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尿失禁的病因、分类和康复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盈  林毅 《现代康复》2001,5(9):50-50,52
老年尿失禁主要为两类,暂时性尿失禁和真性尿失禁,后者主要通过训练控制尿意,有时可采用行为治疗,对部分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爱民 《新医学》2005,36(10):615-616,619
1引言 女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疾病.受尿失禁困扰的不仅是中、老年妇女,还有很多青年妇女,尤其是产妇在产后容易发生尿失禁.尿失禁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许多患者对尿失禁的认识不足或羞于启齿,且不少泌尿外科和妇科医生对其亦未予重视,所以大多数患者未能及时求医,即使求医亦难得到适当的治疗.所以,尿失禁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病因,尿失禁可分为6大类: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和解剖异常导致的分流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最常见的类型.本文仅就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治疗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注射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既往注射材料的限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远期疗效差,寻找新的注射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对压力性尿失禁应用肌源性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3/2010 PubMed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肌源性干细胞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研究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muscle-derived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压力性尿失禁,肌源干细胞",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4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存在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矫枉过正的风险,而注射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患者可接受性更高.肌源性干细胞注射后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具有不被分解、不易迁移、低免疫原性的优点,在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尿失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病早期、恢复期的尿失禁患者可部分恢复排尿控制,但仍有12%—19%的尿失禁持续存在[1],造成持续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电刺激盆底肌群是非侵入性治疗尿失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对卒中后96例尿失禁患者进行阴道、肛门内电刺激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压力性尿失禁是妇女常见的妇科疾患,外科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尿道、膀胱颈悬吊手术.但各种手术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既治好尿失禁又不出现尿路梗阻.我院自2000年起先后开展TVT、SPEAK、IVS等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患者年龄在38~79岁之间.此种手术方法是:采用专门的手术器械(将手术穿刺用的器械与合成材料制作的悬吊尿道用的吊带固定在一起),经阴道穿刺把吊带置人体内,独特的设计使吊带无须固定,吊带悬吊尿道的松紧度可随意调整,因此该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创伤小,合成材料制作的吊带悬吊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6.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所造成的盆底损伤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类,其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和体外磁疗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特异位点修补术和重建性手术等.该文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尿失禁患者护理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自助式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小组交流方式,以及尿失禁专科护士指导功能锻炼的干预措施.认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女性尿失禁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改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取35例产后尿失禁产妇,使用PHENIX USB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15~20 min,疗程为15次,治疗前后进行手测肌力及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Qu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测量.结果 28例(80%)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7例(20%)症状显著改善,治愈率达80%,治疗后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手测肌力较治疗前明显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症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廖华薇 《中国康复》2013,28(5):381-382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SUI的中老年女性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2组均给予Kegel法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隔姜灸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隔姜灸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中老年女性SUI.  相似文献   

10.
1 肌源性干细胞在泌尿系统组织构建中的应用? 肌源性干细胞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尿失禁的研究.尿失禁主要是括约肌缺失或收缩能力受损的结果.尽管括约肌属于平滑肌,但由于肌源性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内可以分化为平滑肌,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括约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治疗尿失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失禁是指清醒时不能控制排尿 ,尿液自行排出的一种病证。引发尿失禁的原因较多 ,既可由五脏虚损引起 ,又可由湿热下注造成 ,还可由下焦蓄血致使 ,但最常见的病因仍属五脏虚损中的肾阳不足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喷嚏、失笑后小便自行排出。常见于中老年人、妇女和病后患者 ,治疗上多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 ,但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笔者翻阅诸多古医书 ,并结合多年来临床中医实践 ,发现利用传统针灸 ,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共治疗 36例 ,均为 1 995~ 1 999年来我院治疗的尿失禁患者 ,其中…  相似文献   

12.
女性由于分娩等原因易致盆底肌肉、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组织支持功能薄弱,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1].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症状的严重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尿失禁虽然不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身体、心理及社会活动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让患者苦不堪言[2-3].尿失禁有多种类型,如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等,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国内外学者经大量临床研究,认为简单易学、无副作用、经济实惠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防治尿失禁的首选方法[4].本研究将大舞摆臀势动作与盆底肌肉锻炼有机结合,配合提肛逆腹式呼吸,运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盆底磁刺激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尿失禁的新疗法.目前关于盆底磁刺激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国外仅有一个中心的研究报道.目的:对比分析了盆底磁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05-02/2007-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完成.对象: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24例,随机分为盆底磁刺激组和盆底肌锻炼组,每组12例.方法:分别接受盆底磁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盆底磁刺激频率为10 Hz,间歇持续10 min后休息3 min,继而调节频率为50 Hz,反复刺激20 min,每次治疗过程为30 min左右,每周2次.盆底肌锻炼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嘱其作肛门收缩与放松动作,并类似于排尿时突然中断排尿样收缩肛门括约肌,同时保持腹肌松弛.每次收缩持续3 s,然后缓慢放松3 s,连续训练20min,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2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盆底磁刺激组和盆底肌训练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P<0.05~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评分继续降低,盆底磁刺激治疗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盆底肌训练组(P<0.05).两组均无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盆底磁刺激疗法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盆底肌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型射频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0月-12月门诊就诊的SUI女性患者42例行新型射频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尿失禁32例,中度尿失禁10例,年龄(48.51±4.13)岁,且均已生育,治疗前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济南市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目的抽样选取济南市3个社区的506例尿失禁患者,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修订版社会影响量表(SIS)测量患者尿失禁严重程度、类型和病耻感.结果 研究对象病耻感总得分为(39.62±8.10)分(总分72分),得分指标为55%;社会隔离、社会排斥和内在羞耻感3个维度得分指标依次为58%、45%、7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尿失禁严重程度是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可解释变异量的14.0%.结论 提示卫生部门应积极宣传尿失禁相关知识,教育患者摒弃对患有尿失禁的不良认知;鼓励社区女性早诊断、早治疗,做好三级预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实验组采用电针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结果: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科学的护理指导下,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采取电针刺激和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更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尿失禁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其发生率在37%~58%之间[1-3],短期尿失禁者多,尿失禁常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密切相关[4].积极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对改善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脑卒中急性期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脑卒中后出现尿失禁.2.3.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5例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认为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感应电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对轻度、中度SUI患者各40例进行感应电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共16周.于治疗前后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以及1h尿垫试验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2.5%.结论 感应电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治疗女性SUI.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中文版、修订版社会影响量表、女性尿失禁患者应对方式量表和一般调查表,对592例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应对方式量表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治疗性应对(3.61±0.47)分,预防性应对(2.08±0.68)分,掩饰性应对(1.73±0.56)分。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病耻感可解释预防性应对总变异的44.0%;年龄、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社会隔离可解释掩饰性应对总变异的41.5%;医疗付费方式、求医经历、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社会排斥、病耻感可解释治疗性应对总变异的22.6%。结论尿失禁患者较少采用治疗性应对,应对方式较消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应对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意识到尽早就医的益处,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