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3病区收治的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80例,将2012年1~3月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将2012年4~6月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4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精神科常规护理,即了解病史、遵医嘱用药、四防护理、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直至患者出院。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尤其是暴力表现及原因、心理状态等实施预见性护理,制定预见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至患者出院。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比较暴力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将暴力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入院前伴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70例曾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认为要加强患者的精神症状的护理,帮助恢复自知力,树立治疗信心;端正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态度;谨慎采取强制手段;加强安全宣教,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家属的参与。通过针对性护理,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6例出现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情况、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走失、攻击他人或者自伤行为、坠床、自杀等)、患者及其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 结果 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t=2.733,P=0.005;t=2.462,P=0.015; t=2.131,P=0.027),迟缓评分低于对照组(t=3.803,P<0.001),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67,P=0.101;χ2=6.050,P=0.014)。 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等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患者的心理恢复。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31例发生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以首次住院的青壮年为主,傍晚16时30分~21时是暴力行为的高发期,精神症状是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工作人员是暴力攻击的首要对象。结论改善病房住院环境、熟练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加强暴力高发期的护理力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激能力是预防暴力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文献报道,到急诊室就诊的精神病患者中60%的患者曾经出现过暴力行为。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5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及研究组(14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等各类症状,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及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孤僻独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饮、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药物不良反应等各类症状出现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尊重感、被爱护感、安全感、口腔卫生良好、皮肤保洁良好、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配合治疗、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对护理满意度等自我感觉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高,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精神科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建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化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的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暴力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不但给病房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干预,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76例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长期住院(&gt;2年)的2011年的患者为对照组,开展系统康复治疗后的2012年长期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组予团体心理游戏治疗、松弛治疗、生活技能培训、社交技能培训、手工制作等活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和暴力行为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2组暴力行为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精神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低(均P&lt;0.05)。结论通过系统康复治疗,能及早发现患者逐步升级的情绪变化,尽快采取应急预案,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暴力行为通常是指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的攻击行为。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精神活动不受意志支配更易出现暴力冲动行为,是精神科常见的危急状态。本文对2006年6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精神科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引起严重暴力行为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病人26例,占83.9%,女性病人5例,占16.1%;住院1个月以内的21例,占67.7%,住院1个月以上的10例,占32.3%。结论男性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女性,入院初期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科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同科精神病人及护士的安全,轻者引起皮肉伤,严重者可致人于死地。因此,及时预测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防止暴力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杭州某居民区内有过暴力行为的37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自编《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量表》的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其家人及相关居民的生活质量。暴力行为多发生在家中,青壮年男性为主,中、下午是高发时段。不同的精神病种类、疾病的稳定状态、药物治疗及与社区工疗站的关系、不良的人格特点及人际关系、较差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诱发因素、既往暴力行为史均与社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有关。部分暴力行为实施前往往有先兆。在场人员的及时制止有利于防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或升级。结论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多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可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因精神症状支配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心理活动紊乱,常突然发生冲动、毁物、伤人等暴力行为,给社会家庭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本人对422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调查,并对89例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确保他患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扩冠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随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运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在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症状缓解率增加,p=0.000,心衰再发率下降,p=0.000.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5月18日,广西南宁某精神病医院1名男护士上班期问受到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攻击致死。2009年3月10日,北京怀柔安佳医院1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主治医师杨仕全实施暴力致死。2006年9月23日,广西崇左市左江民族医院1例男性精神病患者,手持刀具捅死医院1名护士和1例患者;捅伤2名医护人员和2例患者。2004年4月1日中午12点,重庆精神卫生中心1例躁动精神病患者在护士办公室把28岁的护士王祥玉打死,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常产生冲动暴力行为,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等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1,2].为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精神科安全管理质量,为制定科学的护理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我院产生冲动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治疗效果、机体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血糖、血压、血脂等正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大大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对病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就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诱因、临床特征和护理干预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