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病死率的下降并非自然病情的减轻而是治疗进步的结果。其中溶栓疗法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疗法是90年代冠心病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而且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我院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6例AMI,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医采用溶栓及血运重建技术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使AMI的病死率大大下降(降至5%~7%)再灌注治疗是冠心病AMI治疗的里程碑,它从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经导管冠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分别行冠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785例AMI患者,以静脉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护理方法 及效果.结果 冠脉溶栓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开通后冠状动脉非致命性再梗死及身体其他位置出血并发症与静脉溶栓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住院期间心脏死亡事件两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冠脉溶栓治疗AMI较静脉溶栓能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效益,而完善的护理对于提高梗死冠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进入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AMI的病死率已下降5%~7%,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许多优势已风光不在。  相似文献   

5.
梁峰  胡大一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40-41,51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对于ST段抬高的AMI(STENI),其治疗主要目的是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肌的快速、完全、持续性再灌注恢复,溶栓和机械性冠脉血流的恢复可改善左室功能,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但无论溶栓或冠脉内介入治疗.早期快速的血运重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进行评价。方法42例发病3h内AMI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后7h-15d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判断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率为76.19%,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率为8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h内AMI静脉溶栓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临床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基本病理生理,多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致局部血栓形成,继而造成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坏死。然而,另有部分AMI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狭窄,是否与冠状动脉痉挛(CAS)有关?本报道我院34例AMI行冠脉内溶栓术,其中5例冠脉内溶栓后,经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并就其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起,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TCA)以其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冠状内支架安置术也已成为PTCA术后减少冠脉急性闭塞,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至今最有效的手段。闭塞一旦发生,即刻产生严重的心肌缺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导致死亡。所以,对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我心内科在2003年9月至今有三例AMI病人行PTCA+支架安置术后,又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逐再次PTCA+支架安置术以及冠脉内溶栓等治疗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常并发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AMI的病例不断增加,而且中青年发病也日趋增多,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在明确了血栓形成是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形成AMI的原因的同时[1]奠定了开展溶栓法治疗AMI的理论基础,所谓溶栓疗法即用溶栓药物经不同的给药途径促使冠脉血栓溶解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十多年来,溶栓措施的引入,明显降低了AMI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并改善远期愈合,不过溶栓疗法的最佳治疗时期是发病后的6h内 ,而从病人发病到来院就诊及住院首先接触病人的是护士,在观察判断是否应进行溶栓治疗 ,并使AMI病人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方面,护士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几年AMI溶栓的护理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周正春  葛建军 《安徽医学》2005,26(2):161-163
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冠心病不适宜冠状动脉搭桥术、血管内成形术及心肌内激光打孔等治疗,例如广泛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病变,以及术后高达25%~50%的再狭窄率目前尚无解决办法。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袁洪文  赵诚 《农垦医学》1999,21(1):58-5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使梗塞相关冠脉再通能显著改善急性期预后D“’,同时亦能明显增加长期生存率[’],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1。我们对104例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冠脉再通与左心室容量及心功能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4例为lop3年1月~1998年10月初次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住院病人。年龄36~7O岁.男性77例,女性27例。根据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改变确诊为AMI。溶栓于发病<6小时者86例.距发病6~12小时者18例。平均29天(25~3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给药方法国产尿激酶15OU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ST段抬高的AMI中,8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早期溶栓治疗可获得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因而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规疗法之一。瑞替普酶为近年新研制的新型溶栓药,为观察其溶栓效果,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与冠脉造影对血管再通的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55例,冠脉腔内溶栓12例,冠脉腔内成形术9例,冠脉旁路移植术9例。文中对治疗的选择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和冠脉内溶栓,冠脉内溶栓又有直接溶栓和超声溶栓两种方法。但由于技术和条件的关系,后者在基层医院还不能普及,静脉溶栓仍是治疗AMI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报道表明早期溶栓治疗能降低病死率15-25%。本文对溶栓治疗时机。适应征,禁忌征,溶栓剂及抗凝剂选择,预防再梗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脉完全闭塞引起的心肌坏死,治疗上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以使冠脉再通。而冠脉造影正常的AMI在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则有所不同,本就1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AMI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急诊溶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岚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3):333-334
目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进展之一,也可限制梗死面积,改善了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尿激酶50万单位+20%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00~20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ml溶液,30分钟内输入。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判断再通指标之一,其类型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失常为常见,一般不作特殊处理,但溶栓后出现的室颤、室速、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其危险性很高,且患者冠脉再通后机率下降。因此,在溶栓治疗的全过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通过溶栓可限制梗死面积,及时改变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同时降低了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使远期预后得到改善。结论:溶栓治疗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远期预后改善。目前,药物治疗仍是AM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案更趋势规范,合理,AMI的溶栓疗第二节已做过介绍,现将AMI的其他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47例AMI病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冠脉再通33例,再通率为70.21%,其中6h内再通患者29例,再通率为87.88%(29/3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溶栓过程中3例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冠心病急症。ACS的发生与冠脉内斑块的不稳定及冠脉内血栓的形成有关。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溶栓后的产物,是血栓形成及存在的标志物之一。本文检测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浓度,旨在观察血栓形成在ACS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情况。方法:对40例首发AMI给予尿激酶溶更梗塞上关血管(IRA)再通过组与未通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未通组各种并发症显著高于再通组,再通组左室射血分数(LVE)显著高于未通组。结论:静脉溶栓梗塞相关冠脉再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