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系统评价,为制定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管理规定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讨论的方式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来源、分离方法、培养技术、保存、安全性、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①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来源于骨髓、脂肪、脐带、脐带血、胎盘等众多组织。②分离方法:常用密度梯度分离法、流式分选法和直接培养法,通过其贴壁生长的特性进一步纯化。③培养方式: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很少,但经过2~3周的体外扩增培养,可以满足临床使用的数量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体系有开放式平面培养和全封闭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方式,要求在 GMP 条件下的洁净实验室内进行。④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主要有含胎牛血清培养基、人 AB 血清或血小板裂解物替代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以及成分确定的无血清培养基,临床使用应尽量避免使用异种血清。⑤细胞冻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深低温保存而不改变生物学特性,低温保护剂有二甲基亚砜、甘油、羟乙基淀粉等。⑥安全性: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8~10代以内,基因型稳定,应用于临床是安全的。超过10代以后,风险增加。目前尚未发现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新生肿瘤有直接关系。⑦间充质干细胞质量监控标准包括供体筛选、细胞微生物安全检测(细菌、真菌、支原体),细胞功能鉴定(诱导分化、流式鉴定),基因组不稳定性或细胞衰老判定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其分离和培养技术成熟。可以在体外实现大规模的培养,满足临床使用的数量级,并且可以实现长期保存而不改变生物学特性。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还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更适用于临床的无血清培养基和冻存保护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可以大量分化为心肌细胞,这项研究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多种试验方法。REPAIR-AMI试验是一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冠脉内移植骨髓祖细胞治疗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MAGIC Cell-3-DES试验是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冠脉内注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效果;BOOST试验是心肌梗死后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的随机对照研究。PROTECT-CAD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的直接将干细胞注入心肌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试验。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以及冠脉血流储备,相关研究也得到验证。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临床事件较少,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基础上,干细胞治疗并不增加再狭窄风险。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组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体外能够大量扩增,经一定诱导条件作用后能够向3个胚层分化,并且能够加以一定的基因修饰。 目的:观察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和经静脉移植后的安全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脂肪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活化能力;经小鼠尾静脉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内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仔细解剖移植后小鼠,观察细胞移植后的成瘤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容易扩增培养,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经静脉移植后,不能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但是能够活化B淋巴细胞,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细胞移植后未观察到肿瘤形成和组织畸变。提示脂肪干细胞总体免疫原性较低,移植后不会激活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无肿瘤样生长,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对胚胎干细胞及成年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使人们看到了体外培养人体组织及器官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干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由体细胞重编程获得,有着巨大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目的:综述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安全性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由第一作者计算机检索2006/2012年PubMed 数据库中有关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诱导方法安全性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相关文献。初检得到文献203篇,最终入选47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提高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安全性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c-Myc基因的使用,以其它介导方式代替反转录病毒的使用,重编程因子蛋白的直接导入,使用安全性较高的供体细胞,小分子化合物及其它非转基因方式的应用等。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既有广阔的临床治疗前景,还可用于疾病特异性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胚胎干细胞及成年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使人们看到了体外培养人体组织及器官的可能性,本将对干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扩增的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仍在探索阶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方法:取12周人胚胎脑组织体外培养扩增,计数5×106-2×107制作成混悬液4-6 mL,通过腰穿、颈动脉注射途径植入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体内,1次/周,共3次。移植前后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修正Hoehn-Yahr分级量表、帕金森病Schwab & England日常活动分级量表评分。移植前后检测和评估血尿常规、肝功、肾功、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12周龄胚胎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稳定扩增,并且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通过随访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病理进程、恢复受损脑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无明显并发症。可见应用体外长期扩增的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脐带源干细胞和骨髓源干细胞的安全性,尚无较为全面研究。 目的:比较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 方法:将214例神经系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通过局部、静脉、脑脊液循环途径,移植脐带源干细胞或骨髓源干细胞。每例患者植入干细胞(5~12)×108个。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IgA、Ig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均出现异常,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潘台实验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点成为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目的:阐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 PubMed、ScienceDirect、OvidSP、CNKI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时限为2003至 2015年,英文检索词为“Placenta,Mesenchymal stem cells,The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transplantation , Application mechanism”,中文检索词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应用机制”,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且论据可靠的部分文献,最终纳入57篇文章进行归纳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已成功分离培养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具有干细胞源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目前有较多关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实验动物及临床的研究,在骨组织工程、血管再生及神经组织等修复过程中均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应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慢性移植物肾病是肾移植领域较难处理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大多数最终会发展为移植肾失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特殊细胞群,已证实具有分化、转分化、旁分泌等多种功能,在临床其他领域已有成功应用的基础。基于此特点,将其应用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患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经静脉输注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确诊慢性移植物肾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1例,行1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2次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治疗后1年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24 h尿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移植肾动脉栓塞、假性动脉瘤等相关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7 d时24 h尿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治疗1个月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血/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果可见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是安全的,对患者肾功能改善有一定效果,输注细胞剂量及后续输注方式的选择尚有待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疗效。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纯化、扩增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荧光染料标记后备用。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后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和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1周后干细胞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肺动脉高压组注射等量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周,与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右心室与体质量之比明显改善(P < 0.05);肺血管重构程度减轻(P < 0.05)。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干细胞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能存活至少2周,部分干细胞能转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说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野百合碱造成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和右心室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阐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观点。移植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应包括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还应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多样化局面,当没有配型相合的供者时,配型相合的非血缘志愿者、脐带血和配型不合的亲缘供者都可以作为常规供者。造血干细胞适应证、供者、移植方式、移植时机的选择以及移植合并症的处理都趋向个体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进入失代偿期后逐渐发展,最终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该方法简便、有效、侵入性小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例,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Until now,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riggers adverse effects on the myocardial electrical activity,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arrhythmi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racoronary transpla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on arrhythmia score and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According to therapeutic strategies, 73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drug therapy in control group (n=38)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n=35). Arrhythmia scor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1, 4, 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After treatment, arrhythmi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two groups, especial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exhibit a continuous decline trend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P < 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no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racoronary transpla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exhibits superiori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arrhythmia score,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resulting in less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热点,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11年至2013年),检索关键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表面抗体;诱导分化;临床应用”。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同时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的多向分化能力。由于其多向分化潜力,且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还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已成为再生医学、血液学和免疫学方面细胞疗法的候选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已处于第三期,尽管数据还不多,已发现存在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等方面问题。即使如此,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面方面仍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所以,找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作用原理及修复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目前干细胞移植研究的重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为热点。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雌性健康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建立卵巢摘除术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治疗组造模后1 d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其他两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10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治疗后3 d运用ELISA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治疗1个月利用micro-CT扫描检测小鼠股骨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股骨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较假手术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通过尾静脉注射胚胎干细胞后,治疗组股骨骨小梁数量及骨体积分数有一定的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胚胎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效果,可能是通过其免疫调控能力发挥作用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文献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or HSC);移植(transplantation);地中海贫血(thalassaemia or thalassemia);β型地中海贫血(beta thalassaemia or beta thalassemia or β thalassaemia or β thalassemia)”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2-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纳入标准:检索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相关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①研究原著。②会议摘要。③综述。④会议文章。⑤快报。⑥编辑素材。⑦勘误。⑧章节。⑨新闻。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③未发表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SCI数据库2002/2011共检索到8 981篇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4 922篇位居首位,其中有7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文献数量在2002/2011呈总体上升趋势,Blood《血液》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 1 515篇,占全部文献的16.87%。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现状、趋势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肾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治疗基因转染干细胞可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连续2 d向BALB/C裸鼠腹腔注射10 mg/kg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造模24 h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含1×105个脂肪源性干细胞或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细胞悬液,3 d后留取小鼠血液及肾组织标本进行实验。以注射200 μL生理盐水的急性肾损伤小鼠作为模型对照,以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干预后急性肾损伤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病变减轻,肾组织炎症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0表达升高;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对肾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作用更明显。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移植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存活,但未见其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结果表明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经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后的脂肪源性干细胞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负调节特性,能在不同层次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或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望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干细胞是一类种类多样,具有自我复制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潜能的细胞,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将具有良好的前景。干细胞疗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其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 目的:综述干细胞的类型及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2年1月至2012年9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干细胞分类及其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安全性、机制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brain ischemic stroke,transplantation,treatment”;中文检索词“干细胞,缺血性脑卒中,移植,治疗”。共检索到168篇相关文献,6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虽然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尚处于动物模型研究阶段,但已初步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多项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促进功能恢复的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已经完成。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病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显示出功能促进效果。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干细胞的来源、移植途径、干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及与宿主脑的整合问题、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等。面对已经取得的一些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如何安全而迅速地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疗法从实验推向临床,仍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