定量计数,同时应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核面积进行原位定量测定,以探讨两者的关系,以及 AgNOR 在估价大肠异型增生诊断、分级和增殖活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2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HBsAg 阳性)、20例坏死后性肝硬化和2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18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发现正常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的细胞核AgNOR 平均计数有显著差异(P<0.001),细胞核内AgNOR的体积、形状及在核内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此法有助于区别肝的良性与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同时出现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内的前列腺癌称为前列腺偶发癌。我院1985年11月~1995年4月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380例,偶发癌13例,用胶银染色技术对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观察,旨在探讨核仁改变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细胞中AgNOR染色与Ki-67阳性表达间的关系以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45例脑胶质瘤标本行AgNOR染色。13例新鲜脑胶质瘤标本同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30例获随访病例作AgNOR计数的生存统计。结果 AgNOR计数与组织病理发级正相关并与Ki-67呈线性正相关。AgNOR计数<1.80病例组预后明显好于AgNOR计数≥1.80病例组。结论 AgNOR计数是一项反映了脑胶质瘤良恶性程度的定量指标,可作为肿瘤细胞动力学参数的间接指标,并与病人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中的价值。方法用经钟氏等报道[1]的双层滤纸垫染法对117例NHL骨髓涂片进行染色后检测,并另做17例大致正常骨髓片做对照。结果 NHL组、NHL晚期组二者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0.05);NHL晚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NHL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两者P〈0.05);而NHL早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AgNOR染色在NHL骨髓涂片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核仁组成区(NOR)是DNA的一个片断,在人类它们位于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3、14、15、21、22)的次缢痕处,是形成核仁的部位,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密切关系。NOR可用银染技术显示,因为银与rRNA相关的酸性非蛋白结合形成银染阳性的NOR(AgNOR),近年来,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研究,我们对妇科常见的子宫平滑肌瘤、恶性肿瘤,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