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按照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乳腺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胸肌萎缩情况。结果观察术后1年,观察胸肌萎缩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9.58%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概率,而且还可以有效抑制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并且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诊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为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和转移部位腋窝、骨、肺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窝疼痛、上臂水肿、胸肌萎缩、上臂运动障碍、感染发生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控制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临床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3.
黄祥魁 《吉林医学》2012,33(36):7874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试验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18个月不等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而观察组患者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在乳腺切除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降低上臂麻木感、胸肌萎缩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每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生存质量、并发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1、6、12个月感觉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QOL-BREF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并将这120例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不实行该方案,此外两组患者均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一段时间后对着120例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不等,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对乳腺癌患者实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以及癌症转移率,此外并发症也有所减少,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是否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近期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3.42±18.33)min,对照组为(101.28±17.5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胸肌萎缩、腋窝疼痛、患肢麻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27-628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对手术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术治疗,按照术中是否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将其分为研究组(保留)和对照组(不保留),各3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除数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37.1%(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但两组腋窝转移率、骨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好,明显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留胸前神经(ATN)及肋间臂神经(ICBN)的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切断ATN及ICBN的乳腺癌根治手术,观察组实施保留ATN及ICBN的乳腺癌根治手术。评估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上臂感觉异常占5.00%、上臂运动异常占7.50%、胸肌萎缩占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40.00%及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的发生。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方式疗效可靠,能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miRNA,lin-4,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itiated a new era of miRNA biology.Since then,thousands of miRNA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nnotated,many of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roles in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processes,including development,differentiation,apoptosis,proliferation,and cell death.1 Furthermore,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iRNA deregulation is a critical cause of cancer formation.The biogenesis,function,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iRNAs have become active areas of researc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ies,such as northern blotting with radio-labeled probes,cloning,quantitative PCR,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based techniques,bead-based profiling methods,and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s,2 it is possible to conduct miRNA research precisely and comprehensively.  相似文献   

13.
Periodic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reducing mortality from breast cancer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S Shapiro  P Strax  L Venet 《JAMA》1971,215(11):1777-1785
  相似文献   

14.
Familial breast cancer is important because of all the know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ing the disease. The one with the most predictability is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It is also important because a family history causes anxiety in the families concerned, and young women will often ask their chance of developing the disease. This form of breast cancer accounts for 10% of causes and has factors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sporadic variety. Relatives of famili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re not only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the disease (if female) but also of developing other tumours especially colonic.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乳腺癌特异基因1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检测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价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8例乳腺癌、7例乳腺增生症及5例乳腺纤维瘤中BCSG1的表达。结果 28例乳腺癌中有BCSG1表达12例(42.9%),其中Ⅲ/Ⅳ期乳腺癌的表达率为69.2%(9/1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CSG1无一例表达。BCSG1的表达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P=0.02),与患者年龄、月经、肿瘤部位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核增殖抗原、C—erbB2的表达等无相关性。结论 BCSG1可能是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的肿瘤标记物,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