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84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肠套叠73例,继发性肠套叠11例。套叠类型回-结肠型68例,小肠型12例,结-结肠型4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 ①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②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③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④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回盲部固定术与回肠固定术治疗三次或三次以上复发性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接受腹腔镜回盲部固定术与回肠固定术的75例三次或三次以上复发回结肠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行腹腔镜回肠固定术(A组),41例行腹腔镜回盲部固定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生理解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5例患儿行肠套叠复位+固定术;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结肠回肠端侧吻合术+固定术。7例未见套叠。测量盲肠及升结肠长度,目测回盲部粗细及夹角,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手术无死亡。术后1例并发腹壁疝,1例切口感染,随访38±1.5个月,无复发病例。患儿盲肠及升结肠平均游离长度9.50+1.57cm;8例合并回盲瓣肥厚,2例合并Mecke憩室,21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套叠可能与过度游离的盲肠及升结肠长度、回盲部淋巴结肿大等生理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儿回盲部肠重复畸形并非罕见,现将我科治疗的1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科共治疗回盲部肠重复畸形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8岁,绝大多数(13/16)在1岁内发病。本组8例以阵发性腹痛、呕吐、无便或便血之主诉就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而手术。其中3例术中见套叠已复位,回盲部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测成人回盲部肠套叠患者手术时机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回盲部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组22例,保守治疗组10例,由2名影像医师和2名临床医师对所有CT图像进行分析及术前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梗阻程度、肠套叠长度、"靶征"持续存在、套叠处肠壁水肿、腹腔积液共5种CT征象。统计比较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结果: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回盲部肠套叠的5种CT征象中,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长度(5 cm)、"靶征"持续存在及套叠处肠壁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梗阻程度、肠套叠长度、"靶征"持续存在、套叠处肠壁水肿的OR1。结论:梗阻程度、肠套叠长度、"靶征"持续存在及套叠处肠壁水肿4种CT征象对于预测成人回盲部肠套叠手术时机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经阑尾穿刺行肠减压术治疗2例婴儿肠套叠手术复位后需行肠减压的患儿,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典型病例女,3个月,因频繁呕吐60小时急诊入院。术前诊断为肠套叠,行手术复位。术中证实为肠套叠(回结肠型),回肠互套约10cm。手术复位后见阑尾充血,末端回肠距回盲瓣约10cm之对侧肠系膜缘有约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7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71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均能明确诊断肠套叠。71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4例,占76.1%。外科手术22例中13例经手法复位成功;9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复合型套叠5例,回结肠型3例,回盲型1例。1例术后2d死于肺炎合并症,其余均治愈。结论 空气或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症状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决定意义。技术操作不当是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手术时机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出选择,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B型超声下复合液脉冲液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 ;介绍复合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 1 2 6例全部采用B型超声下脉冲液压灌肠法治疗。用自制复合液和自制密闭式手控加压灌肠装置连接直径为 0 .6~ 0 .8cm麻醉用气管导管代替肛管灌肠。结果 1 2 1例复位成功 ,复位率 96 .7% ,5例中转手术 ,术中证实为非回结型套叠。结论 B型超声下复合液脉冲液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复合液在B型超声下显影清晰 ;采用脉冲液压灌肠复位速度快、效果好 ,且复合液中抗生素在肠道中起到保留灌肠和肠道冲洗作用。该方法技术简易 ,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肠镜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肠镜下征象及充气复位后疗效观察。结果:检查前诊断正确率仅为35.3%(6/17),17例患者中回结肠型套叠10例,结肠癌3例,肠管炎性水肿3例,肠结核1例。行肠镜下充气复位12例,行手术4例。随访3个月至36个月,随访期间无肠套叠再发。结论:成人肠套叠确诊率低,套叠类型较多,本组选择发生在回结肠和结肠之间的病例,肠镜检查和充气复位对上述肠套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洽小儿急性肠套叠93例,治愈90例,死亡3例。现就其诊治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2个月至4岁,平均8.6个月。年龄<6个月32例,6~12个月47例,1~2岁8例,2~4岁6例。发病至治疗时间:<12小时29例,12~24小时31例,24~48小时20例,48~72小时8例,>72小时5例。套叠类型:回结型87例,回回结型3例,回盲结型38例,回结结型1例。93例均有阵发性哭闹,有血便81例,腹部包块63例。 二、治疗方法 本组行空气灌肠复位85例,复位成功71例,复位压力为6.7~13.3kPa(50~100mmHg),复位成功率为83.5%。手术治疗22例。术中发现腹腔渗液15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性,56岁。因腹痛呕吐便血3天入院。查体:脐下触及4×12cm大小腊肠样包块,触痛,活动度大。腹部透视见数个阶梯状液平,拟诊肠套叠。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约40cm处回一回型肠套叠,手法复位。套叠之肠壁水肿,浆膜面少许纤维蛋白渗出,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术后第七天患者又腹痛、腹胀、呕吐、便血。查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前确诊89例,占60.9%,其中B超10例,钡灌肠13例,肠镜6例,CT60例(67.5%).14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2例合并器质性病变,小肠病变占99例(69.7%),结肠病变占43例(30.3%),良性病变100例(70.4%),恶性病变42例(29,6%),143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2例行单纯复位,1例行复位后固定术.5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警惕性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首选腹部CT,必要时可结合腹部彩超等检查,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为36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禁忌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直视下行肠套叠复位术,如发现复位困难,则行空气灌肠辅助复位。如复位仍失败,可经Trocar将吸引器头或细硅胶管插入肠套叠鞘部,注入生理盐水,在空气灌肠辅助下用无损伤抓钳牵拉回肠末端,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如有肠坏死或器质性病变,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果:22例经空气灌肠辅助复位成功,8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辅助复位成功。30例复位成功的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因肠坏死或套叠过紧无法在腹腔镜下复位,2例美克尔憩室,1例淋巴瘤,行腹腔镜辅助肠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时间平均45min,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间平均8min,术后48h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5d。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结合空气灌肠、肠套叠鞘部注水可使绝大多数肠套叠复位,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做回肠固定,可有效防止肠套叠复发。  相似文献   

15.
卓华宜 《腹部外科》2004,17(5):309-309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卷袖法”松解难复性肠套叠,操作简单、速度快、无1例切开鞘部,故予以推荐,以供参考。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小3月,最大61岁,小于4岁者11例。其中回盲型套叠17例,回结型6例,回回结型2例。全部病程在1~3d。 2.方法:将套叠部提出腹腔,先用手指轻轻将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升结肠回盲部肿瘤侵犯乙状结肠的治疗经验。方法升结肠回盲部肿瘤侵犯乙状结肠22例,术前诊断明确7例,其余均为术中明确诊断,急诊手术11例(占50.0%),均行多发结肠肿瘤肠段切除术,其中一期吻合5例,预防性小肠造口11例,降结肠造口6例,包括右侧输尿管部分切除5例,肉眼达到R0根治性切除21例,1例因右侧髂内血管侵犯行姑息性肿瘤切除。结果术后患者恢复好,无死亡患者,无肠漏及吻合口漏。预防性小肠造口患者于术后1个月余行造口还纳手术,3例降结肠造口患者于术后半年行造口还纳术,另有3例随访无异常。结论升结肠回盲部肿瘤侵犯乙状结肠患者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采用多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或预防性小肠造口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如必须行结肠造口术时,需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2005年收治的22例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20例,血便2例;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例,腹部包块6例,病程2d至4年。20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套叠复位加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10例,腺癌3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脂肪瘤1例。患者手术后均康复出院。1例腺癌和1例淋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2、13个月死亡。结论腹部X线及B超检查对成人小肠套叠诊断有帮助,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肠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肠管粘连4例、回肠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套叠发生率占腹部手术的3%~4%[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近10年来诊治小儿腹部术后肠套叠9例,现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见表1。表1一般资料原发病n年龄性别发病时间(d)术后时间(d)手术方式肠套叠手法复位3 7月、10月、15月女、女、男2、3、3 2、3、3手法复位肠套叠肠切肠吻合1 10月女4 4手法复位阑尾切除术1 4岁男5 5手法复位经腹巨结肠根治术1 16月男4 5手法复位脾破裂脾切除术1 4岁4月男3 9肠切除吻合腹膜后畸胎瘤切除术1 11月女3 3手法复位肠旋转不良Ladd术1 6月男4 4手法复位1.2诊治经过9例患儿均于术后2~5d出现腹胀,胃肠减压量减少后又增多并引流出胆汁样液或频繁呕吐胆汁样物,均有阵发性腹疼(哭闹不安)。腹部触及包块者1例,肠鸣音强。排果酱样血便1例,腹平片提示肠梗阻。7例术前B超检查示腹部有“同心圆”状包块,2例行剖腹探查术确诊。除1例阑尾切除术后为回-结型肠套叠外余均为回-回型小肠套叠。除脾破裂脾切除术后1例延误诊断而并发肠坏死行肠切肠吻合外,余未见肠坏死、肠穿孔,...  相似文献   

20.
黄一杰 《腹部外科》2006,19(5):303-303
病人:男,52岁。因阵发性腹痛24h,伴腹胀、恶心,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入院。体检:T37.2℃,P82次/min,R18次/min,血压140/86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胀,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不紧张,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及明显肿块。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透视见肠腔积气明显,并可见阶梯状液平3个。急诊剖腹探查:见小肠充气明显,回盲部小肠、部分结肠及阑尾均套叠入右半结肠。提示为回肠-结肠-结肠型套叠。手法挤压复位。见套叠的肠管血运良好。回盲部见3枚淋巴结,各约2cm×2.5c送问行2病结cm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