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证所见,周身窜痛好见于女性,常由七情内伤引起,多属“癔症”范畴,其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多例患者,收到较为满意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丁某,女,50岁,农民。1998年1月5日诊。主诉周身窜痛反复发作1年。无发热,关节不疼痛,饮食正常。曾经多家医院治疗,收效甚微。查体:T37℃,P72次/分,R18次/分,BP14/11kPa。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所诊正常,腹软,肝脾不肿大。舌红,苔薄,脉弦。辅助检查:WBC4.2×109/L,N0.69,L0.31;ESR8mm/h;抗“O”小于500u;类风湿因子测定阴性。处方:白芍12g,白术12g,防风12g,陈皮12g,川芎12g,香附12…  相似文献   

2.
张××,女,45岁。1984年3月7日诊。口舌生疮、糜烂麻痛,时发时止已半年余。迭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因劳累复发,曾投以寒剂,口糜不减,反增胃痞作胀。口腔花剥,舌边多齿印,脉弦数。症属清阳不升,虚火上炎。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少佐苦温以敛阴  相似文献   

3.
<正>病案:患者,女,74岁,2014年10月13日初诊。诉左侧胁肋部疼痛不适伴活动受限2d。患者于2d前因侧弯腰抬物不慎突发左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侧胁肋部放射,深呼吸受限,行走、咳嗽疼痛更甚,矢气后稍有缓解。卧床休息2d,敷贴膏药并热敷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刻下:面部表情痛苦,搀扶行走,左胁肋处疼痛难忍,无红肿,轻触即痛,疼痛部位在第7-12肋间并连及左侧胸腹部。患者平时畏寒  相似文献   

4.
陈××,男,24岁。1993年1月29日诊。患者一年来自觉口唇紧缩挛急,面颊肌肉发紧,时轻时重,重则口难张开,进食受碍,下颌部麻木发胀,苦不堪言。多方求治  相似文献   

5.
李××,女,26岁,未婚。1987年6月22日诊。主诉:一年来,每月经期来潮,口唇青紫肿胀痒痛,甚者起泡,说话及吃饭不便。延续二周后逐渐消退,下次经期又复发。近二个月症状加重前来求治,月经来潮正常,经血色紫黑或褐色,量少有块,少腹冷,绞坠难忍。而有紫印,齿龈紫黑,舌质紫黯,舌边有紫印,舌苔薄白,脉觉细而涩。辨证:冲任寒凝,瘀血内阻。治则:温经活血,逐瘀上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西茴12克,干姜、没药、川芎、当归、蒲黄、灵脂各15克,赤芍、桃仁、肉桂、红花各12克,玄胡18克。每日1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应用手法治疗胁肋痛 7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4例中男性 3 2例 ,女性 42例 ;年龄 1 2~ 76岁。中医辨证分型 :肝气郁结型 (3 0例 ) :多由情志不畅 ,肝失条达 ,气机郁结致肝络被阻 ,不通则痛 ,常伴有头晕目眩 ,胁肋放射性疼痛或胀痛 ,痛无定处 ,病情受情志变动影响 ,脉多弦 ,苔薄白 ;风寒湿侵型 (2 1例 ) :风寒之邪侵于肝胆 ,蕴结于内 ,损伤肝络而为本病 ,症见胁肋串痛或疼痛局限 ,常伴寒热往来 ,口苦 ,咽干 ,眩晕 ,苔白腻 ;瘀血停留型 (2 3例 ) :多因跌仆闪挫 ,瘀血停滞 ,积久不散 ,渐成瘀块 ,…  相似文献   

7.
张××,男,42岁。1987年4月3日诊。右胁下有肿块,大如覆碗,质硬,按之疼痛不明显,体质健康,食最正常。B超检查:肝胆脾均正常,见右肋缘下有包块,回声弱,疑为肿瘤待查。查体温正常,包块不移动,按压不缩小和消散,与内脏不相连接,舌质紫暗,苔腻,  相似文献   

8.
口舌糜烂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女,76岁,农民。1932年9月20日诊。口舌糜烂已八年,经多方治疗仍无效果。诊见:而黄肌瘦,神疲体倦,舌面舌边及内唇上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伴疼痛,舌质红,脉细数。证属肾阳不足,阳损及阴,水不济火,虚火上炎。治宜温肾和阳,补虚敛阴,清心泻火。投予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味:黄连6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2克(烊  相似文献   

9.
左某某,女,40岁。反复性口唇脱皮10余年,口唇干裂,疼痛不适,伴全身皮肤搔痒,时起风团。平时嗜食辛辣,口干苦喜冷饮,曾多方求治无效。诊见面色发红,舌质紫暗,舌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浮数,全身皮肤散在有风团。此属血燥风淫,营卫不和,治以润燥凉血,活血消风,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化裁,丹参15克,生地、赤白芍、元参各12克,桂枝、丹皮、麦冬、防风各6克,薄荷6克,生甘草3克,服上方3剂后风团全消,口唇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等,源于<内经>以痛为腧,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阿是穴在临床上应用广,疗效佳.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时,曾针刺阿是穴治愈胁肋痛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刘某,男性,42岁,因右侧胁肋疼痛2 d于2007年3月15日就诊.来诊时由家属搀扶.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胁肋疼痛,在当地一家医院诊治,曾口服消炎止痛西药,活血化瘀中药并外敷膏药等(具体情况不详),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肋间神经痛的病因不阴,无特殊有效疗法,对症处理的效果也不理想。笔者于临床拟就胁肋痛方治疗该症,经验十载,疗效满意,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2.
尹某,女,40岁,已婚,1986年11月6日初诊。3年来每逢经期辄感口唇青紫,麻木灼痛,口舌生疮,心烦易怒,两乳胀痛,经后诸症自行消失。近1年来病情加重,虽经行过后其唇青如故。经某医院诊为“固定性口唇青紫症”,曾用强的松、复方睾丸酮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诊见形体壮实,神情焦虑,面色红褐略显晦滞,两唇色青而深紫,肿胀疼痛,开合困难。伴胸闷嗳气,心烦易怒,两乳及脘腹胀痛。经汛适至,后期量少,色暗质稠,夹有瘀块。舌边尖红赤,  相似文献   

13.
程××,女,22岁,未婚。1989年4月11日诊。自诉五个月来,每当月经来潮,口唇青紫、肿胀痒痛,言语纳食不便,半月后方有好转,下次经期又复发。近两个月更甚。经期正常,经色紫黑或褐色,量少有块,少腹冷坠绞痛难忍。查面色紫印,齿龈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2003年5月~2006年3月应用逍遥散加味煎汤服治疗胁肋痛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女,40岁,1987年9月22日就诊。自述每晨五时左右尚未起床时出现两胁肋部胀满气壅,有气上冲,痛苦难以明状,两目昏花,发作片刻,起床后则缓解,昼间一日无恙。如此已历数日。询知有冷空气过敏史,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据其病发作时间正值秋分之前数日,且晨五时左右为寅尽卯初,是阴阳平衡之际,卯时为一日之晨。“以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故卯时又为春时,主风主升,且两胁肋部为肝经所过之处。一日十二时之子午卯酉,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二分二至,为一日与一年之最关键时刻,是阴阳气交的枢机,卯酉之时为阴阳平衡之际,所以此痛之病位在肝,病时属春。又病发卧时,起床则渐缓解,提示卧则为静,起主动,动则人体阳气伸展、升发,肝得舒展则调畅,得抑郁则壅胀。因为在人体阴阳之气需要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正>口舌糜烂,今人多以心脾积热论治,实火型清热泻火,虚火型滋阴清火而收效。但中气不足,虚火上炎者,则收效不佳。笔者治以廿温除热法收到一定疗效,现举两例介绍如下。例一:隋××,男,37岁,教师,1979年1月就诊。患者口舌生疮糜烂6年余,经多方治疗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口干咽燥,咽炎长久。检查:面色苍白无华,精神倦怠,唇周、口腔糜烂,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脉证合参,此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以甘温补中除热法。药用:党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各6克,焦神曲、肉桂、干姜、防风各3克,黄芩(酒炒)2克,大枣3枚。水煎,每天1剂,2次分服。守方内服8剂而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例二:杨××,男,20岁,农民,1979年5月  相似文献   

17.
陈××,男,40岁,乡村干部。1986年1月20日入院,住院号38321。患者两月前因主持会议,大声讲话,以致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在当地以急性咽喉炎治疗,使用过大量、多种抗菌素及激素,症状未减,而反见口腔、咽喉糜烂。1月7日在某医院行纤维喉镜检查,见“鼻咽充血,分泌物量多,会厌充血,成儿字形,喉腔充血,发声时声门闭合不良。”现由门诊以“慢性喉炎”收入院。入院时患者声音嘶哑,低沉,讲话费力,稍多讲话则声嘶更甚,近乎无声。口腔、咽喉疼痛,遇食物刺激  相似文献   

18.
王××,男,48岁。1989年10月21日诊。患者自1984年起上腹痛,当地医院治疗未效。1986年3月,因疼痛加剧,不能饮食,赴太原某医院作纤维镜检及病理切片,确诊为“麋烂性胃炎(斑片状痘疮型)”,建议胃  相似文献   

19.
患者:陈姓,女,42岁。经常发生脘胁疼痛,至今已数年。1964年6月10日,脘胁痛又作。发热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纳少,心烦喜呕,胸胁胀满,右胁下痛如锥刺,牵引肩胛酸楚,胃脘阵痛,痛彻腰背,大便泄泻,小便黄赤,舌红津少,苔厚黄燥,两颧赤,目微黄,脉沉弦。乃木郁土壅,治仿大柴胡法。处方:北柴胡五分、法半夏二钱、炒枳壳二钱、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