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3岁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开放式单音节测试结果,为提高康复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岁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各30例,采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 ,EARS)中的开放式单音节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两组儿童各测试项得分高低排序均为声调得分>韵母得分>声母得分>字得分,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听障儿童的声母、韵母和字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 P<0.001)。错误分析表明两组儿童中舌尖后音、边音的正确率均最低;健听儿童的双唇音、唇齿音、鼻音、塞音正确率最高,而听障儿童的舌根音正确率最高。听障儿童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的声母、鼻韵母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P<0.05)。结论3岁听障儿童在开放式单音节测试中的声母、韵母和字得分差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舌尖后音、边音最为突出,这可能与听障儿童听力状况带来的输入性语言信息不足和听觉干预起始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通过听觉记忆句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24例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及14例同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再按助听时间1~2年(10例)和2~3年(14例)分为两组,以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EARS)中封闭式句子测试的两组图片分别对各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听障及健听儿童通过听觉完整记忆句子的正确率及平均次数。结果在记忆两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方面,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一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57.14%,与健听儿童的正确率(58.93%)接近,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仅为32.5%,低于其他两组儿童;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二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44.64%,高于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正确率(22.5%),健听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为55.36%,高于听障儿童组。健听、助听2~3年和助听1~2年听障儿童正确记忆第一组测试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6±1.08、2.29±1.68、1.30±1.25次,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二组测试句测试中,助听1~2年的听障儿童正确记忆句子的次数(0.90±0.57次)明显低于健听儿童(2.21±0.89次)(P<0.01)和助听2~3年听障儿童组(1.79±1.89次)(P<0.05),而助听2~3年的听障儿童组与健听儿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3~4岁听障儿童通过听觉正确记忆句子的能力随着助听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逐渐接近同龄健听儿童,这一能力也受到测试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正确率与康复时间的关系,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5岁康复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104名和健听儿童36名,以《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为测试材料,分析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正确率。结果①康复时间1年以上的听障儿童鼻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②康复时间1.5年以上的听障儿童边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③康复时间2年以上听障儿童的塞音正确率同健听儿童没有统计学差异;④所有康复时间段听障儿童的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均与健听儿童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习得有一定时间顺序,可能与声母的音高、发音的难度、发音的可见性、发音动作的发育有关。建议听障儿童进行声母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听障儿童声母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修订《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初步探讨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特点。方法以《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为工具,对15个省市的741例3~7岁健听儿童进行测试,分别得到各年龄段健听儿童在语言功能5个方面(表述功能、工具功能、协调功能、表现功能、娱乐功能)的得分以及综合功能得分,以此制订该评估工具的参考标准;另对90例3~5岁听障儿童进行该测试,考察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特点。结果①建立了各项语言功能的线性回归方程:表述功能分数=3.34+0.81×儿童年龄,工具功能分数=6.00+0.51×儿童年龄,协调功能分数=5.72+0.52×儿童年龄,表现功能分数=4.44+0.67×儿童年龄,娱乐功能分数=6.34+0.47×儿童年龄,综合功能分数=4.96+0.62×儿童年龄,6岁与7岁健听儿童各分项功能和综合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3~6岁健听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期望值和最小值);②5岁听障儿童的工具功能、表现功能显著高于3岁、4岁听障儿童(P<0.05),5岁听障儿童的综合功能显著高于3岁听障儿童(P<0.05);听障儿童的各项语言功能远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的期望水平。结论新修订的《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提供了3~6岁四个年龄段健听儿童各项语言功能的期望值和最小值,可以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提供效标;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显著提高,但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儿童在语音识别、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名听障儿童,其中助听器组25名,人工耳蜗组30名;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利用SPSS 16.0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505,P=0.001);助听器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672,P=0.001);人工耳蜗组韵母识别率与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t=1.517,P=0.135);人工耳蜗组的声母识别显著高于助听器组(t=3.508,P=0.01);两组儿童的韵母识别、双音节词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离散程度较大。结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应重视声母识别训练,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与助听器对聋儿嗓音音质的影响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昕障儿童组成健听组、助听器组、人工耳蜗组以及裸耳听障组,其中健听组与裸耳听障组作为对照控制组。采用“嗓音疾病评估仪”(TigerDRS)进行嗓音音质评估,要求儿童发/越/音,持续3s。测试的声学参数为:F0、SDF0、Jitter、Shimmer、NNE、HNR、SNR。结果:人工耳蜗组的嗓音F0显著小于其他各组(均P〈0.05),助听器组、健听组、裸耳听障组之间的嗓音F0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耳蜗组与助听器组的SDF0显著大于健听组和裸耳听障组(P〈0.05),助听器及人工耳蜗对听障女性患儿嗓音SDFo的影响大于昕障男性患儿,其交互作用达显著临界水平(P〉0.05);各组之间的嗓音音质参数(Jitter、Shimmer、NNE、H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与助听器主要影响的是嗓音F0及SDF0,而对其他音质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听障儿童精神发育规律及特点,为科学制订听障儿童康复策略及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格雷菲斯(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运动、手眼协调、操作3个分测验对25个省308名0~3岁听障儿童进行精神发育评估,采用相同方法对14省473名0~3岁健听儿童进行测查,常模参照1995年修订标准,采用发育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表述精神发育水平,用成组比较啦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308名0~3岁听障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02.46±11.16,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05.92±15.72、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0.84±11.99、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1.02±14.29。473名健听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10.09±19.67,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15.40±12.25、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8.84±23.34、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6.03±21.98。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相比,总发育商低约8(t=-9.985,P=0.000)、运动维度低约10(f=-6.024,P=0.000)、手眼协调维度低约8(t=-5.825,P=0.000)、操作维度低约5(t=-3.603,P=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出生后到6个月,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无任何差别,从12个月龄开始,听障儿童精神发育逐渐落后于健听儿童,36个月龄时,落后近2个月龄;③无论听障儿童或健听儿童,不同性别发育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有一定差距,随年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给予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优化听障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提早进入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程序,能为缩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智力差距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鼻漏气的差异,探讨其原因,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6名健听儿童和111名听障儿童,使用鼻息镜测试元音/a/,/i/,/u/的鼻漏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性别与鼻漏气无显著性相关,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a/的鼻漏气有极显著差异(P<0.01),/i/和/u/的鼻漏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听障儿童/a/,/i/,/u/的鼻漏气现象显著多于健听儿童,其主要原因是听力障碍导致发音错误习得而造成的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健听儿童连续语音切换清晰度的发展,探究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基于9项声母音位对比的短句测试材料,测试90名3~5岁健听儿童发出目标音的正确率,考察其连续语音切换清晰度.结果 3~5岁儿童连续语音切换清晰度测试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塞音与擦音、塞音与鼻音、擦音与无擦音以及不同构音部位的不送气塞音4项的发展成熟比较早,4岁以后没有显著变化;送气塞音与不送气塞音以及不同构音部位的送气塞音两项在3~5岁间随年龄增长有显著增加,5岁末基本发展完成;送气塞擦音与不送气塞擦音,塞擦音与擦音以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3项,在3个年龄段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展完善.结论 3~5岁是健听儿童连续语音切换清晰度的高速发展期,发展受性别和年龄两大因素影响,其在言语矫治实践中应把握关键期,按照发展顺序有针对性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6岁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特点及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方法参考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中看图讲述能力三级水平,编制4幅彩图,对44名听障儿童和14名健听儿童进行测验。结果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4.173,P<0.05);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能力与其认知发展存在密切关系;4岁听障儿童看图讲述能力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单元音共振峰的平均值与健听儿童的差异,为指导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语音工作站采样分析,让10名3~6岁的极重度听障儿童在自然舒适状态下发/a/、/o/、/e/、/i/、/u/、/ü/6个元音,每个音持续3 s以上,并截取各声样中的3 s平稳段进行声学参数的检测和分析.同时,与同年龄段健听儿童的数据做对照.结果 听障组6个单元音的3个共振峰与健听组相比较,所有元音的F1无显著性差异(P>0.05);元音/o/和/u/的F2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元音的F2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元音的F3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单元音共振峰与健听儿童有差异,这可能是引起听障儿童发这些元音不清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 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 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组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教育课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 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组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P<0.05)3项上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组在主题对话部分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6,P<0.05).结论 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以音位对为载体,从听说两方面探讨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特征,从而为听障儿童声母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提供指导.方法 对60名听障儿童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能力与构音语音能力进行分析,分别从听、说和听说对比3个维度对汉语普通话中的9项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得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9项声母音位对在听和说两方面难度分布相似,塞音与鼻音音位对、送气塞音与不送气塞音音位对的难度都较低,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音位对的难度较高;[2]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难度低于构音语音难度,被试的听觉识别平均分高于构音语音平均分;[3]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平均分和构音语音平均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听觉识别能力越高,构音语音能力也相对较高.结论 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对听障儿童进行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时,要充分利用其听觉辨识能力,进行听说对比训练,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构音语音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言语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发育现状以及和本省健听儿童学习能力的差距.方法 采用希一内学习能力测验对60例3~7岁听障儿童和58例同龄健听儿童进行测试,采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差异以及听障儿童群体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①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88.3±16.16)和健听儿童的学习能力商(103.05±19.30)存在极显著性差异(t=4.452,p=0.000<0.01);听障儿童在记颜色、看图联想、短视觉记忆、摆方木、完成图画5项分测验上明显落后于健听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30例城市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91.57±18.13)和30例农村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85.03±13.47)有差别,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18>0.05);在记颜色、看图联想、短视觉记忆这3项分测验上,城市听障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听障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发育水平落后于本省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群体在学习能力的某些方面存在城乡差别.要注意早期干预、家庭教育和听力补偿等因素对学习能力发育的影响,尽可能提高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蒙台梭利学前教育对2~3岁听障儿童智力及听觉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14名2~3岁听障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人。实验组接受常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和为期12个月的蒙台梭利幼儿课程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采用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测试两组儿童实验前后的智力和听觉能力。结果①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评估总发育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172, P〉0.05),后测成绩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t=2.067,P〈0.05);②听觉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273,P〉0.05),后测成绩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t=6.041,P〈0.05);③听觉能力后测中,实验组的声音发声情况及理解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1和2.056,P值均〈0.05),两组声音察知能力无明显差异(t=0.038, P〉0.05)。结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其智力发展及听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