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拔河式大角度穿刺用于肿瘤患者静脉采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拔河式大角度穿刺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3例,观察组采用拔河式大角度穿刺法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观察组采血组疼痛程度、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一次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拔河式大角度穿刺法静脉采血可减轻肿瘤患者采血的疼痛程度,降低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一字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琳 《护理学杂志》2007,22(19):41-42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 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 "一"字定位法穿刺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改良静脉穿刺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琳 《护理学杂志》2007,22(10):41-42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一”字定位法穿刺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将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十字定位法行桡动脉采血,即操作者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的手掌,将患儿四指并拢除拇指,手掌伸直,手心向上,手腕部背曲呈反弓状并垫小软枕,以桡骨茎突为顶点向对侧划一水平线,再以示指外侧缘向上划一延长线与其垂直,其交叉点为穿刺点。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采血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十字定位法行桡动脉采血,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患儿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 方法 将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桡动脉穿刺定位手腕带进行桡动脉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局部血肿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桡动脉穿刺定位手腕带用于不同年龄患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应用于外科手术,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联合瓣膜病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两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术中固定腕部,对照组使用500mL输液袋垫于手腕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和固定后,直接将手臂裹进床单放置于体侧。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因监测效果不佳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桡动脉穿刺相关不良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中使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有助于穿刺成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将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穿刺侧手臂自 然平放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患者穿刺侧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触摸并固定桡动脉后 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观察组手臂放置法可减少操作者触摸 桡动脉范围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麻醉复苏期间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的疼痛。方法将150例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患者按入室时间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6例),两组均使用一次性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采集,观察组在遵循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局部加温、涂抹0.1%丁卡因胶浆、细化操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血气分析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麻醉复苏期间动脉采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动脉血气分析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黄智红 《护理学杂志》2018,(11):38-39,43
目的提高血液病患者血细胞动脉单采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2例行血细胞单采术的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肱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对照组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穿刺所需时间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动脉血细胞单采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