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眼球钝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方法对38例(48只眼)眼球钝挫伤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视神经挫伤(8只眼),视盘水肿、出血、FFA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视网膜震荡(22只眼),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FFA:视网膜静脉早期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数片遮蔽荧光,小静脉管壁不均匀轻度荧光着染;视网膜出血(8只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7只眼),视盘颞侧可见一条或数条黄白色弧形或条纹样,凹面朝向视盘。FFA:血管下方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裂孔(3只眼):其中板层裂孔1只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裂孔(2只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及时准确了解眼球钝挫伤的部位和程度,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视盘血管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观察。方法  2 0 0 0余例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视盘血管炎 6 0例 6 4眼 ,男性 30例占 5 0 % ,4 0岁以下者 31眼占 4 1.94 % ;单眼 5 6例占 93.33%。视盘水肿型 (Ⅰ型 ) 30眼占 4 6 .87% ,视力≥ 0 .5者 2 2眼占 34.37%。结论 视盘血管炎Ⅰ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视乳头充血、水肿、视盘荧光渗漏。视网膜静脉阻塞型 (Ⅱ型 )主要表现为视乳头充血、水肿 ,视网膜出血 ,静脉纡曲扩张 ,静脉荧光充盈迟缓。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糖尿病相关的视神经病变(DON)的眼底表现及荧光血管造影(FFA)特点。方法对126例(252眼)各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及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合并视神经病变者136眼(53.97%)。临床表现各异,视神经病变可无视力损害,也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出血、充血、色淡等。FFA表现为视盘新生血管、视盘充盈缺损、荧光渗漏及视盘晚期染色。DR患者中,Ⅰ期3眼(1.19%)有异常视神经改变,Ⅱ~Ⅵ期DR患者视神经异常分别为9眼(3.57%)、15眼(5.95%)、22眼(8.73%)、38眼(15.08%)、49眼(19.44%)。结论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水肿、视盘炎样改变、视盘新生血管、视神经萎缩。FFA对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确诊的DME患者42例(58眼),根据眼底病变程度不同采取不同光凝方法,轻度DME 12眼,有明确的微血管瘤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可直接对具体部位做散射光凝,黄斑部水肿重者,采用格栅样光凝;中度DME 41眼,有弥漫性水肿者行黄斑部"C"形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重度DME 5眼,弥漫性水肿或囊样水肿的黄斑部"C"形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随诊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和视力。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轻度DME 12眼中,9眼(75.0%)激光治疗后水肿消失,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微血管瘤基本消失,黄斑水肿消退;中度DME 41眼,其中26眼(63.4%)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渗漏消失:重度DME 5眼视力无提高。三者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斑水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黄斑水肿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病人35例3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9例9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10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时,所有患眼视力提高,在FFA指导下分次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最终随诊视力0.3~0.4占48.6%,视力≥0.5占28.5%,与治疗前比较97%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患眼视力无改善,无视力下降.3只眼在注药后1~3周眼压先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达到3.1~4.3 kPa,2只眼在注药后第2、3天时出现下方局限性视网膜下小片状出血; 3只眼注药后第3天出现前房炎症细胞,积脓1 mm,3只眼均为人工晶体眼,1周内炎症细胞消失.所有病人晶状体未受影响.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TA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RVO引起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部分病人可出现高眼压、黄斑水肿复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占69.70%;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而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扩张,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结论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发病率较低,不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FFA对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作了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结果: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非缺血型7例,FFA表现为静脉管壁轻度荧光素渗漏,少量微血管瘤形成.缺血型23例,FFA表现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静脉迂曲扩张,大片出血遮盖毛细血管床,黄斑有弥漫荧光素渗漏.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FFA可更好的显示这两种分型并作为选择治疗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经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25例2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眼3例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40 g/L的TA 0.1 mL,待玻璃体腔透明度恢复适合激光光凝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炎症反应、眼底情况,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情况,如发现毛细血管渗漏情况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个别出现眼压升高和假性眼内炎以及复发,尚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后120例DM网膜病变患者(180眼)均采用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增殖前期DM视网膜病变(PPDR)40眼、增殖期DM视网膜病变(PDR)140眼,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24个月。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改善的有效率为73.9%、76.1%。3个月后复查视力、眼底、FFA及彩色眼底像,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无黄斑水肿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有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及时合理的激光治疗是确保DR患者视力稳定,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10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均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FFA和OCT检查诊断视网膜DME的价值。结果 FFA诊断DME 66眼(60.5%),OCT诊断DME 82眼(75.2%),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5.3%(93/109)。对DRⅠ期患者,OCT的DME检出率高于FFA(P<0.05),而对DRⅡ、Ⅲ、Ⅳ期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DME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A检查显示无渗漏的DRⅠ~Ⅱ期患者,在OCT检查中显示为海绵样水肿。结论对于DRⅠ~Ⅱ期患者,OCT对DME的检出率更高。但FFA对DR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渗漏定位准确,临床上可联合使用OCT和FFA,以对DME做出准确的诊断及追踪监测,从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80例8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殴堡超广角眼底照相、OCT、FFA检查,并将OCT与F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05/2017-02间收治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8例8眼,3月内给予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 ,眼底荧光造影(FFA)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1周,1、2、3月后平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检查FFA 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眼底出血明显吸收.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 药物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注射药物的频率尚需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图像特征,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6例(76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76例(76眼),其中,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25例,占32.89%,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或栓子形成28例,占36.84%,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30例,占39.47%,视网膜新生血管32例,占42.11%,黄斑囊样水肿35例,占46.05%.结论 FFA可以清楚的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改变,对RVO的诊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ME患者45例(76眼),其中局限水肿44眼,弥漫性水肿32眼。对局限水肿行微血管瘤或扩张的毛细血管直接光凝,弥漫水肿行C形格栅或环形格栅光凝。主要指标依靠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局限水肿中视力提高10眼(22.72%),不变25眼(56.82%),下降9眼(20.45%);弥漫水肿中视力提高10眼(31.25%),不变19眼(59.38%),下降3眼(9.38%)。局限水肿中水肿消退12眼(27.27%),减轻23眼(52.27%),未退9眼(20.45%)。弥漫水肿中水肿消退6眼(18.75%),减轻14眼(43.75%),未退12眼(38.71%)。结论:IRIS倍频532 nm激光治疗DME有效,局限性黄斑水肿比弥漫性黄斑水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模式眼底影像联合房水细胞因子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ME)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122眼)分为无ME组、轻度ME组、中度ME组、重度ME组。患眼均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采集房水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患眼的LogMAR矫正视力。 结果以FFA作为金标准,O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OCT诊断ME的准确率为94.26%。4组患眼的LogMAR矫正视力、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与M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4组患眼的VEGF、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IL-1β、IL-6水平与M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FFA、OCT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一致性较高,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房水细胞因子IL-1β、IL-6、VEGF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为黄斑水肿严重程度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并总结其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2月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 9 例 16 眼。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照相(fundus photography,FP)、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 graph,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①视网膜血管炎表现者1例2眼。眼底检查可见受累处视网膜静脉血管扩张,FFA 检查可见受累处静脉血管扩张迂曲,晚期荧光着染渗漏明显。 OCT检查可见外核层不规则片状高反射,椭圆体带反射缺失或不连续,在OCTA的En face图中呈不规则片状低反射区,血流图可见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②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AMN)表现者5例9眼。眼底检查见黄斑中心凹处暗红色病灶;自发荧光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ICGA示黄斑区呈不规则片状低荧光并持续至晚期;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处椭圆体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反射欠连续,视网膜外核层呈小片状高反射;En face OCT 对应中层视网膜可见病灶区呈不规则片状高反射,对应外层视网膜可见椭圆体带缺失处呈不规则斑片状低反射。③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者3例5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境界不清,周围可散在棉绒斑。FFA可见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渗漏,视网膜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晚期着染渗漏,棉绒斑处呈遮蔽荧光;OCT显示视盘神经纤维层增厚隆起。累及黄斑区可伴有黄斑水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多表现为血管炎症、神经组织受累、视神经炎、小血管闭塞等,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观察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