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实施1年后跟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70户农户,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两次调查农民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年住院率和半年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5 .86‰、4 7.70‰、10 6 .0 4‰,与基线调查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而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112 .2 9‰、16 .93%、2 4 .0 6 % ,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分别为4 .6 9‰和8.0 9‰,与基线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显著提高,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显著下降( P<0 .0 5 )。因病致贫比例由4 7.6 2 %下降到2 7.78%。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由4 7.9%下降到35 .2 % ,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 %下降到6 8.8%。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卫生服务需要无显著变化,农民的就诊意识有所提高,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有所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因病致贫比例下降,但造成农民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影响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因病致贫比例由们.62%降至21.05%,呈下降趋势;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均有所下降.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25.93%,低于2003年但高于2004年;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38.78%,3年未见明显变化;年住院率为45.77‰,略呈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由38.56%降为11.02%,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0%降至57.14%,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门诊患者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的人数最多,占82.59%,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占58.82%。2005年住院患者中提前出院的比例为15.93%。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缴不起住院费,占61.11%。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两年后,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状况。实施方案对农民门诊服务的影响不大,但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改善了贫困农民无法利用住院服务的现状,起到了引导病人就医流向的作用。但造成农民未就诊与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经济困难,仍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充分利用住院服务。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增加筹资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及建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安庆市郊区农民医疗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安庆市郊区农民医疗卫生需要量及卫生服务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 ,访谈安庆市郊区农民 2 2 6 6人。结果 :慢性病患病率 ,尤其是男性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P<0 .0 5 ) ,两周患病率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两周就诊率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两周未就诊率、年住院率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接近。就诊单位构成比基本与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吻合 ,仍有 1/ 5的病人因经济困难而未就诊。医疗服务费用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结论 :安庆市郊区农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比 ,医疗需要量大 ,医疗费用较高 ,加重了病人的负担 ,因此推行合作医疗势在必行 ,同时要完善健全三级医疗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时参保和未参保劳务工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的比较分析,了解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对深圳市宝安区2 000名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未参保劳务工相比,参保劳务工的两周患病率高(P<0.05),慢性病患病率低(P<0.05),两周未就诊率低(P<0.05),在住院服务利用上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总体开展良好,提高了劳务工对门诊服务的利用,但住院服务利用率仍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太原市农民工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现有的太原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资料,结合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太原市有关企业、煤矿、建筑工地、超市、餐饮住宿业等其它行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分析其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及医疗保障等情况。结果:调查人群总体两周患病率为13.90%,慢性病患病率为4.06%,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4.53%。结论:太原市农民工对卫生服务购买能力低,医疗保障水平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低,其卫生服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陕西省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差别,采用陕西省第4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利用直接标准化法计算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探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特点和成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黑水县居民医疗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黑水县居民医疗卫生需要量、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访谈调查黑水县15岁及以上的居民1483人,结果:慢性病患病率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2.1倍,两周患病率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1.98倍,不同人群医疗需要量有所不同。影响黑水县居民健康最重要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两周就诊率只有全国农村的1/2,未就诊率是全国农村的2倍,多数系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合肥市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状况。方法:在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CHS)覆盖范围内,随机选择1567户的4199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询问。结果: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8.0%;两周就诊率为7.9%;年住院率为7.3%;年急诊率为2.8%。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为51.2%,而选择在省、市级卫生机构住院的比例高达79.8%。结论:合肥市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较高,但是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合理,CHS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门诊服务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分析农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农村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确定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比例的重要依据,也是为满足广大农民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组织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河南省于2003年在确定的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调查,共完成了18个县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县、乡、村卫生资源调查和农民卫生服务调查.本文通过对此次开展的农民卫生服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河南省农村地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反映河南省农民卫生服务的现状,并找出影响农民卫生服务的因素,为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并为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华东地区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我国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在我国华东地区调查了 2 10 0名军队人员。数据分析用 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包。结果 :干部两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战士 (χ2两周 =2 8.96 ,P<0 .0 1,χ2慢性 =5 9.11,P<0 .0 1)。门诊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团卫生队、营卫生所各占 4 8.19%、19.76 %。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驻军医院 ,占住院总人数的 6 0 .2 3%。结论 :建议应在做好军队人员日常防病工作的同时 ,加强对军队人员的健康教育 ;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投入及卫生服务保障的力度 ,以更好地满足基层军队人员的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我国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华中地区 2 35 0名军队人员 ,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干部慢性病患病率 139 3‰ ,显著高于战士85 2‰ (χ2 =16 6 5 ,P <0 0 1)。门诊的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 (旅 )团卫生队、营卫生所 ,分别占 4 9 10 % ,17 2 4 % ;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中心医院 ,占住院总人数的 6 4 2 1%。结论 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门诊、住院服务利用较高 ;应加强对军队人员的健康教育 ,同时加大对部队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法:对四川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家庭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居民白评健康状况得分68.0分(城乡分别为70.0分、65.9分).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抑郁方面有中度以上健康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6.3%、11.2%、16.1%、24.2%、14.9%.农村各项健康问题均高于城市.老年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3.9%(城乡分别为43.8%、44.0%),慢性病患病率为56.9%(城乡分别为65.8%、47.4%).在失能方面,4.7%的老年居民长期卧床;6.1%的老年居民很难听清楚;14.3%的老年居民说话有困难;29.5%的老年居民视力存在困难.老年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41.1%(城乡分别为25.9%、57.2%).年住院丰为19.3%(城乡分别为20.6%、18.0%),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18.5%(城乡分别为17.0%、20.3%).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原因中,城市以自感病轻为主(63.9%),其次为经济困难(16.7%);农村经济困难则为首要原因(占49.2%),其次为自感病轻(38.9%);城乡应住院而未住院的首位原因均为经济困难(城乡分别为81.0%、85.5%).结论:四川省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较大,农村尤为明显.老年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较好.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医疗保障,降低医药费用,可进一步促进老年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16.
桐乡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71-772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分别对浙江省桐乡市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从63.0‰提高到86.9‰,未住院率从11.70%下降到1.14%。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要,显著降低未住院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院服务利用,是农村患者就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农转非与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该市6188名农转非居民以及3482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的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8.3%)稍高于农转非居民(26.1%),但城市与农转非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类型前5位排序大体相同。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6.1%)、两周就诊率(15.2%)、年住院率(9.7%)分别高于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2.7%)、两周就诊率(12.2%)、年住院率(6.2%)。农转非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分别有44.7%、41.7%的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需要住院时分别有50.0%、73.4%的人去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结论 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更高。农转非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都更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住院机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说明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在成都取得一定效果。农转非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高于城市居民,建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修的农转非社区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和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8.
19.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调查,为制订合理的补偿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2周患病率调查。结果2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和类风湿、高血压。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和不同经济收入调查对象的2周患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和建议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群,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诊断和治疗的培训,以满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贫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上海市平均水平相比,贫困居民门诊服务的需要和利用偏低,但住院需要和利用较高。而且,贫困居民的卫生服务实际需要被低估。妇女和儿童的卫生服务利用在贫困家庭影响较大。从疾病构成看,贫困居民大重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这些大病患者应该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