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化胸部物理疗法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呼吸科60例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和雾化吸入结束后各进行一次物理辅助治疗,对照组只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进行一次物理辅助治疗.记录两组病人雾化治疗后咳痰量、雾化前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肺部痰鸣音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 h咳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痰鸣音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加入强化胸部物理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排痰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慢阻肺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超声雾化吸入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在雾化吸入后的血氧饱和度有明显上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雾化吸入后的血氧饱和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吸入后的血氧饱和度。结论对慢阻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我院486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患儿均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5~7天后治愈出院.结论:雾化吸入药物的配制、雾化量、患者的体位、雾化间隔的时间和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运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行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简称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及经纤支镜治疗基础上,支气管结核患者62例随机分为雾化吸入治疗组和未雾化吸入对照组两组。比较1~3个月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雾化吸入治疗组治疗效果较未雾化吸入对照组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雾化吸入是支气管结核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早期配合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症状、管腔充血水肿较对照组缓解快,患者痛苦少。但不起绝对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效果,为防治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提供最佳雾化方式。方法收集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后围手术期的患者50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n =25)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n =25)两组,实施相应的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5 min 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雾化吸入期间患者胸闷、喘憋等缺氧症状发生率、雾化吸入后24 h 排痰量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5 min SpO2相似,均在90%~95%之间。超声雾化吸入组雾化后5 min SpO2有所下降,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在雾化5 min 后 SpO2则有所上升。两组患者间雾化吸入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出现3例呛咳、胸闷症状,另有 3例患者 SpO2急速下降至低于90%。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无上述或其他缺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间缺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 P =0.022)。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24 h 排痰量相似,肺部感染发生率也相似,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相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患者缺氧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位小儿肺炎患者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小儿肺炎患者在通过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后具有很好的效果。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能够很好的治疗小儿肺炎中的支气管肺炎,其临床效果明显,可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120例初治鼻咽癌进入本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放疗30Gy/3周后,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病例数分别为16例、39例和5例,对照组分别为7例、42例和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无人中断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有11例中断治疗。结论有效的宣教及正确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能提高超声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研究在小儿哮喘治疗过程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用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距,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对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长征  党霞 《中原医刊》2011,(17):125-12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简称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基础上,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治疗组和未雾化吸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1~3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雾化吸入治疗组治疗效果较未雾化吸入对照组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是支气管结核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早期配合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症状、管腔充血水肿较对照组缓解快,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喉炎患者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本科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间60例慢性喉炎患者分为雾化组(n=30,雾化吸入治疗)和联合组(n=30,疏风解毒胶囊+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性。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声学测试参数较雾化组更优(P0.05)。结论:慢性喉炎患者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氧气雾化吸入器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面罩组(55例)和口含嘴组(55例),两组均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口含嘴组治疗效果好于面罩组(P〈0.05);雾化吸入中及吸入后口含嘴组SpO2显著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使用口含嘴连接雾化吸入装置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明显好于面罩吸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联合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治疗的儿童哮喘中/重度非危及生命急性发作病例112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就诊后给予普米克令舒 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组就诊后予普米克令舒 博利康尼 爱全乐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前及雾化吸入后20min、40min和60min时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变化、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心率.结果:两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均显著,但治疗组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更明显,特别是雾化吸入40min后,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哮喘中,普米克令舒 博利康尼 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优于普米克令舒 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对SPO2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COPD患者按单双日入院进行分组,每组43例,分别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PO2的变化及缺氧症状的改善。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30min后,患者SPO2较雾化前显著提高(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30min后,SPO2雾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后SPO2较超声雾化治疗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 COPD患者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可提高血氧饱和度,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任志红  高颖 《大家健康》2016,(1):218-219
目的:探讨雾化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COPD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雾化吸入试验组(下称试验组)33例 ,常规治疗对照组(下称对照组)27例.雾化吸入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 ,采用布地奈德、特步他林雾化吸入辅助治疗 ,每次给予雾化布地奈德2ml及特布他林1ml注入雾化器治疗 ,2次/天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 ,并采取精心的细节护理 ,7天一个疗程.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近期效果 ,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比较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期患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 ,能有效缩短其咳嗽症状的时间 ,能迅速地改善和控制急性病理症状 ,提高COPD治疗的总有效率.雾化吸入在护理COPD患者治疗效果上市肯定的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如何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和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呼吸科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雾化吸入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护理干预对氧气雾化吸入时的体位、雾化时间、雾化量、雾化吸入方法的选择等因素的处理.结果 氧气雾化吸入时,通过对COPD患者采取以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减少各种因素对COPD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詹红艳 《中外医疗》2014,(33):33-34
目的:研究中药颗粒剂雾化吸入与常规药物雾化吸入对小儿外感咳嗽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2年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外感咳嗽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采用中药颗粒剂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液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治疗2周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85.7%,而对照组仅为25.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剂雾化吸入与常规药物雾化吸入对小儿外感咳嗽相比用药快捷方便,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根据患者治疗进展改变用药量,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董应兰 《海南医学》2010,21(11):130-13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气道高敏性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气道高敏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雾化吸入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超声雾化吸入方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雾化吸入中出现刺激性咳嗽3例,对照组雾化吸入中出现刺激性咳嗽35例,治疗组哮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肺部情况好转例数观察组36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其疾病和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才能保证雾化吸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连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584-584
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祛痰、预防肺部感染、改善肺通气的目的。在雾化吸入疗法中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已逐渐取代了普通的雾化治疗,如,蒸气雾化吸入等。在外科,护士进行该项实践应用操作中,缺乏规范标准,氧流量可随意调节,缺乏科学依据,因而在工作中出现术后患者雾化吸入后效果不佳的问题。现对160例进行氧气而罩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氧流量、雾化时间、雾量大小进行观察比较。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咽炎多发生于成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而在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采取规范的护理措施可直接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近年来,我院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咽炎患者开展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规范操作护理等,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病程1~2个月;患者临床表现为咽干、咽痛、咽痒、有异物感等,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