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因素及控制对策,减少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施消毒隔离办法与措施,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效果、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结果:通过分析和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使手术室各项监测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认真落实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才能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秀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92-293
目的全面控制医院门诊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总结医院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强化预防意识。结果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间交叉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强消毒灭菌、加强手部清洁、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门诊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实行规范化管理,预防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发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在手术室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再教育;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对策,使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建立和健全各个管理环节,加强培训再教育才能加深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提高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易感因素与控制对策。方法对洁净手术室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与落实了对洁净手术室易感因素的控制决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通过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加强感染管理,树立严格的消毒隔离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对科室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严格手术室的环境与人员管理等,是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1],门诊交叉感染是造成该病传播的原因之一。2010年1月始,我院在门诊设立了专门的预检分诊处和手足口病隔离门诊,并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有217例手足口病患儿到我院门诊就诊、治疗,其中男123例,女9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和风险的发生情况,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并给予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4.3%,满意度为96.5%;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4.8%,满意度为86.1%,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消毒隔离中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7.
孙蕾  刘艳琳 《抗感染药学》2021,18(6):909-912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成效,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300例资料,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管理前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管理组;比较2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MDRO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率以及医护人员MDRO感染防控执行力(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率、医疗废品处理)评分值的差异.结果:管理组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率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率、医疗废品处理的评分值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了MDRO感染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MDRO感染防控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干预对策完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 (1)2005年1月~2008年5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8.9%,2008年6月~2011年12月下降到4.3%。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呼吸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是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感染。(2)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主要有病房环境差、未成立独立医疗护理小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未执行到位、各种置管等因素。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注重手卫生消毒,是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科室自查与医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琴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88-2189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及2011年医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对医院内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不成熟、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侵入性操作、医护人员操作欠规范、手卫生依从性低是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内感染微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结论通过完善管理措施、严格相关制度、加强病区消毒隔离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可以减少NICU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门诊输液室是为门诊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治疗的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病种较杂,极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加强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新门诊大楼启用后,合理布局,优化流程,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进行有益探讨。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医院通过岗前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向门诊输液室护士等相关人员讲授医院感染的法规及常识,宣传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和责任心,使其严格遵守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术室感染源强化消毒管理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分析体会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我院门诊收治的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院手术室感染源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结果对2年内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做统计学分析2012年的感染率与2011年相比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源进行强化消毒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率、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应该广泛号召各大医院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调查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和组织管理等情况,将调查结果与2011年6月~2012年5月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仍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结果2012年6月~2013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该年度手卫生合格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组织管理合格率都明显高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的情况,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加强管理,可直接提高其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8,(8):1403-1405
目的:比较和分析PDCA循环模式与"头脑风暴"管理前后的成效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医院感染常规管理的600例患者资料(管理前)以及自愿参与PDCA循环模式与"头脑风暴"管理的医护人员74例资料;另抽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采用PDCA循环模式与"头脑风暴"管理规式管理的600例患者资料(管理后),同时自愿参与PDCA循环模式与"头脑风暴"管理的医护人员74例,比较和分析实施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和卫生知识的考核的合格率差异。结果:管理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17%低于管理前为5.33%(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及卫生知识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7.30%和95.95%高于管理前分别为86.49%和82.43%(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与"头脑风暴"模式管理,显著提高了管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玉莲  刘二珠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92-1194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前组,另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后组;实施循环管理前组采用基础管理法管理,实施循环管理后组采用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比较和分析不同管理后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格率、相同物体表面菌落数值、物品消毒的合格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实施循环管理后组辐射台菌、洗婴台、治疗仪菌落数量分别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P<0.05);感染问题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20.00%(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8.00%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82.00%;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8.00%高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78.00%(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助于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全面提升了物品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介入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86例进行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结果:引起医院感染因素包括物体表面细菌、医护人员手、消毒液等,定期管理介入手术室相关影响后实施有效的按理方法,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结论:介入手术室是引起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加强介入手术室的管理可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率,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蔼丽  张惠珍  陈小媚 《河北医药》2011,33(15):2369-2370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作为医院管理的重点,医院感染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加强门诊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及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是门诊换药室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探讨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优化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过去2年的门诊手术室管理资料及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实施门诊手术室消毒优化管理,严格落实执行《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门诊宫腔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和精心保养,我院的门诊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结论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落实优化管理措施,对提高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3):239-24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将PDCA法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比较PDCA法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与实施后(2014年1月—2015年7月)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合格率,同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结果:PDCA实施后医院感染率为2.93%,相对于实施前的4.26%有明显下降(P<0.01);PDCA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PDCA实施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好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规范抗生素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李丽娣  赖紫娴  潘文慧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13-1916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1月—12月间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灭菌资料为管理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后的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灭菌资料为管理后组;统计和分析因手术器械灭菌原因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相关技术人员操作情况、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差异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管理后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手术器械、气管内套管、麻醉喉镜及氧气湿化瓶检查合格率均显著优于管理前组,且手术器械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有助于降低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率及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提高了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和患者的手术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了手术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