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我国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开展弓形体病的调查研究,所用虫株多用小白鼠连续传代法保存,需消耗较多的精力和实验动物等。尽管国外早已使用冷冻法保存虫株(1),国内也曾有研究报告(2),但未被昔遍使用。我们在参加“中国人畜弓形体病调查”课题协作中,先后摸索了两种体外低温保存方法,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种株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弓形虫RH株、BH株、PP株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单一及复合引物均能扩增产生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的带型和强度均有不同。根据Net’s相似系数对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遗传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用不同的引物扩增,虫株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结论表明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经RAPD反应产生的多态性能够应用于弓形虫种、株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3.
刚地弓形虫种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广泛性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弓形虫对人类危害严重,先天感染弓形虫可造成畸胎、死胎等,在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病人合并感染弓形虫可导致脑炎的发生[1、2]。由于在临床上弓形虫病的症状表现多样[1、3],给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4.
于1986~1988年,对我区2269份血液标本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发现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7.0%(103/1471),并进行了人血液弓形虫的分离。 病原分离方法选择具有一定体征、弓形虫抗体阳性人群,取肘静脉抗凝血,进行健康小鼠腹腔接种,每例人血接种3只小鼠,每只0.3ml,从第2代开始,盲传接种液为第一代小鼠实质器官混合研磨液(10%生理盐水),每代7~10d,如此反复盲传至第5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全球分布的刚地弓形虫是弓形虫属唯一的一个种可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Makioka等发现强毒株RH株的DNA聚合酶活性要比弱毒株ME49株高很多[1],这说明虫株间毒力差异是有其分子机制的。然而,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虫株的毒力?近年来,学者们利用免疫...  相似文献   

6.
使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及透射技术对从新疆人体中分离出的弓形虫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本株弓形虫外形较宽,虫体内含有较多的致密颗粒,其他结构基本同国内常见的弓形虫。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病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弓形虫病为严重危害人类的人兽共患病,是机会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已确认其为艾滋病并发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是加速死亡的直接病因。先天性弓形虫感染严重影响优生优育,与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已引起;防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鉴于原有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磺胺类、乙胺呼陡、螺旋霉素及氯化林可霉素等,单或联用,均存在疗程长、毒副反应较多、疗效尚不理想、且不能根治等问题,深感迫切需要探寻新的抗弓形虫药物[‘·’j。我们自1993年开始,试对双氧青蒿素及阿奇霉素进行从动物试验到临床验证治疗弓形虫病的系列研究,现就…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分离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的弓形虫虫株(KS株)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刚地弓形虫的基因型。方法抽提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弓形虫分离株(KS株)速殖子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选择11个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分离的弓形虫虫株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样本中均获得完整分型条带,经鉴定均为弓形虫基因型Ⅰ型。结论Ⅰ型刚地弓形虫可能是江苏地区引起妊娠异常结局妇女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优势基因型虫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流行于贵阳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分布及其毒力。方法 采自贵阳的2株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CT-1,CT-2),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在SAG1, SAG2, SAG3, BTUB, GRA6, c22-8, c29-2, L358, PK1和Apico十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弓形虫CT-1株1×103个速殖子分别腹腔注射SPF级KM、BALB/c、C57BL、ICR小鼠,观察其存活率及死亡时间,进行毒力分析。结果 从贵阳分离出2株弓形虫株,在10个遗传位点经PCR-RFLP分析均为China 1型(ToxoDB #9)。通过进行不同品系小鼠毒力研究显示,CT-1虫株感染C57BL、BALB/c、KM和ICR小鼠死亡率分别为100%、100%、30%和20%,有显著差异;CT-1虫株对C57BL和BALB/c鼠的毒力显著高于KM和ICR小鼠(P<0.01)。结论 流行我国的弓形虫分离株具有有限的遗传多态性;在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我国西南地区,弓形虫China 1仍为其优势基因型;该型CT-1虫株对不同品系小鼠的致死力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猪弓形虫病人工发病条件。方法将8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为A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A4组:空白对照。将8头5月龄育肥猪分为B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B4组:空白对照。以猪源刚地弓形虫强毒虫株南京汤山株(NT株)F275代攻毒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果A组实验猪3~7d后三种感染方式均出现典型的弓形虫病症状:持续高温、精神倦怠、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A2、A3组感染猪弓形虫病症状明显且出现实验猪死亡,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从血液和淋巴结中分离到了弓形虫。B组实验猪则没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论30日龄断奶仔猪腹腔注射5000万个~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可出现典型的猪弓形虫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紫外线弱毒虫株的培育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弓形虫NT强毒虫株,经紫外线全暴露垂直连续照射,通过细胞致弱培养筛选出抗辐射变异虫株NTA-Ⅱ系。本虫对猪、兔和小鼠的毒力均明显减弱。猪安全试验116头,21头出现弱反应,占18.1%,无重病或死亡;非带虫免疫试验36头,连续测至128天,均未查到虫体的包囊。用含虫数10~5/ml弱毒虫苗每头猪接种1ml,6个月免疫力保护为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0d,剖杀感染组小鼠5只和对照组小鼠3只,取脑组织,部分作病理切片;部分提取其RNA,检测IFN-γ、IL-4、IL-6和TNF-αmRNA;部分获取脑组织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因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小鼠脑组织中IFN-γ于感染后第5d开始升高,第10d时下降达到最低,之后开始上升;TNF-α在感染第10d或15d时明显降低,接着上升并于第30d时达到高峰;IL-6在感染第5d时开始升高,感染第10d时降至最低,之后缓慢上升,并于第30d后达到高峰;IL-4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PRU感染ICR小鼠的过程中,脑组织中IFN-γ、IL-6和TNF-α细胞因子在感染第10d或15d的低表达有利于弓形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导致速殖子在脑组织中存活;同时细胞因子的分泌不平衡,导致小鼠脑组织中出现弓形虫包囊与病理变化共存的隐性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Fukaya株在慢性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弓形虫(Fukaya株)感染时的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对照组不给药。于感染后第3、6、14、21、28、42和90 d,取肝、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检查。结果经腹腔感染的实验组小鼠第21、28 d肺与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皮下感染组第21 d肺和脑内也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经口感染组第14、21 d肺和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偶见包囊,并检测到弓形虫抗原。感染后第21 d,3种方式感染的实验组小鼠肺内虫体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脑内虫体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服感染组>皮下感染组>腹腔感染组。结论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抗原成分和包囊。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肺与脑多被累及。小鼠脑内较其他脏器易成囊。弓形虫体内成囊的影响因素很多,感染方式及感染阶段也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紫外线弱毒虫株的培养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是细胞内专性寄生原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脊椎动物普遍易感。其生活史为双宿主生活周期,在猫或猫科动物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在中间宿主人和哺乳动物非肠组织细胞内进行无性生殖,并散布在宿主的腹腔渗出液和血流中,形成虫血症造成全身组织和器官感染。不同虫株对宿主的感染性可有明显的不同。杨大林等(1988)报道RH株和SH株弓形虫在小鼠外周血液中的虫体密度,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使弓形虫研究工作的标准化,对不同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对比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采用弓形虫B36株和国际通用RH株,以KM小鼠做繁殖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5种不同方法测定了6例弓形虫病人不同病期的血清标木。用IHAT和IFAT测定抗弓形虫总免疫球蛋白,IHAT在发病后第3周的2份血清标本中有1份已呈阳性,14~17周达高峰。滴度升高非常明显;IFAT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17~24周达高峰。用IgG-ELISA和IgM-ELISA,IgM-IFAT分别测定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IgG-ELISA从第6周呈阳性,随病情延长,滴度明显升高;IgM-ELISA两份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至少第17周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人第24周的标本仍呈阳性;但IgM-IFAT仅2例(2/6)呈阳性且滴度不很高,在较短时间内就转阴。结果表明:病人的抗体类型相似;IgG-ELISA,IgM-ELISA和IFAT敏感特异,IHAT简便、快速;高滴度特异性IgG易掩盖IgM-IFAT;IgM-ELISA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5种不同方法测定了6例弓形虫病人不同病期的血清标本。用IHAT和IFAT测定弓形虫总免疫球蛋白,EHAT在发病后第3周的2份血清标本中有1份已呈阳性,14-17周达高峰。滴度升高非常明显;IFAT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17-24周达高峰。用IgG-ELISA和IgM-ELISA,IgM-IFAT分别测定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IgG-ELIS从第6周呈阳性,随病情延长,滴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体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10^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4、6和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不同地理株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弓形虫不同地理株(RH株、ZS2株、GT株)GRA7基因的异同。方法 从弓形虫不同地理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7基因,对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sp31、CfrⅠ、MboⅠ)酶切并比较。结果 PCR扩增出3株弓形虫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均在500bp-750bp之间,约711bp。三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弓形虫不同地理株GRA7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免疫化学的方法来检测用三种虫株建立起的肺弓形虫病的小鼠模型,并研究其感染早期的状况及其后虫期的转变和在肺部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