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外周血管病变(P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80例T2型DM患者,其中合并PVD80例,无PVD100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T2DM合并PVD组糖尿病病程、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脑梗死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高于无PVD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糖尿病病程与T2DM并发PVD正相关。结论hsC-RP是促使T2DM并发P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03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201例和NDF组30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T2DM病程、BMI、HbA1C、TC、TG、HDL-C、sCr、BUN、胱抑素C(Cys 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黏度、尿微量白蛋白(MA)比较,P均<0.05;与NDF组比较,DF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HbA1C、DR是T2DM患者DF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ALB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T2DM患者并发DF的危险因素是T2DM病程、HbA1C、DR,保护性因素为HDL-C、AL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对新诊断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FRV)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既往无冠心病(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患者320例,分为单纯T2DM(T2 DM)组108例和合并MS(MS)组212例,将MS组进一步分为含3个组分(MS3)亚组143例和含4个组分(MS4)亚组69例.收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和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FPG、FIns、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bA1c等,计算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FRV. 结果 MS组BMI、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高危及中危组比例高于T2DM组(P<0.05或P<0.01),MS4亚组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中危组比例高于MS3亚组(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T2DM组相比,MS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036、2.498,与MS3亚组相比,MS4亚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406、14.182. 结论 既往无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合并MS患者的CVD危险因素水平更高,FRV非低危组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4.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将328例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SCH(T2DM+ SCH)组及单纯T2DM(T2DM)组,测定BMI、WC、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FPG、FC-P、TC、TG、LDL-C、HDL-C、HbA1c、血清hs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踝肱指数(ABI)及评估大血管病变发生率. 结果 T2DM+ SCH组女性患者比例、BMI、WC、TSH、TC、TG、LDL-C、hsGRP水平均高于T2DM组(P<0.05);T2DM+ SCH组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57.7% vs 36.6%、40.4% vs 25.0%、42.3% vs 19.2%,P均<0.05),而ABI低于T2D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H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T2DM合并SCH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反应参与了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2DM肥胖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T2DM肥胖患者120例(O-T2DM组)及T2DM非肥胖患者(T2DM组)3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O-T2DM组标准化焦虑评分为(41.0±14.0)分、焦虑状态者40.0%,高于T2DM组(37.3±12.4)分和30.2%(P=0.005,0.045).与T2DM组比较,O-T2DM组年龄[(54.3±12.5) vs(58.9±10.9)岁],饮食控制差,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高,血糖[FPG(8.8±3.0)vs(8.0±2.9)mmol/L、2 hPG(13.1±4.7)vs(11.6±4.6)mmol/L]、HbA1c[(8.2±1.8)%vs(7.6±1.7)%]、血压、TG均升高.T2DM肥胖患者标准化焦虑评分与年龄、DBP呈正相关(r=0.181、0.35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及DBP升高是肥胖T2DM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肥胖患者年龄小,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糖,BP、血脂、饮食控制差,焦虑状态更严重,FPG及DBP升高是T2DM肥胖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T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和68例健康对照者(NC)血清hsC-RP、Fins、FPG等,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FDR组血清hsC—RP水平较NC组升高(P〈0.01),HOMA—IR高于NC组(P〈0.01);(2)血清hsC-RP水平与HOMA-IR(r=0.307,P〈0.01)、Fins(r=0.286,P〈0.05)、BMI(r=0.250,P〈0.05)、LDL—C(r=0.302,P〈0.05)、TC(r=0.267,P〈0.05)相关。结论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hsC-RP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12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RSG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的HbA1c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RSG组与基线比较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RSG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以及oxLDL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3例确诊的T2DM患者和123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标本,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hsC—RP和oxLDL-IgG、oxLDL—IgM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oxLDL—IgG、oxLDL-IgM和hsC-RP水平,糖尿病非冠心病(T2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2DM+CHD)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均<0.01),T2DM+CHD组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各组均未发现oxLDLAb与hsc-RP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oxLDL-Ab与hs(2-RP水平,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T2DM不伴冠心病患者,且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338例T2DM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诊断抑郁症患者101例,根据HRSD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测定血清Hcy、FPG、HbA1c.结果 T2DM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症组,抑郁症组有更高的HbA1c(P<0.01),两组FP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轻、中、重三组比较, HRSD评分与Hcy、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 结果 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 结论 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足(D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19例,按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n=32例)和非DF组(n=18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与非DF组患者在年龄、T2DM病程、BMI、SBP、DBP、DR、DPN、DN、2h PG、Hb A1C、Scr、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FPG、TG、TC、LDL-C、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Hb A1C、DPN、DN是T2DM患者合并D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2DM病程、Hb A1C、DPN、DN为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有否合并冠心病(CHD)的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测DM患者发生CHD的危险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336例DM患者分为CHD组(267例)和非冠心病(non-CHD)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DM患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相比,DM病程、吸烟史、腰臀比、HDL-C、FPG、HbA1c、肌酐、hsC-RP、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DM病程、吸烟史、HDL-C和FPG是DM患者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0.925、3.576、2.839和0.819。结论DM病程长、有吸烟史、HDL-C水平低、FPG水平高的DM患者合并CH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陈新华  高向玲 《山东医药》2006,46(17):56-57
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冠心病(CHD)组(75例),测定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或尿mAlb排泄率(UAER),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NC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尿mAlb水平及含量率均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合并CHD组尿mAlb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T2DM尿mAlb阳性患者CHD并发率为57.5%,阴性患者为33.1%(P<0.01).认为T2DM合并CHD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高水平的尿mAlb,高尿mAlb的T2DM患者易并发CHD,此可为早期干预早发T2DM患者合并CHD各种危险因素,减少CHD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2DM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02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DPN组60例和单纯T2DM组4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97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对各组BDNF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与单纯T2DM组和NC组比较,DPN组BMI、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P<0.05或P<0.01),BDNF表达水平降低(P<0.01).(2)T2DM患者中,女性BDNF表达水平高于男性(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感觉阈值与BDNF表达水平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DNF表达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BDNF表达水平下降,BDNF表达水平与感觉阈值、病程及HOMA-IR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46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4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T1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N-DMFR)及46例健康志愿者(NC)的酪氨酸磷羧酶抗体(IA-2Ab)、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以及FPG、2hPG、HbA1c、胰岛素、C肽.结果IA-2Ab阳性者T1DM组为47.8%、N-DMFR组为28%,明显高于NC组(P<0.05);GAD-Ab阳性者T1DM组71.7%、N-DMFR组24%,明显高于NC组(P<0.05);IAA阳性者为T1DM组65.2%、T2DM组8.3%、N-DMFR组4.0%、NC组无阳性者.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阳性者T1DM组63.0%,N-DMFR组6%;T2DM及NC组无检出者.IA-2Ab、GAD-Ab、IAA的联合检出有利于糖尿病的预测、早期诊断及正确分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了解2型DM与老年性痴呆(AD)的内在联系,将63例无认知障碍及脑血管病的2型DM患者按病程分为DM1组(22例,病程≥5年)和DM2组(41例,病程<5年),并与29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测定β-A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显示,DM组β-AP明显高于对照组;DM1组和DM2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DM组β-AP与FPG,FINS,HbA1C呈正相关(P分别<0.025,<0.025和<0.05),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DM病程,TC,TG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认为2型DM患者存在β-AP表达增加,IR可能起促发作用,2型DM与AD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机制,IR参与了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79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126例)与非DPN组(1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较非DPN组大、病程较非DPN组长、FPG、2h PG、Hb A1c、Scr水平均较非DP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有无DN和DR、BMI、SBP、DBP、TC、TG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T2DM患者中的高龄、DM病程较长、2h PG和Hb A1c较高的群体更容易并发DP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脂肪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9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的高诊断阈值(>0.676)、低诊断阈值(<-1.455)将T2DM合并NAFLD组分为纤维化亚组、不确定亚组、无纤维化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T2DM合并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C肽(FCP)、FCP代替胰岛素改良稳态模型指数(HOMA-C肽)均更高(P<0.01或P<0.05),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低于T2DM患者(P<0.01,表1)。(2)逐步logistic回归提示BMI[比值比(OR)=1.325,95%CI 1.249~1.406]、ALT(OR=1.025,95%CI 1.013~1.038)、TG(OR=1.283,95%CI 1.105~1.490)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HDL(OR=0.532,95%CI 0.286~0.989)则是保护因素。(3) T2DM合并NAFLD患者中,纤维化亚组占13.4%。与无纤维化及不确定两亚组比较,年龄、病程、BMI、WC、HC、收缩压(SBP)、AST/ALT、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增加(P<0.01),然而ALT、白蛋白(ALB)、TG、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BMI、ALB、AST/ALT、Plt是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T2DM合并NAFLD患者比例较大,与B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