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ADM-NP-MB-NH2)。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ADM-NP辐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ADM-NP 5 ml;B组为混合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与脂质微泡混合溶液;C组为复合体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MB-NH2。在药物注射完毕的同时,对各组均采用频率1 MHz、声强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120 s。于末次治疗24 h后处死荷瘤兔,固定标本并送检;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计算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结果 A、B、C组肿瘤的生长率分别为(80.13±4.34)%、(59.66±7.93)%及(50.47±9.6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PI分别为(74.82±7.25)%、(60.77±8.48)%及(55.94±6.9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分别为(31.70±6.42)%、(50.35±3.82)%及(72.47±5.93)%,C组AI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DM-NP与脂质微泡复合体联合UTMD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超声微泡(MB)是诊断成像及药物递送的重要载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具有安全、无创、高效且可控等优点。以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触发UTMD可将载药MB准确送达肿瘤组织,是极具前景的靶向递药方式。本文就UTMD作用机制及其用于肿瘤递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联合凝血酶降低"热沉降"效应,采用低能量的消融方法,提高风险部位肿瘤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0只肝脏种植肿瘤(VX2)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肿瘤组)、激光组、凝血酶+激光组、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激光组、低强度超声诱导微泡空化+凝血酶+激光组.利用软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行LIFU治疗并随访3周;对照组29例,采用相同仪器,不接电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2例退出,余64例,治疗后及3周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退出4例,余25例,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之间VA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LIFU对不同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在增强兔VX2肿瘤化疗的同时,对肿瘤生长、肿瘤多器官转移及动物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符合实验条件的41只皮下VX2荷瘤兔随机分为A(n=14)、B(n=14)、C(n=13)3组.各组均经耳缘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进行治疗,同时,A组行高机械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将63例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脉冲式超声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和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患侧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定,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第3、7和14天,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于第3、7和14天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只在第7天和第14天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2组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微泡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声像图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兔肝VX-2肿瘤时声像图的变化特征及超声监控能力。
方法 45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一组接受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另两组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治疗。
结果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治疗肝肿瘤可以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各治疗组声像图变化的病理学基础各不相同。联合治疗后10min靶区高回声面积与凝固性坏死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6,P〈0.05)。
结论 微泡造影剂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切实可行,联合治疗的声像图特征性变化能够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靶向超声微泡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靶向超声微泡属于\"超声分子影像学\"的范畴.通过在微泡上偶联肿瘤特异性抗体等方法可以使微泡具有靶向功能,这能大大提高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携带药物与基因用于肿瘤的治疗.随着靶向超声微泡技术的发展,靶向超声微泡必将为超声显像与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指数(MI)的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兔VX_2肿瘤的血流增强效应。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采用单侧大腿内侧瘤组织块接种法接种VX_2肿瘤,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1组(MI=0.3)、实验2组(MI=0.7)、实验3组(MI=1.4)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抽取0.2 ml"脂氟显"用5.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经耳缘静脉通道匀速推入,同时分别经不同机械指数辐照肿瘤,对照组予以超声假照,时间均为5 min。储存治疗前后动态造影图像,并用造影分析软件分析,记录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实验1组、实验3组治疗前后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8),实验2组、对照组治疗前后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0.978);实验3组治疗前后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1、2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U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9、0.497、0.898)。结论低能量诊断超声(MI=0.3)联合微泡可丰富兔VX_2肿瘤血供,高能量诊断超声(MI=1.4)可减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彩超、CT和MRI观察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破坏兔肝肿瘤前、后影像特征变化,旨在探讨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检测HIFU疗效的可行性。10只兔肝肿瘤模型由肝内注射Freund完全佐剂,一周后形成炎性假瘤结节制成。HIFU治疗参数采用频率1.1MHz,功率500W/cm2,连续超声波照射时间20秒。结果显示:彩超能有效检测HIFU破坏肝肿瘤疗效。经HIFU照射后,表现为强回声病灶变为低回声,且Doppler血流消失,24h后病灶边缘出现强回声带。这些特征性变化与病理改变相一致。而CT和MRI在本实验中未能检测到HIFU破坏肿瘤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泡非热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微泡非热损伤兔肝VX2移植瘤的病理变化。方法将36只荷瘤兔随机分为假照组、P-HIFU组和P-HIFU UCA组进行HIFU辐照,观察辐照后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假照组、P-HIFU组和P-HIFU UCA组TTC染色后,肉眼下各组肿瘤组织被均匀红染,而组织学检查显示P-HIFU组和P-HIFU UCA组肿瘤细胞有损伤征象,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空泡。结论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以及联合微泡均可对兔肝VX2移植瘤通过非热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例胰腺癌患者行HIFU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要脏器功能、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并发症和肿瘤转归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正常,无胰腺炎、胃肠道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出现,4例腰背部疼痛3例HIFU治疗后症状消失,MRI检查显示HIFU治疗区内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结论:HIFU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非侵人性治疗胰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聚焦超声二次辐照兔肝VX2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二次辐照对兔肝VX2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4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一次辐照组,进行一次性辐照消融;二次辐照组,先进行一次低剂量辐照(不消融),次日再次辐照消融;假照组,辐照剂量为零。结果两辐照组总治疗时间相当,但二次辐照组的每次辐照时间、能效因子小于一次辐照组(P0.05);辐照后,一次辐照组出现皮肤红斑,二次辐照组未发生皮肤改变;两辐照组均完全消融肿瘤,并减少肺部转移及延长生存时间(P0.05)。结论二次辐照能达到一次性消融相同的疗效,虽然总治疗时间相当,但每次辐照的时间与剂量大大减少,提高HIFU损伤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次辐照法可能成为一种HIFU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H22肝癌组织的急性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研究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H22肝癌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发现经一定声强的照射治疗后,H22肝癌细胞超微结构有一系列不可逆性损害表现,尤以细胞膜、核膜、及细胞质内膜性结构表现更为明显。讨论了HIFU对肿瘤组织的急性生物学效应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HIFU高热效应、空化效应,以及其它声化学反应等综合效应可引起生物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上述研究为探讨HIFU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HIFU治疗胰腺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7例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HIFU治疗,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并发症情况等观察HIFU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减轻、Ca 19-9降低、MRI检查显示HIFU治疗区内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无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HIFU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和非侵入性治疗胰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超声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及评价其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重庆医科大学研制的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患者40例,且用超声显像监控其治疗过程及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声像图可见所有经治疗后肿块内部回声增强,肿块缩小或消失。结论 超声检查可监控肿瘤的治疗过程,在其疗效评价上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超声对乳腺癌微血管破坏作用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乳腺癌组织及其滋养血管的破坏作用。方法 对23例HIFU治疗患者每例3张连续的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内皮细胞生物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 I)染色光镜观察,第3张用电镜检查,观察HIFU对乳腺癌营养血管破坏的情况。
结果 HFIU治疗后,HE染色显示肿瘤营养血管和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UEAI染色为阴性,透射电镜见乳腺癌HIFU治疗后即刻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
结论 HIFU使乳腺癌组织及其滋养血管完全破坏,阻止血管再生和癌组织无序增殖,从而有可能治愈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兔VX2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方法将兔VX2乳腺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HIFU治疗组25只。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分析HIFU治疗前后瘤体血流灌注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MVD、LMVD及PCNA的表达。结果 HIFU治疗后,CDFI在靶区未测及任何彩色血流信号;CEUS显示21只兔子肿瘤组织显示造影剂充盈缺损,4只有一线性回声增强。在显微镜400倍视野下观察,HIFU组MVD平均为(2.3±0.56)个,LMVD平均为(1.7±0.78)个,PCNA阳性率为0,与对照组MVD、LMVD、PC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IFU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和破坏肿瘤转移途径,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功率聚焦超声破坏肝组织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能选择性破坏体内某一深部组织而不损伤皮肤和周围组织的局部治疗新技术。采用国产HIFU样机(1.1MHz,500w/cm2,20s)单次照射兔肝组织,观察靶区组织学和电镜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发现超声照射即刻,靶区肝细胞组织学无明显异常,而电镜观察显示肝细胞已处于不可逆变性阶段,且胞浆内存在0.3~0.5μm的空泡。这些结果提示:高温热效应是HIFU破坏肝组织的主要机理,而空化作用也具重要地位,从而从作用机理上证实了HIFU破坏肝组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