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与卒中性质、部位、病程、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的关系,以及加强干预性护理的必要性。方法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脑卒中恢复期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恢复期53.3%出现抑郁症状;脑卒中的性质、部位与抑郁症状发生无显著关系;抑郁症状发后高峰期在发病后2~6个月;抑郁症状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症状与患者生活自理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加强干预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探讨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措施。方法对7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HAMD量表评分,确定为抑郁症,采用SSS量表评定疾病的严重性,从卒中的性质、病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分析影响抑郁的因素。结果抑郁的发生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及由此造成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程及卒中性质无关。结论对卒中后抑郁除应积极采用药物治疗,还应予心理干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孙旭 《中国实用医药》2012,(35):207-20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过程及体会。方法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 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经过合理护理后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痊愈34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利于各项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的抑郁障碍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65%,由于病理损害及卒中后社会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多疑、多虑、自卑、恐惧甚至有自杀倾向.随着近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收治107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发生抑郁症48例,发病率为44.8%,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年卒中患者的抑郁心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给予96例青年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的抑郁心理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青年脑卒中急性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青年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抑郁心理,并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护理、阅读疗法、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干预前相比较有明显的降低,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患者郁状态于护理后1、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状态,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圣华  陈季南 《中国药房》2006,17(17):1332-1334
目的:评价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2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抑郁症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63%;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位于皮质下和皮质后部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1%(P<0·05)。结论:首发急性脑卒中的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心理护理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快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46例高血压伴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24例)采用针对高血压和抑郁的联合护理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抑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收缩压无明显波动,而干预组舒张压和抑郁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联合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使血压得到更好控制,有利于两种疾病向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萍  苏涛  李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98-199
<正>卒中后抑郁症是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亦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妨碍着卒中患者的日后身心康复,重视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可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问题之一[1]。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们对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68例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干预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方法对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61例抑郁症状消失,有28例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有5例因卒中并发症死亡,有6例效果不明显。结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音乐治疗相结合能降低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概率,有效减轻卒中后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确诊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其中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的卒中较容易发生卒中后抑郁;多病灶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左侧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及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相对多发性病灶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其中左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预防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卒中患者14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2±17.1)岁。根据住院序号随机分为2组(M组,N组),每组70例,M组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N组采取常规护理。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强化基础护理,做好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对M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M组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例数为12例,占本组患者的17.1%;N组发生卒中后抑郁的例数为38例,占本组患者的54.2%。M组与N组相比较,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后患者由于躯体功能的丧失,会面临很多的心理压力,这是造成卒中后抑郁的关键。在本研究中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护理干预,从根源上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它能延迟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犤1犦。因此,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相当重要。我们对13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并检测褪黑素的变化,以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脑卒中组132例,均意识清楚,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40认定合并抑郁)。对照组45例,为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SDS评分<40),两组间的年龄、发病及实施救治的时间、药物的应用、肢…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玲 《成都医药》2004,30(3):165-165
脑卒中后的抑郁障碍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65%,由于病害理损及卒中后社会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多疑、多虑、自卑、恐惧甚至有自杀倾向。随着近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收治107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发生抑郁症48例,发病率为44.8%,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抑郁症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观察组)及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对照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卒中部位与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2.8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在左侧、皮质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入院后连续干预7d,每日1次,每次15~20min。两组患者于入院第一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及状态焦虑量表20条进行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抑郁、焦虑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方法通过分析533例脑卒中危险因素分级预防。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432例(占81%)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提高,69例(占13%)卒中患者生活基本自理,32例(占6%)再次发生脑卒中。结论做好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和预防,及时做好康复护理及心理疏导,可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