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责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 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最佳位置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成年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结果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佳位置到位率(83.33%),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穿刺点渗血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电图定位法可以提高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到位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倒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厦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不具备上肢静脉置入PICC条件的患者选用股静脉行PICC置管,予以用药和肠外营养。方法对31例疾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在B超引导下于股静脉常规穿刺点下5~10cm穿刺行PICC,按常规实施导管维护。结果 27例1次置管成功,4例2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时间7~346d,平均56.0d;28例按计划拔管,3例非计划拔管;3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对不宜上肢静脉PICC患者,选用股静脉并下移穿刺点行PICC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经不同静脉和上肢置入PICC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辅以互联网络检索。收集所有讨论PICC经不同静脉和上肢置入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 Handbook及Newcastle-Ottawa Scale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半随机对照试验、14项队列研究,6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经头静脉穿刺的静脉炎发生率较贵要静脉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4,0.38),P=0.0002]。PICC经头静脉穿刺的送管困难发生率较贵要静脉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10,0.67),P=0.005]。经右侧上肢与左侧上肢穿刺的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贵要静脉穿刺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经不同上肢穿刺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乳癌术后患侧置管应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在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困难静脉通路患儿102例采取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统计置管情况、置管及留置期间并发症。结果入组患儿均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8~307 d;达到导管头端最佳位置率85.29%;置管过程中未发生误穿动脉,发生擦伤动脉2例(1.96%);导管原发异位发生率5.88%;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3.53%,完成治疗正常拔管率87.25%(89例),意外拔管率12.75%(13例)。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留置PICC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解决婴幼儿困难静脉通路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四种入路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四种入路中心静脉置管在置管过程和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留置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在置管过程中穿刺失败,锁骨下静脉入路发生率最高,为10.64%;②送管困难及导管头端异位、局部血肿,PICC发生率最高;③气胸、误入动脉,锁骨下静脉入路发生率最高;④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脱管、导管感染、非计划拔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入路发生率最高;⑤导管断裂或导管漏液、机械静脉炎PICC发生率高。结论 四种入路中心静脉置管在不同期间都有其并发症,但PICC在置管过程、留置期间并发症处理效果满意,留置时间长、患者无不适感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观察组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1),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中,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可显著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降低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调管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9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PA组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各38例。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当天和化疗结束后,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ICC组,QLICP-BR生活质量评分优于PI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与PICC均有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但VPA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低于PICC,生活质量高于PICC,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理想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瘢痕皮肤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对19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在瘢痕皮肤行PICC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18例在超声导入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1例由肘正中静脉改为贵要静脉,置管时间为4~310d。1例PICC置管4d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拔管,2例发生一侧导管堵塞。截至终末随访时间,19例患者中仍有2例带管,1例失访,14例拔管时前端细菌培养阴性,2例未做培养。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经瘢痕皮肤PICC置管具有可行性,可满足输液及测量静脉压等治疗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PICC置管,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与CVC相比较,PICC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较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的237例患者PICC置入的临床资料。按PICC留置时间共分为4组,统计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拔管困难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237例的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100%;PICC置入拔管困难发生率3.38%,均发生于PICC留置的200天后,4组不同时间段拔管困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4个PICC留置时间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PICC拔管困难可能与置管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PICC形成黏附更坚固的纤维蛋白鞘,拔管困难与PICC相关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性。目前应对PICC拔管困难的手段较多,但较被动,缺乏主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分析475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途径,并对其中26例PICC患者异位复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PICC异位与患者的体位、上肢静脉的选择、血管解剖变异、外测量方法及置管者手法等因素有关。结论 PICC置管应尽量选择右上肢的贵要静脉;大部分PICC导管异位可以复位。  相似文献   

17.
胡美云  岳顺  陆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32-2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在重症婴幼儿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儿童重症病房64例婴幼儿经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入PICC,实施置管、置管维护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患儿均置管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92.1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50%,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为5~27 d。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并进行有效管理,可为重症婴幼儿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满足其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114例需要行PICC置管全胃肠外营养、化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准确率高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