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转科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交接,观察组用SBAR标准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时间、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转出交接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有助于减少转出交接时间,降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加强了科室间沟通,增强了护士责任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在磁共振引导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交接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160例拟行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交接和书面表格交接方法,试验组采用结合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特点,自主设计改良SBAR护理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的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引导下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后,降低了护理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交接班时间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骨科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6月在本科转运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6年7~10月在本科转运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设计标准化沟通骨科患者转运交接单,使用交接单进行交接患者。比较两组在交接消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患者交接时间明显缩短,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骨科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后,可有效降低交接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好地保障了骨科患者交接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SBAR标准制定的急诊患儿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耗时、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交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交接内容全面性、病情描述准确、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耗时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急诊患儿交接安全,因此SBAR沟通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同期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接单在产科一级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7月产科一级护理患者48例进行的240次交班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8—9月产科一级护理患者62例进行的310次交班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晨会医护大交班,床头交接班按医院交接班制度规定需要交接的内容进行交接;试验组在晨会上进行以SBAR报告形式对本组患者进行晨会交接班,在床边以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进行逐项床边交接,完成交接后逐项打勾并签字。比较两组存在问题发生情况及对病情的知晓情况。结果试验组存在问题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对试验组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有利于规范交接班流程,使交接班过程有着统一标准、规范流程,逐一对照内容防止交接时遗漏,并且可以在交接时及时发现上一班次存在问题和缺陷点,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使用在晨会报告病情时,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对病情的知晓率,长此以往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医师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交接问题不清发生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10例,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ICU病人SBAR转出交接表,制定转出交接流程。对2016年2月—2016年8月转出的病人采用传统模式进行交接,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转出的病人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ICU病人转出交接流程,使沟通有效性、病人与护士满意度、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2月由神经外科ICU转入病房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6月转入病房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口头交接,观察组使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对比两组患者的交接时间、交接内容的遗漏率以及患者家属及病区护士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病情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交接内容遗漏率低于对照组,家属及病区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神经外科ICU与病房交接的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胸心血管外科患者 ICU 转出交接班质量,避免护理差错和纠纷。 方法 2010 年 1 月-6 月,针对患者转运出现的问题,在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胸心血管外科 ICU 患者转出交接单,对患者转出 ICU 时的病情、用药、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完善,同时规范交接班签字手续。尔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交接单运用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转出交接单的应用,提高了病房护士对 ICU 护士交班质量满意度,其增加率波动在 0.00% ~ 33.4%。 结论 转出交接单的使用能够提高 ICU 患者术后转运交接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纠纷,确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四段式SBAR护理交接单在妇科手术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3月60例患者为对照组,5—7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方法;观察组结合妇科手术患者的特点,制定改良四段式SBAR护理交接单(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进行交接班,标准化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比较2组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应用改良四段式SBAR护理交接单进行交接班后,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四段式SBAR护理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和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张鲜花  谢春飞 《妇幼护理》2022,2(18):4298-4300
目的 分析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110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交接班,研究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比较两组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掌握度,记录两组护理风险情况,记录交接班时间,并评估交接班质量,调查交接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掌握度,记录两组护理风险情况,记录交接班时间,并评估交接班质量,调查交接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交接班实施 SBAR沟通模式护理,能够提高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的掌握度,避免护理风险发生,保证交接班质量,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转出交接中有助于降低转出交接时间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江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7):994-995,100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与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接受心胸外科手术后转入心胸外科ICU的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开展交接,观察组依据SBAR沟通模式开展交接,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转出交接所用时间、交接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出交接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转接问题的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用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与心胸外科ICU开展交接,能缩短转出交接所用时间,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报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SBAR交接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报告,并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常规沟通模式交接班和病情报告进行比较。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时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准确性、及时性、条理性三项满意度显著高于运用常规沟通模式时;护士对SBAR沟通模式各条目的评价肯定率为65.0%~100%。结论 SBAR沟通模式能提高医生对护士报告病情的满意度,得到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9月收治的2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血液科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及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文版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量表(PVNC-BR)中除保护健康隐私条目外其他条目评分高于均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中预防患者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参加、交班时团队协作很好、增加护士责任感、增加监督、了解患者教育需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及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利于提高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琳  张亚铮  袁媛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0):938-942
目的 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床旁交接班核查单,应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漏项情况、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床旁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漏项率、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的改良床旁交接班模式可有效缩短护士的床旁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信息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及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以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9-12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4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方法找出对照组交接班缺陷的原因,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运用SBAR沟通模式前后交接班缺陷情况。结果交接班缺陷的原因包括:标准化交接流程知识缺乏,缺乏标准化交接班表格,交接班时间长,影响病人治疗,对病人十知道(床号、姓名、诊断、职业、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情况掌握不全。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接班缺陷率由原来的17.4%下降至8.33%,交接时间由原来的(10.51±1.25)min/人下降至(4.52±0.58)min/人;提问护士对病人十知道回答正确率从原来的65%上升为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效果显著,且规范了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ICU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阶梯思维为指导,制订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于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急诊科、ICU病人转入、转出时运用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规范病人转出及转入交接流程,对交接班科室医生、护士进行实施前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应用降阶梯思维SBAR交接表后,科室医务人员对交班内容、病情重点、书写规范、管道管理、交班时语言表达、交接时间满意率提高。[结论]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沟通模式交接病人,规范了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自制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的差异,并统计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缩短了交接时间,规范了交接流程,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