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MRI与CT诊断,分析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采用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突出征象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I,而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查中MRI则优于CT,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予MRI和CT诊断,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但是它们各有其独立的优势,应合理使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可以进行互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CT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2组患者应用MRI诊断(MRI组)和CT诊断(CT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符合的情况。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MRI组总体符合率为94.44%,CT组总体符合率为83.33%,MRI组总体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方法相比,MRI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更高,但CT与MRI各具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MRI与CT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且经手术证实。结果椎间盘突出36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94.44%,椎间盘影出17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4.12%、88.24%;椎间盘脱出11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0.91%、81.82%;总体符合率MRI、CT分别为96.7%、86.81%;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诊断方法,但不足之处是扫描时间长,价格高,CT是较适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CT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结合MRI是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此次实验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之后通过手术进行验证.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在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等征象方面的检出率明显的优于CT组,但是CT检查在钙化与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组(均P<0.05).结论:采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能够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诊断的准确率比CT高出许多,但同时存在价格高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则需要在实际诊断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7.
8.
周沛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9)
目的:分析对比 MRI与 CT在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PACS影像工作站中找取最近55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55例患者共有64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诊断,并得到临床手术证实,均行MRI与 CT腰椎间盘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6.36%,CT检查的准确率为87.27%,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诊断效果,两者准确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性(P> 0.05)。结论 MRI与 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影像表现特征各有特色,均可准确的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相互结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并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进行判断。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主要有38例(38%)为椎间盘突出、22例(22%)为椎间盘影出、15例(15%)为椎间盘脱出、10例(10%)为椎间盘游离、8例(100%)为椎间盘Schmor结节以及7例(100%)为椎间盘真空象。该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MRI检查之后9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8%,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CT检查,仅仅有85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确诊率为8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与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CT诊断正确率,MRI诊断正确率和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检测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但是有着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间和较高的价格,CT在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低于MRI的检出率,但是比较适用,总的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应合理的结合MRI和CT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进而将其检出率提高,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展开研究,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的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0%,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检出率为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但CT检查同样有其自身优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积极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入该院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的特征及其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特征表现与手术相一致者56例,诊断正确率为96.6%,56例患者经手术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类型均与CT影像特征表现相一致。结论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郝健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2):96-98
目的研究并比较CT与MRI对于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选取我院被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的病患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病患通过MRI确定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对照组病患通过CT确定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I度检出率为36.59%(15/41),阳性检出率为97.56%(40/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5%(9/41),75.61%(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2.44%(1/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4.39%(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显著,并且MRI可明显减低漏诊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以下简称LDH)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所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现将LDH非手术疗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CT、MRI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于我院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分析CT、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真性滑脱66例,假性滑脱34例,CT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4,10.631,P<0.05);CT影像表现为狭部裂、韧带肥厚、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及矢状径增大椎间盘变形;MRI影像表现为狭部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T1、T2低信号,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卡压及节段性椎管变性狭窄。结论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可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指导诊疗方法的规范化制定,可将CT检查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作为诊断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50例骶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患有单节段突出的患者有104例,多节段突出的患者为46例,患有L3-4椎间盘突出的有8例,患有L4-5椎间盘突出的有92例,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50例。既患有L4.5椎间盘突出又患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47例。与MRI组比较,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结果:CT成像对腰骶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CT成像有助于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适用于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