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工作紧张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城区2 458名20~63岁职业人群。工作紧张评估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JDC)与工作付出-回报(ERI)问卷,同时调查社会人口与行为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工作紧张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锻炼与活动状况、BMI潜在混杂因素后,男性高工作紧张、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低工作控制、高工作付出、中/高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职业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社区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公交车驾驶员高血压患病更易受工作紧张的影响。结论工作紧张可能增大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风险,某些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更易受职业紧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紧张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公司151名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ndrome Checklist-90,SCL-90)评估该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ERI)测评其职业紧张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紧张程度高(ERI1)的人数占80.1%(121/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内在投入和饮酒是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危险因素,而回报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有关,且职业紧张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校教职工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中文版的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对云南省某综合性高校在职教职工1244人进行职业紧张测评,同时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结果]调整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部门、婚姻、工作年限、加班、锻炼、抽烟、饮酒、体重指数、既往高血压病史、生活压力相关因素后,女性随着回报的减少,收缩压、舒张压呈上升趋势;与高回报组相比,低回报组的收缩压高出3.27mmHg(P<0.05),舒张压高出3.19mmHg(P<0.05)。随着内在付出/回报比值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与低内在付出/回报组相比,高内在付出/回报组的收缩压高出4.23mmHg(P<0.01),舒张压高出4.49mmHg(P<0.01)。男性此差异不显著。[结论]高校教职工的职业紧张与血压有关联,特别是女性在工作中内在付出-回报失衡与血压升高的关联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职业应激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自报式问卷调查方法对13家企业5338名工人进行整群调查,采用修订的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问卷调查职业应激状况.采用肌肉骨骼系统疾患调查表调查过去1年内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和不良姿势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个职业应激模式主要因子中,躯体需求和付出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工作控制是臀部疾患的保护因素.当2个模式的主要因素一起分析时,仅有躯体需求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以4种工作类型的分类变量进行分析时,工作紧张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付出-回报失衡是臀和膝部疾患的危险因素.随着患病部位的增多,工作紧张和付出-回报失衡的危险增加.工作控制的保护作用随患病部位的增加而增大.以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以躯体需求计算的工作紧张是臀部疾患的危险因素,而付出-回报失衡是臀和膝部疾患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应激与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预防应考虑控制职业应激因素和增加工作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地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ATC)的职业应激特点情况, 针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20年3至5月, 采用整群抽样法, 以某地区457名ATC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职业信息, 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对交通管制员职业应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7名ATC中存在工作需求-自主模式失衡型职业紧张、自感付出-回报失衡型职业紧张分别占81.84%(374/457)、84.46%(386/4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工龄、职称、岗位、家庭月收入水平、1月内发生过不安全事件、对培训的态度和月夜班次数对ATC的JCQ不同因子和ERI不同因子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对于工作需求-自主失衡型职业紧张, 与中/高级职称的ATC比较, 见习组和初级职称者职业紧张程度更高(P=0.000、0.000);与塔台岗位ATC比较, 进近岗位和区域岗位者的职业紧张程度更低(P=0.000、0.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市公安局287名在职民警进行抑郁症状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型和需求-控制-支持(DCS)模型的高紧张组的抑郁症状评分和发生率均高于低紧张组(P<0.05)。ERI模型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内在付出(OR=2.45,95%CI:1.24~4.88)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回报(OR=0.44,95%CI:0.23~0.79)是保护因素;DCS模型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心理需求(OR=1.53,95%CI:1.01~2.74)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种模型同时分析时,内在付出(OR=2.60,95%CI:1.30~5.71)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回报(OR=0.48,95%CI:0.27~0.83)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有影响,降低心理需求、减少内在付出及增加回报有助于降低民警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电子制造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某电子制造企业2 251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职业紧张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分别调查其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职业紧张情况。结果 2 251名研究对象中,JDC模式和ERI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56.4%和10.1%,JDC模式高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ERI模式(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DC和ERI模式高职业紧张的发生风险,在流水线岗位者均高于非流水线岗位者(P0.05),劳务派遣者均高于长期合同者(P0.0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均高于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P0.05),患有疾病者均高于无患疾病者(P0.05)。结论 电子制造企业作业人员以JDC模式职业紧张为主,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流水线岗位、劳务派遣、周工作时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患有疾病。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1 066名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人付出-回报失衡(ERI)比值M[(P25,P75)]为0.92(0.72,1.15),ERI模式职业紧张发生率为35.08%,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汽车制造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适当体育锻炼可预防职业紧张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现况及相关性,探究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某电网企业1 091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Q)测量职业紧张情况,采用中文版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职工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和β2-A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热电厂工龄2 a的498名在职工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职业紧张反应及高血压的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使用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工作内容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等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测评,常规方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从上述调查对象中选择58例确诊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和58例性别、年龄、工龄和工种等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PCR-RFLP方法对外周血标本进行β2AR-16(Arg→Gly)和β2AR-27(Gln→Glu)多态性检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RI值高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是比值低者的4.2~5.0倍。携带Arg/Gly个体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是携带Arg/Arg个体的3.21倍,携带Gln/Glu个体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是携带Gln/Gln个体的8.0倍;携带Gln27等位基因的个体,高血压发生率更低。ERI和β2AR-16(Arg→Gly)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影响(OR=2.6)。ERI和β2AR-27(Gln→Gl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影响(OR=2.3);ERI和Gly16等位基因以及ERI和Gln27等位基因对高血压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OR分别为6.2和1.6);未发现工作紧张模式有关因素和β2-A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独立和交互作用。结论职业紧张和β2AR-16多态性及ERI和β2AR-27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不同职业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某区职业人群2458名,年龄为20~63岁。工作紧张评估采用中文工作内容问卷(C-JCQ)-9中文工作付出一回报(C.ERI)问卷,同时调查社会人7/特征与个体生活行为因素,抑郁症状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抑郁量表(CES.D)。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特征与职业紧张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抑郁评估均分为(16.1±7.2)分,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4.0%。社会人口与行为特征因素中,职务、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吸烟与抑郁症状有统计学关联。职业紧张评估变量中,高工作紧张、低工作控制、低社会支持、高工作付出一回报不平衡、高内在驱动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社会人口特征与职业紧张因素均可能增加职业人群抑郁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某铁路货运编组站调度员应对职业应激策略,探讨其对职业应激的影响.方法 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铁路货运编组站115名调度员进行调查,使用问卷调查应对应激策略、职业应激因素、职业应激反应和个性特征等.结果 铁路货运调度员使用应对策略的比例较低.应对策略使用不足组工作前景未知性、A型行为和内控性评分高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组,而组织忠诚度评分低于应对策略使用充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对策略的社会支持、工作与家庭关系、工作投入等因子使用不足组部分职业应激因素、应激反应和人格特征变量评分与使用充分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任务策略、逻辑性和时间管理组间相关因素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不足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和每日紧张感的风险是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充分者的3或4倍(OR值分别为3.06,4.38).工作投入应对策略不足者发生每日紧张感的风险是工作投入应对策略充分者的3倍(OR值为3.26).结论 铁路货运调度员使用应对策略的比例较低,不同应对策略个体对职业应激因素的感知、应激反应和个性特征均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电厂工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电厂员工的自尊感、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年龄和工龄组间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与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及同事支持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躯体需求、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尊感评分低、中、高水平组间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躯体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自尊感可减少心理健康不佳、抑郁症状和每日紧张感的发生(OR值=0.162~0.340)。[结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的感知有关,增加自尊感可减少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情感状态对职业应激与健康关系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某热电厂878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问卷、付出一失衡模式问卷及工作满意感、抑郁症状、身心抱怨和情感问卷.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工作应激或付出一回报失衡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时对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进行控制.结果 负性情感和正性情感与职业应激因素和应激反应存在相关关系(p<0.01).在以工作不满意感、躯体抱怨和抑郁症状为应变量的预测方程中,分别控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均能减小OR值;控制负性情感时,OR值减小较多;同时控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OR值减小更为明显,在部分预测方程中,甚至无自变量进入方程.结论 情感状态对职业应激与健康关系存在影响.提示今后在进行职业应激与健康关系研究时,应根据研究指标的不同,考虑对情感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率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工龄≥3年男性乘警、乘务员以及白领521人,采用统一的一般情况、行为方式、生活状况调查表以及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A型行为量表、职业紧张量表(OSI-R)进行调查,采用酶法测定血脂,血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结果](1)乘警、乘务员和白领三类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血脂异常率也不同,对体质指数(BMI)进行标化后血脂异常率分别为85.0%、43.6%及37.9%;(2)职业紧张中介因素(A型行为)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68);(3)职业是TG、HDL、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A型行为是TG、TC、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1)不同的职业类型,其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血脂异常率不同;(2)血脂异常率与职业紧张中介因素有关联;(3)血脂主要危险因素是职业、BMI及A型行为,其不同指标(TC、TG、HDL、LDL)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石油工人血脂代谢的影响,为其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石油企业在岗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2 241名工人纳入本次研究。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评估职业紧张水平;采集工人空腹状态肘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石油工人血脂异常率为52.03%,其中血清TC异常率27.49%,血清TG异常率29.41%,血清HDL-C异常率12.23%,血清LDL-C异常率22.8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等混杂因素后,与低紧张型工作状态下工人相比,高紧张型工作状态的工人发生血清TC异常、LDL-C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OR值分别为1.35、1.42),高社会支持状态下发生血清LDL-C异常风险降低(P<0.05,OR=0.77)。结论职业紧张是石油工人血清TC、LDL-C异常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石油工人血清LDL-C异常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付爱玲    李雪  雍娴婷  刘继文 《现代预防医学》2022,(18):3288-3293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和AGT M235T和T174M位点多态性对新疆油田工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克拉玛依5个油田作业分公司的1 200名工人并分发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56份(有效率为96.33%)。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技术检测高血压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53例)AGT M235T和T174M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油田工人中男性、年龄<45岁,工龄≤15年、轮班作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未婚、吸烟和饮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P<0.05),且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而升高(χ2 = 16.959,P<0.001);病例组的AGT M235T位点TT基因型较多(P<0.05);T174M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235T位点的的MM、MT基因型和个体紧张反应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TT基因型和高度职业紧张程度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 AGT M235T位点的TT基因型、较高职业紧张和较低的个体紧张反应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AGT T174M位点与本研究人群的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职业应激相关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睡眠障碍、工作内容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93名某铁路货运编组站男性调度员进行睡眠障碍和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工作需求、工作紧张因素、抑郁症状、躯体症状、每日紧张感、工作心理控制源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低决定自由度组睡眠障碍评分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评分与决定自由度、工作需求、工作紧张因素、心理卫生、抑郁症状、状态焦虑、躯体症状、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应激易感性评分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决定自由度、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工作无意义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应激与睡眠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ackground: Dysmenorrhea, dyspareunia, and non-cyclic pelvic pain are health concerns for factory workers in China and may be increased by occupational stress.

Objective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and demographic and occup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ree types of gynecologic pain among female factory workers in Tianjin.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651 female workers from three factories in Tianjin, Chin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stimated to determine associations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gynecologic pain.

Results: Occupational stress including high job strain, exhaustion, and stress related to working conditions was a risk factor for gynecologic pain. High job strain and poor job secur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dysmenorrhea. Compulsory overtime and exhaus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non-cyclic pelvic pain. Working overtime and exhaus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yspareunia.

Conclusions: As China’s population of female factory workers grows, research on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this population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