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外科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外科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右半肝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6例,左外叶切除4例,尾叶切除3例,肝中央叶段切除2例,肝段切除1例。术后均未见有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外科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83%-29/6,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疗法。但如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他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时,经皮穿刺肝动脉硬化栓塞术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1]。与外科手术比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肝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共计8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 d肝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数据要低于对照组患者,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较之开腹肝切除术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疤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Reich等报道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是由于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大宗病例在国内主要局限在少数几个中心,大多数医院能开展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术及肝癌的一些微创物理治疗。我科近日完成了云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09-2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PH组(精准肝切除)和IH组(非规则性肝切除),PH组40例,IH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H组的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IH组(73.33%)(P 0.05);PH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IH组(P 0.05),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IH组(P 0.05);PH组的TBIL、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IH组(P 0.05);PH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IH组(23.33%)(P 0.05)。结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相较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欢  严春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10-1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2010~2011年度择期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31例肝脏病变患者,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手术物品准备,器械配合,手术安全管理等.结果 3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熟悉腹腔镜的使用,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及术中护理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39-1841
目的 比较常规开放手术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45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和15例开放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分别为(4.5 ±1.1)cm、(100.3±33.7) ml、(1.5±0.4)d、(112.2±32.7) ml、(6.7±1.5)d,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的(25.1±5.4)cm、(201.5±23.8)ml、(3.5±0.6)d、(230.3±43.7)ml、(11.3±3.7)d(t=1.977、2.023、1.989、2.015、2.025,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139.0±21.7)min与(159.4 ± 2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x2=3.013,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较开放手术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外二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在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对16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运用自行设计的腹腔镜下专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单纯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3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例,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8例。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在完全气腹下进行操作,无中转开腹,未进行肝门血管阻断。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单纯左肝外叶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3例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及胆道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m1,切除肝脏的最大标本体积为20cm×7cm×4cm术后一例并发肝创面胆漏,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天即进食,1周左右出院,留置T管者出院时均行胆道造影未发现有残余结石,2~3周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是治疗左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集束射频治疗肝血管瘤共37例,41个病灶,术后通过B超检查及CT增强扫描评价RFA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所有病例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腹膜炎、膈肌损伤、肝脓肿等)。3个月后随访,均完全缓解,缓解率达100%,肿瘤平均直经缩小65.3%。结论在掌握好技术规范的前提下,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不需全麻、创伤小、患者易接受、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俞蓓 《贵州医药》1993,17(3):141-141
本文对1986年12~1992年10月B超检查的1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经手术证实,5例经肝同位素扫描证实,3例经肝动脉造影确诊,其余病例则经B超实时显像观察,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诊断。检出肝血管瘤最小0.9×1.4cm~2,最大9.5×5.5cm~2。  相似文献   

16.
周平  陈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19-3419
我科于2004年9月~2005年3月利用鼻内窥镜加微波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笔者采用腹腔镜行肝脏切除术1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乔玉梅  李敏  谷阔 《中国医药》2009,4(6):475-475
肝腺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至今,本病的病因不明,因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缺乏与其相关的特异性生化检查指标和影像学特征,因此通过非侵人性检查鉴别肝腺瘤相当困难,极易与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混淆。笔者曾遇1例肝腺瘤误诊为肝血管瘤,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5年前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单发,直径约5 cm,偶感上腹部胀痛不适,未予处理。此后每年复查,见肝血管瘤逐渐增大,上腹部胀痛症状亦逐渐明显,2010年12月CT检查,提示肝脏多发血管瘤,最大者位于肝右叶,大小约10 cm×8 cm。入院体检:体温36.6℃,脉搏72次/min,血压130/80 mmH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